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國僑胞” |
送交者: 羊市大街 2017年01月18日04:42:04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論“愛國僑胞” 如果說“假洋鬼子”是海外華人的一個極端群體,位於另一個極端的群體就“愛國僑胞”了,這個詞,中國人民對不要太熟悉啊。我小時候就從電台廣播和報紙上熟悉這個詞了。有了春節晚會後,哪年都要宣讀幾篇某某“愛國僑胞”發來的賀信,表達這些海外遊子心繫祖國的愛國之情。 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這是一群“洋裝雖然穿在身,我的心依舊是中國心”的海外華人。這話不假,俗話說, 叫花子穿上龍袍還是叫花子,穿件洋裝連外表氣質風度都改變不了多少,更別說人的本質了。不懂洋文,你想改變那顆“中國心”都難。 這麼一分析,符合這個定義的“愛國僑胞”,基本上就只有唐人街的中餐館老闆和靠和中國做生意的商人了。事實上,活躍在美國華人聚集區的“愛國僑胞”,差不多就是這些人了。 這些生意人不缺錢,物質生活優越,但總覺得沒有點社會地位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可是學不會英語,又沒有在美國社會表現自己的特長,本事,根本不可能在主流社會有什麼露臉的機會,中國那一套關係學,潛規矩在美國又玩不轉。於是,“堤外損失堤內補”,還是在同胞圈子裡找露臉的機會吧,那裡輕車熟路,沒有語言障礙。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中國的官場,商界文化里,他們的才幹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玩的得心應手,如魚得水。 於是,中國領導人訪美的歡迎人群里有他們的身影,領事館官員走訪華人社區由他們接待安排,並壟斷了接待活動,當地華人想見領館官員,必須交錢參加他們主辦的接待宴會。中國發生災害,華人的募捐款由他們帶回國以自己的名義捐贈給國內機構,在報紙上登個新聞, 發張照片,滿足一下名利慾和虛榮心。更重要的是和國內建立了聯繫,有利於今後做生意賺錢。 在美國,賣國和愛國僑胞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愛國不分先後,賣完國,再做愛國僑胞也來得及。有些偷渡和非法進入美國的華人, 為了申請政治避難改變身份,就會投靠某個組織,在中國領館門前“上班”,演活報劇,再現他們“受酷刑”的場景。表演三十天左右,就可以此為理由申請“政治避難”。等綠卡到手後,立刻轉變為“愛國僑胞”,積極參加唐人街的各種愛國活動,拿着“政治避難”A類綠卡回國做生意,拉關係,愛國熱情無比高漲。 說到“愛國僑胞”,就不能不提到“愛國僑領”。美國可以隨便註冊任何組織,只要沒有和現在有組織名稱相同,你的想像力又足夠豐富,“闊的可怕的”名稱任你起。幾個華人在飯館聚在一起吃頓飯,就成立一僑團,那頭頭就是“僑領”。每人封個頭銜,什麼主席,會長,互相打躬作揖,過一下官癮。名片上印滿各種職務,雖然沒處開工資去,但拿回國內唬人還是富富有餘的,滿足一下被當成貴賓接待的感覺。如果再混成個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的座上客,應邀回去國慶觀光,出席會議,那就名利雙收,光宗耀祖了。 不過最近國內官方認可的“愛國僑領”屢屢犯事。那個“大洛杉磯地區中國統一促進會”的胡姓僑領,已經是美國公民了,也是東莞政府的座上客,回國期間在被公安部直接派遣的特警以黑社會罪逮捕。我在洛杉磯看見過這個組織的招牌,擠在唐人街雜貨鋪中間一個小門,早已人去樓空。另一個洛杉磯的陳姓女僑領,被美國FBI以間諜罪逮捕。澳大利亞某僑領被當地警方以販毒罪逮捕。僑領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人以“愛國僑胞”的名義,暗中違法牟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內的僑務部門雖然是“受蒙蔽無罪”,可作為國家機關,老上這種低檔騙子的當,也該查查自己的IQ值吧。 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僑務機構依然沿襲五十年代的思維方式不變,把當年對東南亞華僑的方針政策,繼續用於現在的歐美華僑,把這些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生意人當成僑界座上賓來接待支持。而忽略了這二十年來取得美國學位,進入學術,管理界的專業人才。我常收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寄來的宣傳材料。其內容依然是百年不變的僑鄉,僑商故事。你就是把這些人捧上天, 也改變不了他們在美國唐人街的社會,經濟地位。特別是把那些偷渡農民的老家也吹捧為“著名僑鄉”。難怪他們花重金印刷,郵寄到美國的精美刊物免費贈送都沒人要,沒人看,鬧笑話啊。 五十年代,中國被西方國家封鎖,基本與世界隔絕,僑胞,基本上都是沿海地區飄洋過海流落到東南亞謀生的華人。國內老百姓只能看見他們的在國內的光鮮得意,享受特權的一面,並不知道他們在居留國家的社會地位。所以不管怎麼吹捧美化,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現在旅美華人包括了中國社會個階層的人,誰在美國混的怎麼樣大家都心裡有數。僑務部門再繼續吹捧這個群體是要鬧大笑話的。有的文章把溫州人比作“中國的猶太人”,就吹的有點過了。猶太人出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和近二百名諾貝爾獎得主。巴菲特給慈善事業一捐就是幾百億美元。溫州人拿什麼和人家比? 我論述了海外華人的兩個極端群體,“假洋鬼子” 和“愛國僑胞”。然而絕大多數華人居於二者之間。海外華人的之所以能發展,有所成就,就是因為這兩個極端成不了氣候。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