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鶴:一定要海歸嗎﹖ |
送交者: 蘆鶴 2009年10月24日17:02:25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回國才3個月的海歸博士﹑浙江大學講師塗序新跳樓自殺﹐確實令人相當的遺憾。23日又傳悲劇﹐湖南大學一海歸博士跳湘江自殺。這2位海歸博士為何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難道國內體制﹑環境等客觀因素對於海歸們造成的困擾必須以死來解脫嗎﹖難道不是還有眾多的海歸們不是事業有成嗎﹖ 顯然﹐這2起足以令人相當悲痛和震撼的事件﹐應該是個案。但即使是個案﹐我們也應該思考﹐這樣的悲劇﹐究竟能不能避免﹖比如﹐不海歸﹐行不行﹖一定要海歸嗎﹖ 談到海歸﹐無論使用如何冠冕堂皇的詞語﹐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職業的選擇﹑尋求事業轉換跑道或是更大發展的選擇。中國經濟發展的迅猛和逐漸形成的寬鬆環境﹐提供了廣大的就業市場和施展才能的廣闊舞台﹐而在世界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就職難﹑就業難的情況下﹐海歸似乎成為一股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人往高處走。如果海歸是一件於己﹑於祖國都有利的事﹐這種選擇是沒錯的。 一個問題是﹐對於他人是高處﹐對於你卻未必是﹐2位海歸博士的自殺﹐就是一個例子。平心而論﹐如果與美國相比﹐包括空氣品質﹑綠化﹑飲食衛生﹑飲水品質﹑醫療保健和老人福利等方面在內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中國在整體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學校的平均教育水平也是如此。一個有子女的家庭海歸的結果﹐付出的代價是降低生活品質和教育品質﹐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說海歸是為了求職﹑就業﹐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就業也沒有起色是一個事實﹐但回中國的就業﹑求職之路也非坦途一片。中國機會多﹑需求旺﹑市場大﹐但每年需要的就業人口數量也是相當的龐大。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比較普遍﹐海歸者的工資待遇早已不如從前﹐國內就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一點也不低於在美國找工作難的慘烈程度。 從學術發展和投資創業的角度看﹐美國實驗手段和設備的先進﹑科技研發資金的投入﹑創投基金的成熟咦饕約翱蒲些p創業管理體系的完備和完善﹐中國是無法與其比肩的。不錯﹐中國是有很多「孵化器」和科技開發園區﹐為創業者提供優惠政策和優厚資金﹐但是「軟環境」究竟如何﹖應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個留學生﹐無論是讀大學﹑碩士還是博士﹐在學習的過程都潛移默化地接受著西方社會價值觀的改造甚至「洗腦」﹐原有的價值觀會在不同程度上發生變化。海歸後﹐就必然會出現東﹑西方不同價值觀碰撞的情況﹐也還需要經歷一個價值觀的轉換或是重新塑造的過程。塗序新在跳樓自殺前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這是什麼﹖其實就是價值觀發生了碰撞。選擇自殺﹐是他沒有能力和辦法承受這種碰撞了。 如果把海歸上昇到愛國或是報效祖國這樣的高度來看﹐實現這樣的信念和理念﹐也不一定非要選擇海歸。很多事例說明﹐完全可以選擇合作﹑代職及利用假期等不同的方式﹐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對於選擇海歸﹐是無可厚非的﹐但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慎重的評估。海歸﹐其實是把「歸路」斷了。塗序新﹐原本是不應該海歸的。當然﹐我們不能把塗序新的悲劇簡單地歸咎於海歸﹐但是﹐想要海歸的人應該想想﹐美國有那麼差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