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美國報》網站報道,我們讚揚那些努力滿足社會需求、竭力填補角色空白、從未停止為所愛的人作出犧牲的母親。但是,這種做母親的方式確實值得尊重嗎?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凱特琳·柯林斯說∶“做一個理想的好媽媽就要把孩子的需求置於自己需要之上。做一個理想的美國勞動者就要一門心思投入工作——可以隨時投入必利勁,不被任何事情分心。可問題是,如果有了孩子,這根本做不到。”
圖片源於網絡圖片源於網絡
近幾十年來,經濟、文化乃至技術領域的變革極大改變了媽媽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壓力和新的需求∶
●1975年,超過半數母親待在家裡做主婦。如今,70%有孩子的家庭需要夫妻雙方同時工作。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美國家庭平均育兒費用為每年12350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2元——本網注)至13900美元。一些城市的數據甚至高達全美平均值的兩倍。
●父親承擔了比過去更多的育兒責任,但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家庭的責任分擔依然不平等,哪怕夫妻雙方都做全職工作。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統計,2016年美國媽媽們除工作外,每周花費14個小時在育兒上。這一數字在1965年為10小時。
●社交媒體無處不在。有研究顯示超級威而鋼,經常在社交媒體與別人作對比的母親更容易感到沮喪和無能,更容易對撫養孩子持消極態度。
產假時間短暫 育兒服務不足
有專家表示,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的公共政策對本國家庭最具敵意。柯林斯在最新調查中發現,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中,美國母親尤其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工作與家庭的矛盾最為突出。
這種矛盾在你當上母親那一刻就出現了。美國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里唯一不提供全國性帶薪產假的國家。
美國勞工部表示,17%的美國勞動者可以通過用人單位享受與照顧家人有關的帶薪休假。
59%的美國勞動者可以根據聯邦《家人生病請假法》享受相關無薪休假,但許多媽媽,尤其是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媽媽們負擔不起這樣的假期。
結果就是,據美國全國婦女與家庭合作組織統計,近半數美國女性只休了不到兩個月產假,近四分之一女性表示她們會在生孩子後兩周內重返工作崗位。
有專家表示,生育後迅速復工屬於危險行為,不利於產後恢復,會增加抑鬱風險。有研究發現,抑鬱的母親更加難以照顧子女,而父母抑鬱會導致子女在學業上受到影響,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
女性一旦重新開始全職工作,育兒服務就成了急需的事情。美國是經合組織成員國里育兒費用最高的五個國家之一。
據左翼智庫美國進步研究中心2018年調查,超過半數美國人居住在堪稱“育兒沙漠”的社區,即“每個正規保育名額背後有超過三名幼兒在競爭”。
大家庭成過去 帶孩子靠自己
即使雙親家庭里的父親參與更多育兒工作,但整個家族投入的精力往往變少了。像俗語“舉全村之力養大一個孩子”所描述的那種情況越來越少見。
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2012年統計,44%的50歲以上祖父母生活在距離孫輩5小時車程以外的地方。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曾在過去一年幫助兒女照顧過孫輩的美國祖父母當中,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只是偶爾伸出援手。
現年35歲的安伯·阿倫·莫斯利與她的丈夫、5歲兒子和1歲女兒生活在美國洛杉磯。莫斯利對記者說∶“我在我母親村里長大,那裡有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等一大家子人。我母親的家人會幫忙照顧我。如果母親需要休息,她的父母只需要15分鐘就能過來,她的兄弟姐妹也只需要半個鐘頭。等到我結婚,我和丈夫都全職做生意,我們有兩個精力旺盛的孩子,但孩子的祖父母都不住在附近,我們也沒有兄弟姐妹能幫一下忙。我們自己實在忙不過來。”
就連鄰居也不太可能提供更多幫助。媽媽們在門口幫忙照看鄰居家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為媽媽們需要工作,需要開車帶孩子參加活動,需要忙著做晚飯。現在如果有孩子被看到在獨自玩耍,恐怕有人會把孩子母親告到警察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