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被“央記” 微博報“波爆”(圖) |
送交者: gaogao 2013年04月20日02:02:57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http://difang.kaiwind.com/shanghai/t...7_703313.shtml 2013年04月17日 11:03 作者:凱風上海(綜合) 來源:新浪微博 編者註: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波士頓發生連環爆炸案。事件發生在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終點線附近,當時國內萬科長跑隊正好受邀參加了比賽,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現場發出多條微博,報道動態。4月16日8時33分,央視《朝聞天下》女主播在連線時,誤稱其為央視前方記者,王石當時愣了一下,笑稱:“我怎麼變成記者了?” 微博精選 : 網友評論: @蝸小牛要狂奔 : 我們來聯繫一下前方記者王石。。。央視主持人居然不知道王石是誰??? 主持人這一連線,王石自己反問我怎麼成記者了。。。雷倒了 (2013年4月16日 18:59) 媒體評論: “央視前方記者王石”是一個隱喻 來源:紅網 從新聞專業主義的角度出發,“記者”是一個職業,要有專業認證,採訪權要通過頒發記者證等方式授予,王石再有錢再有名也不能被稱為記者。而“記者王石”的出現,讓“公民記者”的概念在網絡上熱鬧了一番。如時事評論員彭曉芸在微博上說:當王石被稱為前方記者,這不是口誤,就是活生生的公民新聞時代的到來,大概國內的人對公民新聞時代的來臨還沒有足夠心理準備。筆者這裡所講的是,王石被順口稱為記者不是口誤不口誤的問題,而是一種隱喻,一個信號,我們需要正視“公民新聞”、“公民記者”的存在。 爆炸案發生時,王石在馬拉松終點VIP的位置上,等待着萬科隊員的衝刺,他目睹了整個爆炸案的經過。在央視連線前,他就在微博上把事件圖文並茂、繪聲繪色地傳播給粉絲了,而凌晨兩三點時,國內的媒體從業人員恐怕還在睡夢中,王石對這起震驚世界的爆炸案的直播速度已經擊敗了不少傳統媒體,就連新華社3點15分播發的45字快訊,也比王石3點12分發的微博慢了3分鐘。王石等人時刻在現場,還能通過手機第一時間發布消息,使得波士頓爆炸案能夠更迅速地被傳播和共享,此時,王石就不僅僅是個線索爆料人或者受訪對象,通過爆料獲取信息的傳統做法,肯定會讓信息滯後許多,若身份是受訪對象,那更處於被動地位,沒有媒體採訪,那就無從發聲。 在傳統的新聞學中,是否經由大眾媒體報道是判斷事件能否成為新聞的要素之一,“報道”強調的是媒體將信息傳遞出去,媒體掌握主動權,哪怕發生了重大事件,媒體不報道也無法成為新聞。新媒體的出現,讓報道的載體不單單有報紙、電視、廣播,還有微博、微信等網絡途徑,這就讓新聞的定義發生了改變,新聞從由媒體掌握主動權的“報道”,走向了人人可以參與的共享時代,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發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其他人又可以參與補充和討論,直至最終呈現出最完整的事實和形成最合理的意見。 基於“人人都是記者”的理念,新聞從“報道”走向了“共享”。在2009年普利策獎的角逐中,首次允許只在網絡上發布的新聞內容參加全部獎項的評選,普利策獎評委會主席西格·基塞勒表示:“這一舉動是普利策獎歷史使命的邏輯性延伸,我們仍在繼續關注媒體行業發生的變化,並隨之進行適當的調整。”這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作為網絡新聞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的公民新聞的價值和影響力。當然,公民報道者群體並非無懈可擊,他們目之所及存在局限性,所報道事實是否真實準確,報道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報道的業餘和粗糙都有可能使事實真相的呈現大打折扣。此時,傳統媒體就能發揮信息發布更全面專業客觀權威的優勢,讓事件呈現得更豐富,更趨近事實真相。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