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美國購物是一門學問,此言不虛。要想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顧客除了要選准該出手的時機,還要練就一副好眼力和好腦力。
商場櫥窗內立着醒目的“五折”甚至“三折”的廣告牌,但當顧客搜遍店內,卻找不到如此廉價的商品。回頭再細看廣告牌,原來上面還有一行小字,表明該店有“低至五折或三折”的商品。這是商家慣用的吸引顧客的手法,最低折扣的商品要麼很少,要麼根本就不存在,但只要將顧客引入店內,商家的生意經就算成功了一半。
調查表明,人們不論以何種方式購物,總是傾向選擇原價更高的商品。個別商家在價簽上會有意提高原價,同時註明當前售價,甚至會寫清楚“你因此省了多少錢”。但實際上原價只是個“虛擬的標尺”,商品或許從未以此價格出售過,顧客按照此法買東西,到頭來可能會花費得更多。
在美國,商品的標價有個共同特點:末尾數字通常是9,不僅個位數是9,之後還會加上99美分。“這正是商家利用了顧客的購物心理”,卡內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的加拉克教授說,“人們對商品的價格存在認知錯誤,通常他們沒有時間去仔細盤算價格的真正內涵,只會匆匆地掃一眼最左邊的數字”。在這種慣性思維下,顧客通常會覺得19。99美元的商品只有十幾美元,99。99美元的東西還不到100美元,根本想不到自己已經中了商家的招。
讓顧客在自己的店裡花出更多的錢,這是眾多商家追求的營銷境界,策略一般包括“限時搶購”和“買第二件享受折扣”等。“限時搶購”往往伴隨滿多少減多少或滿多少送多少禮品卡的活動,顧客為了獲得禮品卡或折減優惠,不得不費盡心思湊滿需要的消費額度。但當拿着十幾二十美元的禮品卡在店內搜尋時,卻發現幾乎買不到什麼東西,只能再掏腰包將禮品卡用出去。“買一送一”是商家青睞的另一手法,它有時也會以“五折出售”的面目出現。
本文由美國AssignmentPass輔導網整理(https://www.assignmentpas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