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在美國“帶碟子去吃飯” |
送交者: 落日 2010年01月22日00:43:20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年節陸續來到,又是帶只碟子去吃飯的季節了。 30多年前,剛到美國時,每逢節日或一般聚餐時,親友的通知都會加註:“potluck”。“potluck”是一家一菜或兩、三道菜的意思,意指每個人帶個碟子去聚餐,即各人奉獻一道菜,與大家分享。如此,主人不用辛苦地作多道菜,客人可以幫忙分擔,也能一顯身手,有興趣的人,還可觀摩別人家的好菜怎麼烹調。 以前在中國台灣時,家人要請客,哪有讓客人自己帶菜的道理,唯恐不夠豐盛,不符待客之道。曾經有位同學說,對她那不喜歡烹調的母親而言,要準備一桌可口的菜餚,真是繁忙又緊張。當年許多家庭都不富裕,要是到外面餐館叫一桌酒席,難免影響家中伙食費預算,只好自己辛勞掌廚。那位母親來美之後,馬上愛上美國文化里的“分烹共食”。 每個家庭按自已家出席的人口帶菜餚過來,有時有點像烹飪比賽,各家總會擺上拿手菜。每家既是主人,也是客人,都會互相體恤,把各家的菜都吃得差不多,不會讓哪一家的菜剩太多,避免讓那家人丟了面子。另外,本來是每家各憑喜好準備餐點,偶爾會變成“點菜”聚會,知道某家某道菜特別叫好,其它客人會事先“欽點”這道菜。 交換簡易食譜亦是一大樂趣。記得有幾家不約而同地愛作“一二三四小排骨”,就是一磅小排骨,配一匙酒、兩匙醋、三匙糖、四匙醬油來紅燒,好吃又方便。也有人家愛用微波爐烹煮鱈魚或鯰魚,先微波數分鐘,熟透之後,加上醬油、蔥花、嫩薑或蒜末,再用燒熱的油淋上全魚。這些都是很快就能開飯的菜,對職業媽媽而言,最實用不過。 各家各菜亦有搞笑版。有一年,一位朋友學煮作家張系國的“懶人餛飩”:將餛飩皮及碎肉分別擲入滾水中,煮沸後,加一點蔥花、醬油,即可食用。大夥笑說,這得先去買餛飩皮,再買碎肉、蔥,然後下廚,其實偷懶不得,但煮出來的卻是似是而非的片兒湯,也許熱騰騰,卻未必香噴噴,不如去買現成的餛飩。不過,這種偶一為之的“名人菜”,倒是為聚餐氣氛助興不少。 各家帶菜需要默契,對熟識的人不成問題,對半熟不熟的人,就需要多協調了。有一回聚會,參加的十家裡,竟有五家帶了甜點或水果,差點將晚餐變成了下午茶,主人家只好趕緊去買幾道熟菜應急。後來,凡是提供場地的主人,都須事先與眾家聯絡,了解各家餐點,避免重複或不足。 這些年來,回想與親朋好友的相聚,特別是在搬家後,發現“一家一菜”往往是記憶中的主角,美味的滋味盤旋在腦中,碟中盛的都是友情或親情,一道道成了最值得咀嚼玩味的精神佳餚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