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紐約--愛麗絲島 |
送交者: 伍加 2011年09月17日05:52:40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旅途見聞(16)】 紐約:愛麗絲島 伍加,2011年9月17,周六 曼哈頓是紐約最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地區,高樓林立,建築密集。行走在這些摩天大樓之間,街道顯得狹窄,遊人自覺渺小;百老匯大街上,人流涌動,摩肩接踵,抬頭看天,需把頭顱仰視九十度角,還經常只能看到高樓大廈之間的一線藍天,因而常給人一種壓抑感。當走到曼哈頓的最南端時,天空豁然開朗,眼前出現一片綠地,這是通過填海造地而形成的巴特利公園。雖然它的面積只有 21 英畝,可是其中有雕塑,有古蹟,有參天大樹,也有餐館、長椅、噴泉和草坪。這是到自由女神塑像和愛麗絲島的必經之地,我們在這裡小憩之後買票、排隊、安檢、登船。 下圖是在巴特利公園中看到的一座雕塑,用來紀念二戰期間在大西洋沿岸犧牲的美軍將士。黑色的花崗岩底座莊重肅穆,仿佛時間在這裡靜止了;可是上面的展翅雄鷹卻給人強烈的動感,不知它是展翅欲飛,還是即將降落。
在巴特利公園的最南端,有一個圓形的石頭城堡叫克林頓城堡(Castle Clinton)。不過它的名字和今天的國務卿及其丈夫毫無關係,而是用前紐約市長、紐約州第六任州長 DeWitt Clinton 的名字命名的。這座石頭城堡原先與曼哈頓島隔水相望,填海造地之後它成為曼哈頓島的一部分。早在 1811 - 1822 年,這座城堡是用來保衛紐約港口的軍事設施,後來變成文化商場,當過美國的第一個移民局,有一座雕塑反映了當時移民通過長時間海上漂流、最終到達這裡之後的狀態,如下圖所示:
這座石頭城堡見證了紐約的歷史變遷,它曾經建有劇場和水族館,現在變成一座紀念館,到自由女神塑像、愛麗絲島的船票就是在這裡出售的。 我們乘坐的遊船首先到達自由島,看完自由女神像之後重新登船駛向愛麗絲島。
愛麗絲島曾經是美國最早的移民檢查站,從 1892 年開張,到 1954 年關閉,總共有 1200 萬移民從這裡踏上美國的領土,接受身體檢查、智力檢查、入籍審查、兌換錢幣,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每年有大批遊客來到愛麗絲島,就是要來參觀島上的移民博 物館,追蹤和緬懷先人的足跡。據估算,大約有一億美國人的祖先都是從這裡進入美國的,他們為了宗教的、政治的、生活的原因離鄉背井,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個新大陸打拼,繁衍後代。 華人最早進入美國的主要是鐵路勞工,集中在西海岸地區,他們可能並不經過愛麗絲島上的移民局入關。從愛麗絲島入關的華人共有 28 萬多人,這些人應該是華人移民美國的先驅。在這個移民博物館裡,我看到了當年移民入關時的登記表還有詳細的入關盤查過程。首先是身體檢查,接着是法律盤查。簡單的問題包括:“你叫什麼?”“何時何地出生?”“未婚還是已婚?”“是否犯過罪坐過監獄?”在 1903 年之後,法律盤查問話中增加了一句:“你是不是無政府主義者?”可見當時美國也很害怕動亂分子,不能讓那些無政府主義分子進入美國煽動叛亂。在這些盤查問題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是關於金錢的問題,當年移民官往往首先問那些移民:“你身上帶了多少錢?”如果有人回答說他身上不足 25 美元,這人就會被拒絕入境,因為他會成為社會負擔。下圖就是一張當年華人移民帶進來的中國紙幣:
然而,最難回答的移民盤查問題是關於工作的問題。或許是由於翻譯的水平不高,也可能是移民官故意刁難,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正確答案:“你有工作嗎?”如果回答說“沒有”,移民官就會在登記表上加蓋一個“LPC”的戳印,意思是 “Liable to become a Public Charge”,即“易成公共負擔”,然後拒絕入境。但是如果回答說“有工作”,這樣的移民又會被依據當時的“禁止合同勞工法”拒絕入境。後來人們發現, 正確的回答應該是:“I have connections.”意思是“我能找到工作。”由此可見,當年的移民官和今天的移民官一樣讓人難以捉摸,他們對外來者刁難的權力來自於人們對這個國 家的嚮往。 許多美國人來到愛麗絲島上的移民博物館是要查找他們祖先當年的足跡,這對於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來說沒有意義;但是來到這裡參觀之後會讓我們認真思考我們自己移民的原因和意義。當年初到美國的熱情和興奮早已消散,穩定的生活如同鐘錶一樣,每天重複着同樣的程序和同樣的路徑。難道我們生活里不再出現焦躁和等待了嗎?難道我們的內心不再有動人心魄的音樂了嗎?抬頭注視着移民博物館牆上的巨幅照片,看着那些風塵僕僕、拎包扛箱、拖家帶口、排隊等待的人們,我的思緒跌宕起伏,在那幅畫前駐足良久。 伍加,2011年9月17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