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美國移民 > 帖子
和美國華人家庭過春節,我有點懵…
送交者: 落日 2017年03月05日03:08:26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20170129_14857401762905.jpg

  楚天遙 在美留學生,自由撰稿人

  在出國讀書以前,我是不怎麼看春晚的。然而,在美四年期間,春晚成了一種寄託,一種標誌,一種仿佛還在家中的期盼。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就懂了“出國才會更愛國”的深意。

  在艾奧瓦念書期間,留學生們若想過個還算溫馨的除夕,最常見的選擇是三五好友小聚,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然而,單純的吃喝同平日的周末party並無不同,這時候就需要重播的春晚來營造氛圍。春晚節目好看重要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來自故鄉的聲音。

  相比於小城艾奧瓦市的冷清,華人較多的芝加哥就熱鬧得多,沒課的同學多驅車前往芝加哥唐人街。

  傳統唐人街的老移民們是在美華人群體中,對中國文化認同最為深厚的一群。他們很難融入當地的白人社會,抱團取暖,遵循着以往在中國的生活方式,將自己隔絕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不少在美生活了半輩子的老華人甚至不會講英文。在美國的土地上,他們用無形的壁壘建起了一座中國的城。

  比起唐人街老華人們的與世隔絕,80年代來到美國的新移民們則有趣得多,情況相對複雜。不同的移民動機對應着對待母國及母國文化的不同態度。過年的日子,不多說一些枯燥的原理,就講幾個在美期間的小故事,供讀者們一笑。

  艾奧瓦市是個小城,華人人數不多,沒有唐人街,華人教會反倒成了當地最大的本土華人組織。本着多方了解、體驗的態度,我參加過一次教會的春節聚餐。過節的好日子,不談政治不論國事,大家都能坐下來,心平氣和吃頓餃子。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教會華人的子女都不會中文。年長者們使用各地夾帶口音的中文交流,而對着子女時,則一律講英文。包餃子期間,陳叔叔一直用英文對他的小兒子介紹春節的相關習俗和文化傳統,六七歲的小傢伙聽得心不在焉,拿着餃子皮捏着玩。我十分不解,詢問道:“既然希望孩子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什麼不讓他們學習中文呢?”陳叔叔回答:“中國文化了解就好,但不希望他們受太多影響,畢竟他們是美國人。”

  然而,“美國人”真的認為他們是美國人嗎?

  我有個玩得不錯的ABC朋友,姓裴。他的父母1989年移民,他生於美國,長於美國。大三那年,輪到我家做東請朋友們吃飯過年,他要求參加,我欣然同意,並請他除夕上午一起來貼春聯,採買東西。

  貼對聯時,他感慨道,我一直知道過年要貼福貼春聯,但還是第一次自己貼。我問他,你家往年不過春節?他很無奈:春節是要過的,和你家一樣,要包餃子,在美國的親戚朋友也會來坐坐,但是我媽媽就是不肯貼春聯,怕鄰居知道我家是中國人。

  相比於裴家父母“要做美國人”的耳提面命,小吳姐姐倒是坦然得多。吳家姐姐在美國讀書期間認識了來自加利福利亞的丈夫唐尼,定居美國後有了兒子小豆包。在美國的最後一個除夕,我和豆包一家一起度過。那年豆包小同學八歲,一進門,他拉着我的手驕傲地說:“媽媽說我的漢語比爸爸說的好啦。我還教同學寫漢字,他們特別崇拜我能記住那麼複雜的圖案”。

  那年除夕,豆包家的對聯有點慘不忍睹,上聯是唐尼寫的歪歪扭扭的心想事成,下聯是小吳姐姐工整漂亮的萬事如意,至於橫聯,是豆包同學畫的一團圓圈,大概是圓圓滿滿的意思吧。

  一個人出生在哪裡,根就扎在了哪裡。對於移民第一代來說,若要強行斬斷,必然是一件剜心拆骨的痛事。當然,對於移民第二代來說,他們把根扎在美國,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美利堅被很多人想象成一個沒有民族主義、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國家,為什麼有些移民家庭仍然“戰戰兢兢”,甚至畏懼直面自己的血脈?這是我始終不能理解的。

  也許,他們現在會說,因為特朗普總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希拉里用中國打法,必成總統
2016: 澳洲移民告訴你澳人如何評價中國的家庭
2015: 美國移民福利就是這麼任性
2014: 父母什麼時候可以加入美國醫療保險?
2014: 美國IR5簽證:邀請父母來美步驟
2013: 投資移民者為何會夢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