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或同事的子女結婚是大喜事,但應邀參加婚宴有時卻是件苦差事。不是心疼要送紅包,而是害怕在婚宴上索然無味地呆坐。
請柬上寫明晚上六時入座,但往往至八時才開席,而又不能在七時以後才姍姍而至。入座後如果有認識的人還好,多少能交談幾句;如果全是生面孔,那就慘了。
好不容易等到上菜,但不到十時是散不了席的。在這兩個小時裡喝湯不能有聲,吃菜要細嘗慢咽,殘渣最好吞下肚,因為你得保持“風度”,還得不時為女士們讓菜倒酒,展露Gentleman精神。你說煩不煩?
最近我參加一個舊同事兒子的婚宴,卻讓我又有新的感受。
那天筵開幾十桌,到處西裝革履,鬢影衣香,場面十分熱鬧。我鄰坐是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男士,打着領帶,看起來挺豪爽的。他是我舊同事的老同學,大家雖互不相識,但好歹還有些談話的交集。
話題一打開,便滔滔不絕。原來他年輕時在廣州還是個社會活躍人士,於是我們“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細聊如煙往事,笑談沉浮人生,都不勝感慨和唏噓。我們越談興致越濃,要不是鄰座向我們讓菜,我們還不知道已經開席了。
他吃了口鮑魚,問我有沒有出席那對新人下午在大教堂的結婚典禮。我搖搖頭,心想我連參加婚宴都有點勉為其難,那還會到教堂去自討苦吃?他卻挺認真地說,那你就錯失了一個感受西方文化風俗的好機會了。我說願聽其詳,他於是從西人婚禮的儀式,談到一直到新郎新娘應如何穿着打扮,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了一番,着實令我眼界大開。
最後他總結道:“你既然決心來此安家落戶,就應該了解、接受和融入美國的社會和生活”。我連連點頭稱是,卻有點納悶他為何對西式婚禮如此了解?他喝了一口葡萄酒,緩聲說:“我女兒最近結婚了,嫁給了一個西人”。原來如此!這老兄果然是以身作則“融入生活”,我連忙向他道賀。他卻眉頭一皺:“有什麼好賀的?如果你有女未嫁,叫她千萬不要找西人作夫婿”。我一愣,挾菜的筷子停在半道中:“為什麼?”他瞪眼說,“你不知道,按照西方的習俗,婚禮的開銷包括酒席都是由女家負責,這次我可虧老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