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生活、愉悅身心,享不盡的園耕樂 |
送交者: 依山流影 2012年02月18日03:52:20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充實生活、愉悅身心,享不盡的園耕樂 ――為什麼在美國種菜(4) 探親老人大多肩負做飯、帶孩子兩項任務,雖然樂享天倫又占去很多時間,但是由於生活和語言環境的巨變,老人們普遍感到住在這裡太冷清寂寞,有的在這住了很短時間,就因為孤寂難耐而打道回府;有的勉強住夠“簽證時間”,誓言“以後再也不來了”;即使性格開朗,樂趣較多、忙的“無暇寂寞”的老人,也都積極地尋求更多途徑,讓旅美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愉悅。 旅居生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呆在屋裡“捂白臉“的時候多,戶外活動比較少。從促進身心健康的角度,需要多抽點時間到室外,曬曬陽光,看看風景,搞些喜愛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根據個人和很多旅美老人的體驗,開個園子種點菜,對驅寂解悶、充實生活、愉悅身心、增強體質,都大有益處,並可収到“立杆見影”的顯效。簡單歸納有“五樂”: 一是生活充實樂。辟園種菜,先要琢磨種點什麼呀,要種多少呀,種在哪兒呀,怎樣種好呀,等等,這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腦子;辟荒、建園,耕種収割……更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體力。如此地想啊、做啊,忙東忙西,跑來跑去的,不知不覺中,那些原先寂寞苦悶的時間,九宵雲外去了,代之以忙忙碌碌、樂樂呵呵、時間不夠用的感覺了。 二是強身健體樂。我先後開了兩個小菜園,地質條件都很差。頭一個園子,地下都是石頭,鍬挖,鎬刨,塹子鑿,忙活好幾天,手都磨出泡來了,才搞出巴掌大的一個“園地”;第二個園子,地下的土壤忒粘,幹了硬如石頭,濕了又粘若膠泥,這樣的土壤,既無營養,莊稼也難以紮根,翻地前需要澆水泡軟了才能挖動,更需要大量的肥土改良土壤……之後的耕耘、播種、澆水、施肥,雖然勞動量不大,但都是名符其實的體力活兒,挺能鍛煉身體的。 幹這些活,我很注意勞逸結合,更會“苦”中作樂:干一會兒,歇一會兒,或直起腰身活動筋骨,或迎風拭汗四望賞景,或沖杯涼茶,犒賞一下自己,悠哉樂哉地享受辛勤勞動後的舒暢與俠意。如此勞逸適度的戶外勞動,也使我的高血壓等亞健康體質有了一定好轉。 三是觀光賞景樂。菜園雖小,景色多多,一年四季有景可賞:春賞幼芽破土、韭田麥浪;夏有紅花綠葉,蜂飛蝶舞;秋天瓜果垂枝,一片豐収景象;冬來了,綠退了,四野枯黃,但園裡的韭菜、蒜苗等,仍然迎霜傲立,尤其那耐寒力極強的根達萊,在冬晨的陽光下熠熠生輝,讓我驚呼:這才是真正的“碧綠”美! 最令人驚喜的是,一天,我正在園中“視察”手下“眾兵丁”的生長發育情況,忽然一隻從未見過的小鳥,悠然地林中飛來,亭亭玉立於黃花綠葉掩映下的黃瓜藤上。它滿身金黃、美艷絕倫,在我這愛鳥如痴的腦海里留下了一副畢生難忘的金鳥賞瓜的優美畫卷。我驚詫,這黃瓜哪來這麼大的魅力將金雀吸引到了這兒。我想,沒有這園耕,不種這黃瓜,我是不大可能有這金雀登枝的奇遇的。 在朋友沈君家,我還欣賞到一個同樣珍奇的“五尊彌勒鬧沈園”的美景:沈夫人種的一棵冬瓜,結了五個大瓜,最大的約四、五十磅,最小的也有二十多磅。五個“孩子”太胖了,累得它們的母親精疲力盡,沈君夫婦特地為它們做了“座椅”,讓五尊彌勒一字排開安坐其上,構成五佛鬧園的奇景。凡是見過的無不稱奇叫絕。難怪待人非常熱情、厚道的老沈夫婦,在我第一次登門時,一不讓座,二不供茶,領着我直奔後院看他們的冬瓜呢。 四是求索益智樂 。種奌蔬菜瓜果,說來簡單,實際上技術也相當複雜。開始不會上網,手頭也沒有可供參考的技術資料,逼着我必須開動腦筋,自行求索,摸着石頭過河般地反覆試驗,終究摸出了一些蔬菜的栽培門道。我還把種菜學得的一些理論和體會,轉嫁到廚房裡,解決了多年存在的豆芽好吃芽難生的難題,新的生豆芽方法,簡便易行,絕對環保,如今,我們每周都會生一小筐豆芽,炒菜吃,做湯喝,特別是搭配豆腐做豆腐卷,味道好極了。(生豆芽的具體做法請點擊“送你一道鮮美可口的豆芽菜” ) 辟園種菜,不僅讓我嘗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甜頭,也讓我深感農業科技的無盡與深奧,增加了對那些為了不斷提高農產品的數量與品質而辛勤奮斗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了解與敬佩。 五是暢享収獲樂 。眼見親手種的蔬菜瓜果如願地茁壯成長、開花結果,本身就是一大樂趣,収獲更讓先前的那些“念想”變為現實:種的黃瓜,除了遭遇病蟲害,結的都很多,自家吃不完,送人沒處送,放又放不住,我把這戲稱為“黃瓜災難”;用自己種的韭菜包的水煎包,一咬滿嘴辛香;種的根達菜,忒潑皮,種哪長哪,冬天也有菜吃,過水曬的菜乾,燉個五花肉什麼的,如梅乾菜一樣鮮美;自己種的辣椒,專門選它不老不嫩、辣味適中的時候摘,不僅保住了營養、美味,也免了切椒、洗椒、嘗椒那刺鼻、刺眼、辣手、辣心、辣肺的苦處…… 這些蔬菜,都是現吃現摘,特別新鮮,絕對綠色,冰箱也減負了; 吃着自己種的蔬菜,較之市場買來的,味道好像也不一樣了: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呀,一個字:美! 自己辟園種菜的經歷,使我更加體會到農民“鋤禾日當午”的艱辛,對粒粒皆辛苦的盤中餐也更加珍惜了。(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