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歸來(319):貝益民開啟“遠方的美食” |
送交者: 王博看美加 2021年11月15日16:04:59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JANET的建議立即就得到了可可的強烈支持。 貝益民聽了也很喜歡,感覺這是一項有意義的“事業”,而且讓他覺得尤其“靠譜”和有信心的是,這件事情,不僅創業“零成本”,而且完全“由着自己來”。 鄧安安本來其實是有些猶豫的,她沒有思想準備,也不想貝益民剛剛回來,又再次離開自己身邊,但是禁不起JANET和可可兩人的一通鼓動,也漸漸動心了。 特別讓鄧安安聽了心動的是,可可說,等貝益民的美食節目收視率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她也可以完全辭掉自己的工作,兩個人一起週遊世界,體驗和傳播世界飲食文化,那該是多美好,多浪漫的事情呀。 四個人達成共識之後,JANET馬上就幫貝益民提出了第一階段的計劃,顯然,她是在這方面最有“見識”和“想法”的,她建議貝益民和鄧安安兩個人利用現在的假期,先搭檔做一次美國西北海岸的美食之旅,起點站是西雅圖,終點站在BEN,也就是JANET的外公外婆那裡,而像這樣設計的美食旅程,是目前網上沒有任何人做過的,保證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有了這次好的開頭,再往下的視頻就比較好做了。 大家聽了都很贊成,最後由貝益民給這個即將誕生的美食頻道,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遠方的美食”,靈感來自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詩和遠方”。 從“德國村”回到西雅圖後,貝益民在JANET和可可的幫助下,買了一些基本設備,然後在油管上註冊完自己的賬號,就拉着鄧安安一起出發了。 考慮到自己的長項是寫作,而不是表演和攝影,貝益民把第一階段的美食頻道的主題定為從“飲食與文化”,他在第一階段的節目也只使用最基本的設備,包括隨身攜帶的手機,每期只做兩到三個短視頻,旅行中收穫同時也寫成文章,放在自己已有的博客“貝貝日記”上。 從西雅圖到BEN,會先經過波特蘭。 這一段的線路非常簡單,就是沿5號高速一路向南。 天空很晴朗,陽光很明媚,視野很開闊。 鄧安安看着兩旁或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或是綠綠蔥蔥的樹林,心情顯然格外舒暢,話也就格外多起來。 鄧安安問貝益民:PETER,我想了想,覺得這兩天,你從美食中還真講了不少有哲理的東西呢,你在IKEA說,談美食,前提是要不要錢,因為美食不是請客吃飯,你在P.F.CHANG’S說,美食的形式一定要適應它服務的對象,昨天在德國村,你又說美食的最高境界是食材本色的完美呈現,這些道理聽起來都很容易明白,但是為什麼大都數人都做不到呢? 貝益民笑一笑,說: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我在做自雇導遊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一家廣東客人去KELOWNA基洛納,中午的時候我按客人的要求,帶他們到當地的一家所謂正宗的粥粉面粵菜館吃飯,大家都叫了干炒牛河,但是炒出來後,發現很不好吃,開始的時候大家認為是廚師的水平不行,後來廚師按要求重新做了一份,還是不行,最後老闆帶我們到廚房去看,我們才明白,原來不是廚師水平不行,而是因為基洛納當地沒有河粉供應商,所有的河粉都來自溫哥華。 鄧安安好奇地問:“河粉都來自溫哥華”跟你們吃到的河粉不好吃有什麼關係呢? 貝益民說:這當然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河粉是一種含水量非常高的食物,時間稍微放長一些,水份就會流失掉,韌性,也就是“口感”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基洛納離溫哥華400公里,那裡的中餐館使用的河粉不僅中途運輸時間很長,而且因為用量不大,周轉的時間長,河粉要在餐廳的冰箱裡存放的時間,水份流失嚴重,沒有了好河粉,廚師再有本事,也是沒有辦法做出好的干炒牛河的。 鄧安安恍然大悟地說:難怪我在廣州的時候,一大清早在街邊買的炒牛河最好吃,原來就是因為它們是最最新鮮的。 貝益民點頭說:對了,美食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本質的東西,其實是原料,比如我們小時候過年,拿自家放養的雞招待客人,那時候的雞肉是不是比現在超市買的雞肉香太多了? 鄧安安笑着點頭,說:哪還用說?根本不用什麼“香料”,加一點鹽,那雞肉香味就可以飄到幾里以外去。 貝益民又點頭說道:所以,所謂美食的第一個要義,就是保有原材料的品質,如果沒有好的原料,一切所謂廚藝和調味品,都只是在掩藏原料的醜惡,而最好的廚師,其實就是那個懂得最大限度的保留和表現原料美味的人。 鄧安安聽了哈哈笑起來,說:明白了,這就是為什麼美神維納斯是不會穿衣服的嘛。 貝益民一聽也哈哈大笑起來,說:正是這個道理,人長得美,當然不要讓衣服去搶了風頭,當然,在現代化的今天,原材料不一定就非得是當地原產的東西,不過只有真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懂得高質量的供應鏈和現代化的儲存設備,對於“美食”的決定性意義,而它們的背後,全部都是科學和經濟實力。 說話間,車子來到了一個叫LONGVIEW的城市境內。 突然,車子猛然間發出了“叮”的一聲警鈴,貝益民心裡一驚。 他趕緊放慢車速,迅速瞟了一眼儀錶盤,發現是沒油了。 鄧安安也從驚慌中緩過神來,她提醒說:PETER,車子快沒油了。 貝益民輕輕舒了一口氣,又看了看時間,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經連續開了5個小時的車了。 貝益民點點頭,瞟了鄧安安一眼,開玩笑說:你是不是也已經“快沒油”了? 鄧安安笑着說:是呀,我已經餓到前胸貼住後背了。 貝益民說:我們中午吃快餐吧,麥當勞找地方最容易,停車最方便,上餐速度也最快。我借着剩下的這點油繼續往前開,你幫我看看路邊有沒有麥當勞的牌子,有麥當勞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加油站。 過了一會,鄧安安高興地指着前方,大聲喊道:麥當勞!我看見麥當勞的牌子了。 貝益民按照指示牌,下了高速,很快找到了麥當勞,而且果然在馬路的對面就有加油站。 兩人先給車加滿油,就進到麥當勞,各要了一份巨無霸套餐。 儘管只需要兩分鐘就拿到了各自的食物,但是在當時那種又飢又渴的狀態下,兩個人還是本能地站在前台邊上眼巴巴地等着,似乎恨不能一秒鐘就拿到吃的。 等套餐拿到手,兩人趕緊跑到座位上,一言不發地埋頭猛啃了一通。 突然,鄧安安看着貝益民笑了起來。 貝益民抬頭問道:是不是覺得特別好吃? 鄧安安笑着說:我是笑你嘴巴張得太大了,就跟一頭河馬似的。 貝益民一聽也哈哈笑起來,說:我每吃一口,都本能地把嘴巴張到最大,這樣才能把最大量的漢堡塞進嘴裡,從咀嚼到吞咽都感覺太滿足了,人在飢餓的時候,要的就是這種滿足。 鄧安安說:這種感受是不是就叫“大快朵頤”? 貝益民又笑起來。 突然間他停頓下來,“啊”了一聲後,愣住了,想了想說:哎呀,太可惜了,我們兩剛才只顧着吃東西,忘記了錄視頻。 鄧安安好奇地問:吃頓麥當勞也值得拍視頻? 貝益民說:我們吃的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麥當勞快餐,但是我們剛才其實已經體驗到了美食的真諦。 鄧安安又問:真的嗎?什麼美食的真諦? 貝益民笑着問鄧安安:我們剛才吃的套餐,是不是在那個時刻,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我們對飲食的全部需求?包括它快速、方便、乾淨、高能量和美味? 鄧安安點點頭。 貝益民說:這就是美食的真諦,美食之於我們,只有內容,沒有形式,食物的任何特定形式,一定是依據它要實現的目的而設計,並且表現出來的。 。。。。。。 傍晚的時候,貝益民和鄧安安到達了波特蘭,準備在這裡過夜。 波特蘭是一個寧靜的城市,中心城區很小,古典優雅。哥倫比亞河從城中穿過,河水清澈,兩岸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風景如畫,河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橋梁,地理特徵既像武漢,也像廣州。 在酒店放下行李後,兩人來到了附近一家叫“麥氏兄弟啤酒屋”的地方,酒店和這家啤酒屋都是JANET推薦和幫忙安排的。 啤酒屋位於市中心附近,哥倫比亞河的邊上,一個由倉庫區改造的新型商業區里,建築風格很樸實,有強烈的後工業化特徵。 兩人要了兩份漢堡,一盤海鮮沙拉,一套品酒飛行。 這些也都是JANET事先推薦給貝益民的,她小時候經常呆在BEND,她外公外婆家,常來波特蘭,對這裡很熟悉。 波特蘭的暱稱是“玫瑰之都”,不過當地的老百姓則更喜歡稱他們是美國的“啤酒之都”,在波特蘭市區的60萬居民中,有超過60家釀酒廠,麥氏兄弟啤酒屋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先端上來的是品酒飛行。 這是波特蘭啤酒屋的一種特色服務,一共會有六杯三盎司的啤酒,每一杯啤酒的下面墊着的一張紙,上面寫着每種啤酒的特徵,為的是讓客人在不喝多的前提下,儘量讓多的品嘗到不同的啤酒。 兩人把六種啤酒都分享了一遍。 等結完賬,貝益民把結賬單遞給鄧安安看。 只見結賬單上打印着:六杯啤酒7塊錢,俄勒岡州消費稅“零”。 。。。。。。 第二天早上,兩人沿5號高速繼續往南。 經過SALAM不久,轉22號公路,再轉20號公路。進入山區後,一路森林茂盛,五彩斑斕,公路兩邊時不時會看到一家家的農舍和牧場,小河流水穿梭其間,連綿不絕。 下午的時候,車子走出山區,景色突然間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鄧安安興奮地朝着公路兩邊不停地張望,她一邊歡叫,一邊指點着遠處的山崖,原來在那些雄偉的山崖上,有一個個攀岩者的身影。 貝益民說:看來本德BEND已經到了,JANET說過,本德是美國著名的攀岩勝地,現在我明白了,原來這裡剛好是落基山脈的高山與高原兩種地形交界的地方,不僅懸崖多,岩石走向獨特,而且氣候乾旱少雨,的確是攀岩愛好者的天堂。 果然,沿着20號公路,汽車很快進入了本德市區。 穿過市中心後,兩人按照JANET給的地址,來到了她外公外婆的家。 這是一個很大的果園,入口處有一扇高大的鐵門,大門兩邊是連綿的矮牆,然後是巨大的葡萄園,葡萄園的後面緊接着是一望無際的櫻桃園,兩種果園之間是一片房屋,有一幢三層的獨立屋,旁邊則是一排長長的平房,平房的後面隱約看得到一間廠房和一間很大的倉庫。 JANET的外公和外婆已經在等待着貝益民和鄧安安的到來。 JANET的外公叫約翰,外婆叫梅琳達。 兩位老人非常熱情開朗,大家一見如故。 貝益民和鄧安安分別送上JANET帶給他們的西雅圖特產西奧巧克力,以及他們兩人親自在星巴克典藏咖啡烘培店訂製的咖啡。 約翰和梅琳達興高采烈地帶着貝益民和鄧安安兩人在果園參觀了一圈。 原來獨立屋旁邊的長長的平房是一個產品陳列室,也是一個銷售中心,展示着各種不同風格的以及不同年份的葡萄酒,裡面熙熙攘攘很熱鬧,除了有四五位員工在工作以外,還有來自美國各地的遊客和運動愛好者。 產品陳列室的牆上,有一組黑白的照片,立即引起了貝益民的好奇。(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