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東西方差異,價值衝突考驗華人新移民父母 |
送交者: 西瓜仙子 2009年08月21日17:51:32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1995年,喜萊莉.柯林頓以美國第一夫人的身分造訪孟加拉,實地了解由「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所成立、專門借錢給當地農婦,大幅改善窮苦人民生活並提升傳統婦女地位的格拉明銀行。喜萊莉在深受感動下,將這個「窮人銀行」的理念帶回美國。據說,這趟訪問中,還有一個發生在喜萊莉身上的小故事,較少為人所知。
故事的內容是:當喜萊莉走訪孟加拉的一個村落,與農村婦女們面對面時,有位農婦坦率地問喜萊莉,「你有牛嗎?」「你有賺錢嗎?」「你有幾個小孩?」「還想再生嗎?」。喜萊莉的回答是:她沒有牛;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她自己目前並沒有賺錢;只有一個女兒;已經不打算再生。據稱,農婦大嘆,「這個女人真可憐!至今還沒有被解放,也沒有什麼權力可言。」 這個呈現出文化衝突和價值觀差異的幽默小故事,凸顯出事情的對與錯,其實和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而耐人尋味的延伸思考是:當帶著東方價值觀的父母舉家移民西方社會後,父母們有沒有可能正是在西方社會價值中成長的子女眼中,那「沒有被解放、在社會裡沒有什麼權力可言的喜萊莉」呢? 素有盛名的旅行作家褚士瑩,於台灣大學念政治,埃及開羅念新聞傳播,美國哈佛念公共關係,現任公益慈善機構的管理顧問。當走遍世界各地,至今出書40餘本的他,拿這個故事作為多倫多一場探討東西方價值觀下的親子關係講座開場白時,全場聽眾陷入一陣沈思。 「想想自己現在的處境,再想想親子關係。如果你在自己子女的眼中,是社會中沒有被賦予權力、沒有辦法定義自身成就標準的一群人,就不能責怪子女為什麼沒有辦法認同你的價值觀念。」 環境轉換 身價暴跌 褚士瑩說,許多華人移民可能在原來的社會中有能力呼風喚雨,但到了另一個文化環境中,卻失去了獲得權力的機會,變得一文不值。而這些人因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裡,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親子關係因而產生「代溝」,面臨著不同文化價值觀差異的掙扎。 如何在移民社會中被賦予權力(empowered)?了解所處文化環境的遊戲規則,是起碼的條件。即使因為自己成長背景使然及價值觀根深柢固,不容易在異地中獲得較多的權力或機會,父母們仍然可以「enable」孩子們,讓他們更有能力面對這個社會。褚士瑩並認為,在西方社會中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是:懂得快樂和健康的重要性。 西方人追求快樂,認為「幸福」是人生基本條件。而東方父母卻往往怕孩子太快樂。「樂極生悲」、「得意忘形」…許許多多的成語,都彰顯東方價值觀中「快樂」兩字隱含著負面意義,甚至視追求快樂為淺薄的事。 褚士瑩提到他父母受傳統日本式教育,生活非常講求紀律、完全沒有什麼親子溝通,也不懂得擁抱和交心。兄弟姐妹們眼見父母那一代因為遺產、不信任等問題產生爭執,就決心走出那樣的陰影,並建立了自己的遊戲規則,現在他們手足之間有很多溝通,也更懂得擁抱。 褚士瑩奉勸一切講求實際的華人移民父母,不要一碰到孩子們談夢想、談未來,就想盡辦法「拯救可能會墮落的孩子」。長此以往,子女將不會再願意和父母談自己的心聲,親子的溝通也會愈來愈少。 學習傾聽 追尋快樂 「學習傾聽」,不要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試圖反駁孩子的想法,是讓存在著東西方觀念差異的親子關係得以平順發展的關鍵,也是讓彼此擁有「追尋快樂」能力的重要一步。 褚士瑩說,東方父母要學會把「每天開心地和自己在乎的人道晚安」,視為自己的成功之一。而學習當孩子最好的朋友,讓孩子們在選擇作文題目時,還願意寫「我的父母」;當孩子的朋友問起時,願意以父母為榮,自豪地說「我的父母很酷,是我的朋友!」則是做父母最大的成功。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