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綠卡也要回國:在國外越來越難過了 |
送交者: 落日 2013年08月06日00:33:38 於 [美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這個問題,在其他國家我不知,但是在北美,尤其是MITBBS上幾乎成了月經問題。mitbbs上隨處可以摘錄很多無比感傷的句子,即使是被稱為北美wsn的理工科或者基礎學科人士,其過於理性的文字裡面都透露出幾許傷痕文學的影子。無數回國徘徊街頭的當年美利堅追夢者,除了感慨共和國變化以外,都在痛惜所謂“失去的十年”。 動用某位知乎上某位大神的句子加以改變: “天堂在上,美國在這,祖國何向?但指在根。” 好了,煽情到此結束。我個人不是一個文藝青年,即使文藝起來,文字中冷嘲熱諷也是居多。所以我個人原因死理性派一點,分類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分三部分:分別是原因與現狀,理想與現實。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回流現象,甚至是某些入籍人士如今瘋狂地擠回中國無非就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越來越客觀認識到美國不是天堂。美國本來就不是天堂,這不是中國新千年快速發展後地事情,實際上在90年代末互聯網時代,當時 newgrounp也好還是後來海歸網也好(當時mitbbs的創始人王,李二位還在mit和wapi讀書),實際上90年代末,整體海外華人對於北美地區的評價變得越來越負面。90年代末是美國所謂“中產階級崩潰“的年代,經濟增長點地匱乏,以及90年代各國的移民潮,讓美國當時的最大的社會負擔都壓在了中產階級身上,極高的直接稅率,以及產業發展的貧乏,讓所有人越來越意識到當初腦子發熱來追尋的美國夢成了一個笑話。在這個年代就已經出現大量的海外人士歸國了,這一批人也是最具有”賭徒“心態的人,他們願意在一片還未建成的熱土上投資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困死在美國這個鬼地方,其勇氣和氣魄絲毫不亞於當年漂北京,闖深圳的第一代企業家們。而到現在這個年代,”中產階級“的社會價值被更重的負擔捆綁,很多地方,比如紐約,稅負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十,10年一個童鞋去wall street當freshman(做analysis)大概也就10w塊左右地收入,但是連曼哈頓都不敢住而只敢住jersycity,而即使是這樣,也完全存不下錢來,要知道10w塊錢在紐約這個”全國貧困市“是絕對超越中位數地收入。所以作為中產率最高地華裔及華人群體,這個10幾年地美國把他們的美國夢直接變成一個笑話。 第二,留學生群體結構地變化。以前我國的狀況是精英出國,能出國念個書簡直是不得了的事情,而現在說實話只要家裡有接近中等收入的水平,完全就可以承擔這個費用,而且出國念書的各類考試相對於高考來說,相當得弱智。所以留學是一個很普遍得選擇,尤其是不想高考的話,故而中國留學生在美的整體競爭力自然也不是當年那麼讓人聞風喪膽。而且產業化程度高了以後,每年得留學生人數簡直跟流水線一樣,連德州鄉下學校都可以組織上萬人的中國學生會。那麼在產業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少,且華人學生供應源源不絕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人或出於自己選擇,或出於條件限制,不得不回流。美國根本提供不了一分像樣子的安身立命的機會,當然肯定要回流。 第三,美國已經提供不了相對優越的條件,反而是更差的條件,以及更嚴苛的門檻。這年頭你到上海找差頭,如果差頭認為你看起來很土,就會直接問你”北美回來的?“。 以前硅谷10w+分紅的收入給一個高級工程師是聽起來還不錯的收入,但是現在這個bay area的房價動不動就上百萬的房價,而且房屋檔次還非常爛的情況下,10年後的今天10w美刀的收入顯得無比的吊絲。同在s大學計算機的學長們也好,mitbbs上做開發的前輩也好,直接了當地說”硅谷現在已經不是全球科技業的理想之地,而是把一堆一堆的清北學生送進絞肉機的坑。”硅谷的geek 們說到底當年在出國前都有一些理想主義。都帶着要改變世界,要創造科技之不可能,等等理想主義來到美國硅谷這麼個大農村勤勤懇懇地搞開發,結果白了少年頭,除了十來萬到幾十萬美刀的收入(不少人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一個爛房子,一部爛車,除了這些之外一無所有。誰的美國夢都會粉身碎骨的。 (這一段關於華人在各行業的一些憂慮和現狀,我明天再來補充一下)。 第四,就是對於國內發展的幻想,以及北美漢子的現狀(大拿除外),激勵了下一代海外華人。中國從90年代初開始進入了黃金年代,那個年代留在國內的或者回國的人士往往都成了第一代企業家或者第二代企業家,這讓在美華人的回國欲望非常強烈,因為這就是一個一個的中國財富夢啊,中國即使到現在也是最具性價比的賺錢地方。但是在這個年代,這個想法已經不是激勵在美華人回國發展的欲望,而是一種幻想了。在mitbbs上,在美華人最常感嘆的就是“老子當年要是早點回國,一定早就xxx”,“現在要是有個機會,老子馬上回國。”之類的,所謂的“失去的黃金十年”,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種說法和“老子要是知道房價要漲,一定多囤幾套”這種邏輯基本上一回事。2000年代左右的海外華人,是最慘的海外華人,因為他們的在美生涯相對艱苦,而且還正好錯過中國發展最快的黃金十年,和身邊的同學,混北美的反而成了混得最差的了,國內同學無論從財富上還是地位上,把北美漢子們的美國夢擊得粉碎,這個落差是非常可怕的,一邊是發達的國內友人們,一邊是掙扎在中產線北美漢子,誰都會抓狂的!所以這種“回國發財“或者”回國忽悠“的想法成了這代華人遺傳給下代華人的意志,現在諸如我們這代海外華人,有一個潛意識的幻想,就是回國滿地是金子,回去當忽悠都能賺錢。但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中國雖然現在也很有機會,但是創業潮已過,民營資本的超級發展期已過,社會已經有階級狀況產生,海外華人盲目往回趕,反而成了弱勢群體。而且這個年頭,海外文憑和海外背景越來越不值錢,這貶值速度和失水的豆腐一樣。以前海外文憑几乎成了hr認定人才的一個標準,現在除非你的學校非常拿得出手,經歷非常拿得出手,否則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還不如國內教育出身的孩子,在90年代,中國企業急需擴張海外,一個海外生活背景都可以忽悠不少人了,現在的hr早就學聰明了,都知道你的海外經歷實質沒多少價值,國內經歷又是空白。所以現狀,大家的境地是進退兩難的,無論是海歸還是歸國留學生。很多領域已經極端到非”hsympcbcal“等等這些所大學以外其他的都是扯的地步,清北文憑現在變得無比值錢(相對以前)。在學術領域,更是如此,以前在爭取終生教職不成,也就是雙t的情況下,只要願意回國,只要經歷還ok,學校也不錯,絕對有國內一流大學的人要你。現在除非是大拿(主要是經歷),其他的你就靠邊玩吧,現在去普通的211大學謀求一份低微的教職,人家也未必理你。當然我覺得這些對於國內就業價值觀來說是好事。 (看到大家討論hsympcbcal代表什麼的問題,原作者在知乎上回答評論中的提問的時候有所提及,上述單詞是指 havard,stanford,yale,mit,princeton,columbia,berkeley,caltech,cal是合起來指 caltech,大家不要一個一個猜了——編者注) 第五,就是對於祖國的愛。不要覺得這個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中國的尋根意識是很強的,中國對外從古到今都非常包容,但是中國人完全融入異文化的情況實際上並不多,因為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無比的強大,所以很多人只拿綠卡而不拿國籍的願意,很多都是出於這種心理潔癖。很多人不是融不進主流文化,而是時時刻刻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天主教文化根基的國家很多,但是大中華只有一個! 第六,很多人不是拿了綠卡歸國,而是為了歸國順手拿張綠卡,這其實有點誤解。也就是所謂給自己尋一條退路,雖然這條退路基本上純屬心理安慰。很多人覺得把美國那邊敲定下來,作為一個大後方,然後在國內奮鬥可以相對安心一點。 其次,很多海外華人都在做”中美之間“的生意,尤其是以安普若大叔等等wall st出身的華人大拿,在中美之間的投資領域非常活躍,所以一張綠卡只是為了便利而已,他們也確實主要在國內發展。 第二部分。 本來我說第二部分我們聊一些政治不是那么正確的話題,結果貌似評論里很多人覺得我“有意”,”主觀“地去”黑美國“,其實我必須說,黑美國對於我本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人發我錢來當喉舌。本題是要說明為什麼華人放棄既定選擇而回國,這個問題本身對於美國來說就是負面向的論述,我寫這些東西並不是說美國一文不值。我個人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這麼多主觀性在裡面,只是單純列舉一些現狀而已 單純客觀來說,就民生方面,美國是相對於國內或許好一些,不過也只是”或許“和”好一些“而已。 本來第一部分把整個問題基本上已經分析透了,但是由於我第一部分的某些描述讓某些人覺得自己心中的美國被顛覆了,且我認為第二部分對於第一部分有一些補充性意義,所以我也加到這片回答之中來。 一,為什麼北美華人對於所在國(主要是美國)的負面傾向要高於其他國家? 這個問題其實直接就是”海歸”心態的高度概括。 其實很簡單, 首先,北美華人的集中爆發期正好是新千年過後的時代,而這個時代不僅僅是中國的爆發期,更是整個發展中國家的時代。而相反美國是陷入了競爭力的疲軟期,這個年代的中產階級壓力在無限增大,自然滋生負面情緒。 其次,就是在新千年過後,出現的最多的言論消費品就是“中美話題”。所謂中美話題一般兩種路數:其一,就是把中國的東西打包(夾帶私貨)之後賣到美國去,比如虎媽;還有就是把美國的東西打包到中國來,比如無數宣揚美國先進理念,甚至有點過於美化的各種產品。 其二,就是關於公共政治言論了,某些人過於美化美國,某些人又過於妖魔化美國。 以上兩種類型的“中美話題”作為大劑量的公共言論消費品出現在國內各種時政話題之中,甚至極端到逢中國問題必提美國的尷尬境地,這讓大部分海外華人產生了反感。 最後,就是心態的問題。 留日的華人,大部分是尋求一種積極穩定,快節奏的生活態度,他們真正比較糾結的東西在於“如何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日本”……而事實上日本雖然不是容納夢想和開創者的地方,但是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收入階層要穩定的多,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甚至有幾十歲=幾十萬的說法在裡面,即使首都圈和阪神圈的消費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種穩定的生活態度。故而留日的回流比例遠遠不如北美那麼誇張。 而留歐洲的華人,實際上除了歐洲的福利結構以外,更多的還有一份歐洲多元地理文化的一份藝文情節,還有自由主義的教養。所以實際上留歐華人就算未必對所在國有多少好感,但是這種情節催生下的心態是比較安適的。 但是留北美的華人卻遠不是這麼一個情況,上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些清北科畢業的第一代留學前輩們,他們都是真正抱有理想主義情節,甚至被理想主義洗腦的那一批,對於美國的生活經歷是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美國遠沒有其他國家的福利和穩定程度,所以“美國夢”幾乎成了奮鬥的唯一理由。這種傳統實際上一直延續到現在。故而當“美國夢”破滅,自己掙扎在中產線上,自然是負面情緒滋生。 還有就是留學和移民在新世紀以來過熱的問題,當初很多人並沒有對於所移民的國家有什麼多深的認識,單純不明覺厲地就過來了。移民這回事情,我個人並不阻攔,個人的機會不一樣,個人的選擇不一樣,但是因為美帝這個名頭被忽悠過來,我就有點“呵呵”了。故而這一群人之中,後悔的也相當多。 二,關於大部分中產華人的現狀。 這個其實我在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裡面有提到過,但是不少人顯然不相信。 我個人主要在紐約,bay area不是特別熟悉,但是個人在palo alto生活過一段時間,主要是讀書,還是了解一些情況的。 硅谷: 一般來說,諸如我們學校,東邊的哈佛,mit;以及伯克利,cmu等等計算機方面相對牛一點的學校,一般在硅谷能夠順利就業的話, 起薪大概在8w-9w左右, 有經驗以後,諸如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這類的開發崗位,大約剛好10w的收入,無分紅 純開發的話,做到高工大概10w出頭(一般在12w),加分紅15w不到, 做到技術骨幹,比如說某一塊長期項目的負責人,大概純薪水13w不到,不過紅利這塊一般會有不錯的收入,但是看公司的利好情況,一般20w不到。 至於轉管理當總監或者工程總裁,這已經是很少人能夠做到的了,大拿級別的人物了。 技術總監和工程總裁,設計總監等等(有時候工程職位和行政職位是雙軌制,比較複雜,這裡就不贅述了),一般來說純薪水13w-16w左右,分紅這一塊公司之間差得太遠,比較意義不大。 但是整個bay area得消費情況呢? 一般大bay area地區的均值收入在92,299 左右,但是房價呢,中位數成交價大概77w左右,打80w算。但是加州得直接消費稅非常的高,地稅也不便宜,所以稅負比紐約更甚,敲掉你4成左右收入是必然的……雖然加州的公立教育其實是不錯的,但是你同樣要選擇好的學區,這樣的話,基本上房子的成交價110w美刀向上數,但是問題在於110w美刀買的房子基本上就一保障房水平,除了是獨棟,其他的,我還是比較呵呵的。 wall st: 花街一直被稱為高收入地區,投資行業的金錢鬥士太多,所以算平均確實很高,但是我個人就算一下一位華爾街freshman的收支情況吧。 (以下只討論曼哈頓的情況,皇后區,布魯克林不予贅述) freshman一般10w收入左右(以做analysis為例) 但是呢扣掉三分之一的稅,在曼哈頓住時代廣場附近很多的大套間condo3k-4k/month 吃住用交通2k左右,基本上存不下來錢。 如果我就算你是花街大拿,成家後40w收入(這個收入已經超出行業平均水平很多了)。 每月你還要面臨着5k左右的房貸,2k左右的地稅,1k-2k的物業費,還有子女的教育費用一個月1-2k(普通學校),每個月1w5左右的消費基本上是正常的。 學術界 這年頭學界拿雙t非常難,尤其是基礎學科,諸如數學,哲學,物理學,天才太多,競爭大,不缺人,名額少,即使終身教職收入也不高,8w已經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假如把地區設定在消費較低的dallas 某feb高級經濟學家自己開出的賬單如下: 房貸:1500, 房產稅:600, 保險(房屋+汽車+醫療):600,幼兒園:1000, 吃飯加日常開銷:1000,水電氣:250,電話電視上網:200,車加汽油(假設2部車5萬美元,開10年,如果豪華車更貴):500 總共:5650 以上不算人和奢侈品,聚餐費,等等,只算了純粹生存需要的開支。 所以很明顯,我在分析原因中闡述的,“美國已經提供不了更好的條件”這句話不是主觀臆斷。 三,關於海外文憑的貶值 其實這個沒有什麼可講的,留學生太多,當然貶值。而且以往的企業對於海外經歷,以及海外培養的所謂“能力”非常重視,但是10來年實踐下來,hr們慢慢意識到這兩件事情真心“呵呵”。再加之,中國市場的逐漸成熟,對於國內認識的好幾年空白實際上反而讓留學歸國人士陷入弱勢群體。 所以hr就只能賭博,賭你這位海外歸國人士的學習能力超乎常人,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情況是不樂觀的。故而hr們在選擇海外人才的時候,往往轉向了用文憑來卡門檻,在某些極端的例子裡面,除非你的學校是絕對的世界頂級名校,那麼hr會眼前一亮,否則,他其實更願意選擇國內的985學生,清北文憑就更不說了…… 所以按這種情況來看,實際上海外文憑是貶值的,當然以往對於海外教育,職場上本來就有過於樂觀的估計,所以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不是壞事。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