沒有親戚在這個城市的生活 |
送交者: Y自然流露Y 2019年03月18日09:48:39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親情有不同的層次層面,有直系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旁系的叔表堂,更遠的旁支系聯與否就要看父母心有多大,淡化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在我們成長的年代,計劃生育還是天方夜譚,多生多養的英雄母親一地雞毛,一般的家庭有兩三個孩子也有均有旁系,孩子萌萌懂事的時候,堂/表兄弟姐妹,或是同城一起成長或知道其於遠方的城市,能在身邊一起玩,其感情深厚高於小朋友間的友情,畢竟是血濃於水,遇到孩子間出現爭執,該出手就出手.... 能與旁系親友一起成長,是一種幸福,也是親情的完整體驗。也許有些人沒有直接感覺到,生來如此,理所當然.... 每當朋友說起如此快樂的童年,讓人羨慕不已,因咱沒有一絲一點這樣的經歷。父母來自廣東,大學畢業之後分配到北京工作,遠離了他們的兄弟姐妹,兩人獨自在人生地不熟之北方開創自己的天地,之後我和姐姐出生了,他們也是基本靠自己的力量養育孩子,之中外婆來照看過,因而印象中她是除父母外最親近的人了。 每逢過年過節聽到小朋友說起他們親戚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場景,十分之羨慕。平時周日,堂/表兄弟姐妹一起玩耍,親情綻放,也會讓我們感到些什麼不一樣... 待七八歲時,父母分別去了各自的幹校, 我們被外婆帶回家鄉,才見到了舅舅,他也是剛成親,沒有孩子,待我們過三年回到北京時才有一個Baby。 咱這青少年期的親情感受,不過如此,起初沒有什麼感受, 現隨着年齡的遞增, 回顧人生一路走來,對於人情世故及各種情感的協調,多多少少會感覺有某些缺失。 無獨有偶,太太與咱相同成長的經歷,她父母也是大學畢業分配到北方工作,那裡又冷又沒有親戚,唯一不同的是有時寒暑假到父母的來的城市與堂/表兄弟姐妹一起,這多多少少是感情上的一個慰籍。每每說起,她也十分感慨,羨慕一家大小親人同城的小夥伴。對於我們成長的文革年代,沒有什麼流動性,也沒有什麼“如現今的變變”之生活內容,因而人有時間的交往,親戚來往成為了一個盼頭,堂/表兄弟姐妹間耍的機會多多,感情自然深厚無比-:) 正是我倆共同的經歷,就更懂得“抱團取暖”,以希望彌補過往親情的缺失,廣交天下各路友-:)但是時間長了發現無論與各類老友有多少似海深的情至,也不能填補情感之不足。年幼基本沒有與旁系親人交往的經歷,導致有時感覺在處理人與人關係上總會有個梗,也許是遠近層次或距離的度,就像烏龜,總有個殼照着。。籍此, 就特別理解單親長大的孩子,別看他們外在表現得挺快樂,內心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清楚明白,與他們交往深了,就會體驗成長之情感不完整烙印下的痕跡。 出國後,大多數人都沒有親戚同城,這很正常,都成年了,怎樣都能活的“好好”。但是海二代卻步入咱經歷過的“胡同”.....但周邊都是如此, 是一種集體行為,因而相信其影響不同於咱的我們夫妻倆的經歷,至於如何情感完整地成長,真要看造化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