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你找不到比美國大學思維更活躍、更包容的校園,而這樣看似沒有邊際的“自由”背後卻有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規矩。這些規矩潛移默化在美國大學生活里。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穿什麼衣服,你都能感受到“潛規則”。
大學校園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戀愛的聖地。學生就像候鳥,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就會飛來,飛來啃書本,也談戀愛。中國的家長們對孩子在大學裡戀愛,雖然明令禁止的很少,但多少有些不情不願。孩子們經常被告誡“學業為重”。美國的家長們對孩子在大學裡戀愛,很多都持鼓勵態度。
“花心”在大學時代的同義詞是“受歡迎”,越“花心”似乎就越受歡迎。我在紐約教書的時候,有個學生長得人高馬大,對每個女孩都那麼體貼,因此在女生中很吃得開。每次他來上課,身邊都圍着很多女同學,頗有點兒嬪妃成群的味道。
北京奧運會上的游泳巨星菲爾普斯在派對上被拍到吸大麻,事後他一本正經地道了歉,美國公眾很快原諒了他,就像原諒自己的總統們一樣。
不過,大學生情侶們無論在酒吧和派對上怎樣招搖、過分,怎樣如膠似漆,在課堂上還是很守規矩的。牽手、接吻、摟摟抱抱的“情侶症狀”不光在課堂上很少見,在圖書館裡和草坪上也很少見。美國人把公眾場合的親熱行為叫做PDA(PublicDisplayofAffection)。知書達理的人對PDA都比較忌諱。
這也是美國人保護私人空間的延伸,在公眾場合吸煙、高聲談笑、盯着人看、排隊時挨挨擠擠等,都被認為是對他人私人空間的侵犯(包括視覺、聽覺、物理空間等的侵犯)。為了不讓看的人感到彆扭,大學生情侶們很少在人多的情況下“舉止親昵”,除非有個非常充足的理由,比如久別重逢,結婚,或者劫後餘生。
一旦離開校園結了婚,曾經處處留情的戀愛狂們就蛻變為住家男女。無論公事、應酬多忙,晚飯還是要回家吃的,萬一回不了,電話一定要打一個。社交的對象也變為夫婦檔,酒吧不去了,舞技荒疏了,你突然發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要想出個軌真要頗費思量,是個勞心勞力的事兒。
美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就想很多電影上一樣。同時作為一個外國人想要進入那樣的環境,關鍵還是自己的適應能力,把握一些“潛規則”可以幫你更快的融入其中。
本文由美國AssignmentPass輔導網整理(https://www.assignmentpas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