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人領養中國孤兒 [三] |
送交者: 女人話中話 2009年05月24日06:26:36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雖然美國人領養中國孤兒的原因比較多,但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無生育,像上面那對托尼夫婦,他們的確愛孩子想要有孩子。二是主要出於愛心。其實無論那種情況,我看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有一種強烈的熱愛孩子之心,他們都希望這些失去家庭的孩子能夠得到人間最可貴的父母之愛,兄妹之愛,家庭的溫暖,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長;同時他們也能得到人間最可貴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撫養孩子是很辛苦的事,但是當蹣跚學步的孩子跟着父母滿屋跑時,當呀呀學語的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時,當滿臉笑容的孩子用他的小嘴親親父母時,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體會道這種人間最純真的愛與親情,這是人間最大的幸福。孩子不僅僅在於誰生他,而更重要的是在於誰養他。 前不久,我認識的吉佛夫婦告訴我的大女兒他們將要領養一個中國小孩,並給了她一份中文的領養文件,請她幫忙翻成英文。這是一份由廣東省陽西縣社會福利院2002年12月18日提供的有關孤兒邱小春的詳細中文文件,報告了邱小春被撿拾的經過:“2002年7月31日早晨,在陽西縣社會福利院門口,一位過路的晨練人發現有一女棄嬰並隨即報案,派出所的警員前往調查處理。當時她身穿一套淺黃色花布嬰兒服,外裹一件藍色條紋襯衫,正躺在紙箱裡哭鬧,旁邊放着半瓶溫熱的牛奶。經派出所多方查找,無法找到其親生父母。經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後,當天送入陽西縣社會福利院監護撫養。根據醫學鑑定將她的生日定為2002年7月30日,取名邱小春,“邱”是本院的共同姓氏。” 此外這份長達4頁的文件詳細地介紹了邱小春進入福利院後的生活,生長發育,免疫接種,體檢情況;以及她的性格愛好,每天的飲食,玩耍,作息和養育方法等。文件寫得很好,看來小春在陽西縣社會福利院受到了很好的照顧,快樂的成長着。 女兒用了兩個晚上認真地翻譯這份文件,我也幫助校對,然後又發給朋友多爾請他作最後的修改。看來小春的身邊沒有留下任何紙條,她無名無姓,甚至無生日。我想一個母親怎麼能忍心拋棄自己還需要哺乳的親身骨肉呢,或許她一定是有太多的苦難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吧。這種事過去我見得較多,心都有些麻木了,可現在我卻以一種關切同情的心情來認真的了解和對待它。那些晚上我的心中很不平靜,看看我兩歲的小女兒生活是如此幸福,而小春一來到這個世界就無家可歸,這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不平。小春的事又讓我想起科羅拉多州的托尼夫婦,和這幾年來我對這一問題的觀注,於是我忍不住奮筆急書寫下此文。 吉佛夫婦,都三十多歲,丈夫工作,妻子在家帶孩子。吉佛夫婦沒有生育,幾年來他們己相繼領養了三個小孩,有白人小孩,也有南美人小孩。一家三個小孩不光花費很大,而且父母親會從早忙到晚。然而去年他們又決定再領養第四個小孩,而且要一個中國小孩。不久之後,我們便看到吉佛夫婦在中國“非典”流行之時飛到中國將邱小春從廣東領了回來。 我的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對美國朋友夫婦專門領養了一個中國殘疾孤兒。他們認為殘疾孤兒更需要溫暖。據報道美國撫養一個小孩,從出身到大學畢業一般要花費15萬美元。領養一個小孩真是給他們自己又多添了一份重任和繁忙。在我接觸不多的美國朋友中就有五六個家庭領養了中國小孩。 近來我讀到一篇報道:15年前美國威斯康星州已有三個孩子的貝克和妻子到中國任教,起初他們常到當地的孤兒院幫忙,後來他們領養了四個中國殘疾小孩。在後來他們乾脆辭去教職募捐在北京廊坊開辦了一個“兒童村”來專門收養中國孤兒,在170多名孤兒中大多數是殘疾孤兒。他們出錢給孩子們醫治殘疾,然後又聯繫美國人來領養或認養這些孤兒。貝克的朋友們說他變得越來越象中國人了。貝克說,“我愛美國,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但是我不願意回去,因為我也愛中國,我愛我的這份工作--照顧孤兒,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我們夫婦只為了照顧我們的兩個孩子成天忙得團團轉,我無法想象貝克夫婦在照顧170多名孤兒後,還有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照顧自己的孩子,還有沒有時間和金錢去旅遊休閒,還有沒有時間和金錢去下館子。我更無法想象和度量的是貝克夫婦那份博大的愛! --->>瀏覽我更多的博客文章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