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美国移民 > 帖子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送交者: 小百合 2008年07月09日07:26:49 于 [美国移民] 发送悄悄话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萧平实著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顿兼修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繁忙紧张生活的现代人。念佛法门简单易学,八十老翁念得,三岁孩儿也念得;大学教授念得,贩夫走卒及不识一字的阿公阿婆也念得。但能信心具足,皆可依其根机而获得或多或少的利益和感应;若能深入佛法、细意思惟,乃至能因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有极少数人因为自视为利根人,不屑于念佛,而丧失修行上的大利益,颇令人惋惜感慨。

念佛虽然人人念得,却因根器及知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层次。兹将持名念佛法门所修之境界,由浅至深,简略分述于后:

一、随兴持名︰此种人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不知道「念」佛与「念」佛之不同。只是听说念佛好,便跟着别人学念佛,从持念佛名开始。口中虽在念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皆不离。偶尔参加念佛共修,遇到刮风下雨或心情不佳,便不参加共修。平常心中默持佛号,也只是随兴默念,大约是打妄想的时候多。

二、念佛不辍︰此种人因为过去生所种善根福德为因,今生复有善侣提携接引为缘,常与念佛人伴党;渐渐知悉为什么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何好处,已能相续执持佛号。有时可以全心放在佛号上,时时默唱佛号。

亦有人不曾念佛,缘因父母师友平日常与念佛人共修念佛法门,一朝忽然见其舍弃报身,诸莲友们为其助念佛号,此人赌其父母师友往生时之瑞相,或见念佛人助念时之庄严自在,而接受念佛修行法门,时时默唱佛号。也开始了解所念之佛菩萨,其本愿与事迹及其佛土世界之依正庄严,开始解知念佛之好处。

三、持名忆佛︰此人不但已知诸佛土(通常是指极乐世界净土)之依正庄严,深信有极乐世界,深信释迦世尊所说弥陀四十八大愿绝对真实,深信念佛可以往生彼国,而于深心之中发起誓愿,愿生彼国。因此开始探索念佛法门,欲求一心深入,时时系念思惟,渐渐深入研读善知识们阐述念佛法门之著作,了知念佛号与念佛之差别。明白了知念佛共修时不但要口念,还要心念;不但要心念,还要心听;不但要心听,还要忆念;不但要忆念,还要持续不断、放下万缘,不让妄想打断佛号与忆念。

如此每周或者每日精进地持念佛号,配合忆念而不间断。此种共修念佛,不可大声念佛号,以免伤气伤身。要点在于保持忆佛之念不离佛号;以佛号不断故,忆佛之念亦不断。若因昏沉或妄想减少时,即应随众不高吭不低沉地持念佛号,同时忆念于佛。平时则于心中默唱佛号,心念心听。

若得心念心听、清楚分明,即应改为心念心忆,以默念佛号配合忆佛。心念心听是心中默默念佛号,并专注一心,观照心中佛号之音声,使不间断;此是功夫,成就者少。若能成就此心念心听功夫、清晰分明而不间断者,即须进一步探讨:为何要心念心听?若细细观察思惟,便知心念心听之目的,其实是在集中精神排遣妄想,当时忆佛之念若有似无,并不分明。有时乃至全无忆佛之念,而处于定境。既已观察分明,便知转折。此时应改心念心听为心念心忆,配合心中连续不断的佛号而保持忆想佛菩萨之净念于不断。当我们修学念佛法门到此一地步时,应已在念佛过程中,或多或少得到佛菩萨的冥感或显相的感应,信心极强,不易退失。

四、无相念佛︰此类人之所以能修学至无相念佛之层次,应已于过去生中恭敬供养世尊、供养三宝,广种福田、深植善根,并曾兼修禅定,净定双修而不偏废。常亲近善知识,却绝不人云亦云。肯深入探索思惟念佛法门,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念佛层次。因此今生虽仍主修念佛法门,仍不忘摄取修定之知见;因净土法门及修定法门之基本知见已具备故,于精进不断的修学过程中,细法渐出,自然而然到达无相念佛之层次。心中忆佛之时,佛号、佛形了然不生。以具备深厚善根福慧之故,深知此种法门是真实念佛,毫无犹疑,一心决定,深入修持;自信必能于舍报之时以较高品位往生极乐净土。此法即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若能辅以无相忆念拜佛之方法,则可很容易地将无相念佛法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而成就动净之中皆能无相念佛之功夫。

一旦修成此种念佛法门,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此种功夫者,我说此人对于佛法僧三宝,已经信心具足;于自己也一样信心具足。此生必定不离三宝,出三界之家的心念油然而生。若有自修或共修时,持名忆佛极为精进,持念至无佛号可念之际,尔时佛号不起,而能一心系缘于所念之佛,心不散乱、忆念相续不断者,则能体会此种境界。

如果此人能更精进,于此法门深入忆念、思惟、修习,清楚分明地了知:佛之形像非佛,佛之名号非佛,佛号之音声非佛,乃至感应时佛所示现之佛形像非佛。佛者唯是一心,佛乃觉者。二千五百年前示现于印度之释迦牟尼佛,乃由法身所示现,是应化佛。佛之本际不生不灭,真实之佛不即空有而不离空有,唯是真心而已。是故吾人所念,既是此一心,心无名相,心无声相,心无形相;我所念之佛,唯是此心,何须经由声相、名相、形像来念佛呢?便于深心确定:念佛时应当舍离声相、名相、形像而念佛。若念佛人能一心思惟、深入此知见者,便能舍离声相、名相、形像而开始无相念佛,若能将此无相念佛之净念由坐中移转至日常生活中继续练习者,则无相念佛之功夫可于一至三天之中初步成功。若极精进之人,继续修习深入体会,一、二周乃至一、二月可以修至不忆而自忆之境地,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源源不绝。无需刻意提撕此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

此忆佛之念虽然无相,然非忆十方佛,而是专忆特定之一尊佛。虽然无相,但是心中却清楚分明地了知所忆之佛是哪一尊。此忆佛之念,以无相故,较难体会。若已有持名忆佛之功夫,则较容易体会。末学另以无相忆念拜佛之法以为佐助,帮助念佛人迅速深入此一境界。读者欲知其详,可函佛教正觉同修会索取《无相念佛》一书,以便深入探讨。

欲修习无相念佛法门者,必须减少或消除攀缘心、觉观心、疑心、慢心。若有攀缘心,则不能舍离名相、声相、形像;即使能舍离,也不能保持净念之相继不断。若不舍离觉观之心,则会疑神疑鬼,或希求佛菩萨之感应,难以安住无相念佛(忆佛)之境界中,欲求净念相继,便不容易。

疑心不除,则怀疑此境界,认为无所根据;或疑此法非是佛法。此疑不除,则需等候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一百年后,此法之弘传已进入烂熟时期,彼方肯学。彼时或者垂垂老矣,或者已至来生,未必能遇此胜法,殊堪惋惜。却不知古今大德阐述此法者不少;而末法时期流通佛书者,常以为此境界难以修成,而予以忽略,未能广为弘扬;或有极少数人为方便故,将大德所述之「忆念」之旨,释为持名,致念佛人多有所疑,裹足不前。

复有一种人难修此法,所谓「慢心」。此辈人或以禅为贵,花费一、二十年光阴,虽摸不到「话头」,却仍锲而不舍,令人既敬佩又怜悯;或以皓首穷经为贵,成为佛学大家;时光荏苒,转眼垂老。

此二种人往往懒于念佛,不乐与念佛人为伴。需知佛教以莲花为象征,非无因缘;莲花象征佛法之清净尊贵,但莲花却于卑湿淤泥之中生长。学佛人若能去除慢心,则心谦卑、容易受法,修学念佛法门,易得成就。

末学自一九八九年五月起,以无相念佛法门助人学佛以来,深觉慢心之为害学佛人至深且巨。若无慢心则修学迅速,得法容易。若有慢心,则往往流于权威崇拜,而不信任没有名气之善知识。即使真正善知识现前,亦不肯学,失之交臂。是故,欲深入念佛法门,必除慢心。

从事持达理持 即凡心是佛心

又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名无相,仍非实相。以此念佛法舍离名相、声相、形相故,相对于世俗之有相而施设此一无相念佛之名。

实相虽然无相,但无相不一定是实相;此中差别在于相对于有相而存在之无相,尚能以世俗之认识而了知;譬如无相念佛之无相、灵知心之无相、无色界众生之无相、虚空之无相等。而实相则非世俗认识所能了知,譬如真如、佛性、菩提、涅盘。

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惟,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乃援引大宝积经卷四所载:「言无相者,所谓无身及身施设,无名无句亦无示现。」故施设此无相念佛之名,以便弘扬念佛法门,利益末法时代之念佛人与修禅人。

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已无相,犹是因地念佛。设使无相念佛法门已经修成,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法喜之觉受则因时日之俱增而渐渐习惯、淡薄、消失。若能继续无相念佛法门,必于某一时节突然一念回光返照:「念佛者是谁?」或遇善知识冷冷一句:「念佛者是谁?」当下直得不辨东西南北,一头栽进漆桶里。从此每日孜孜矻矻体究此一疑情,犹如一团美味滚烫元宵,卡在嘴里;吞又吞不下,舍也舍不下。此时凭借无相念佛之深厚功夫,不必依赖语言文字,即能深入体究。有朝一日,突然悟得:「色身觉受、妄心妄识都不是我,那一念都无之真心,真实是我。」直下承当,毫无犹豫。从此识得一切生命之本源,见到那肉眼不能见得之真心,从此不以灵知为真。

如今突然打失鼻孔,有人因此哈哈大笑,有人因此喜极而泣,有人则不动声色、安住真心之中。从此顿觉轻安无比,身心明净。身(我)见顿时断除。身(我)见断故疑见随断,疑见断故禁取见亦断除。此三缚结断故,其无相念佛即是果地念佛。虽是果地念佛,亦不过预流而已。既名预入圣流,即非真实圣者,犹执空性一边以为真实。此即明心而未见性,尚未进入实相,即当求见佛性,进入实相念佛层次。

五、实相念佛︰佛子修习念佛法门而能成就无相念佛者,殊不多见。今此无相念佛人复能究明真心,因体究念佛而得明心(开悟),断三缚结,倍复可贵。而善知识给予印可后,多嘱附弟子念佛保任而已。师徒之间,从此相安无事,浪掷光阴,徒耗米粮,殊可浩叹。不知犹未亲见佛性,仍须努力体究念佛。此一果地念佛之佛子若能知此,当即排遣万缘,寻访善知识。若有因缘得遇真善知识,此善知识当时闻其见地,考其过程,观其根器之后,或者一掌打来,或者丢来一枚苹果,或将拳指在念佛人眼前晃。念佛人若仍不见,便垂示一二句法语,令念佛人体究。

此念佛人若能精进奋发,努力参究,待得因缘时节到来,或者暖烫、或者寒凉、或者撞跌、或闻狗叫、或见花红柳绿,或是欢喜悲痛,突然之间一念相应,识得佛性,再破无明。此时恍然发觉佛性无处不在,一时忍俊不住,摸摸头顶,便笑自己以前真是愚痴,佛性本来就在眼前,以前竟然不觉。便到处看、随处摸:无处不是佛性嘛!

若是打坐静中体究,一念相应之后,随即住于一切音声中,细细体会佛性之无处不在。下座之后,亦到处体会其存在。到此时便知何谓禅净双修、禅净互通了。佛子此时之境界,是远离妄想杂念,一心住于觉照之中,远离语言、文字、思惟法则、世间施设,无法形容,只一个﹁觉﹂字了得。此即理一心之境界,亲见诸佛本源,即是见法身佛。从此开始,一连七天,乃至十个七天,觉明时时现前,远离昏沉散乱。平时不起妄想,无一念可当情,而在色声香味触法之中,觉照佛性之真空及其真实存在、能生万有。夜晚则不昏沉,躺在床铺、一念清明,乃至东方之既白。或者清晨三、四点钟便已醒来,了无睡意。即起盥洗,燃香礼佛已毕,又自道:「我实从本以来不曾拜佛。」从此以后,便见身心世界皆是虚幻,真实感顿失。阅读甚深第一义谛经典,倍觉亲切,犹如述说自心境界,若为他人叙述自己所见境界,人皆以为此念佛人在解说甚深第一义经典,便向此念佛人道:「别只在经论之名相理论上追求,应该下功夫去实修。」真是啼笑皆非。此外尚有许多功德受用,唯证乃知,不拟详述。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心之同时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理一心的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生之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众生之本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地处,好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然会禅;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知识,亦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念佛,皆是实相念佛。何以故?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此时方可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因为念佛之事相与真理皆已通达,并能随缘助人修学念佛法门。此时念佛,别是一番境界,不同于「心开」前之无相念佛。此时念佛,乃是以心念心;以我真心,念佛真心;能念所念,皆唯一心(编案:能念之心虽妄,然由真心而生,亦真心体性之一,故悟者之能念所念不二)。所差异者,在于佛之定慧圆满,我未圆满;佛之福慧具足,我未具足而已。展望前途,虽然永远不再沦入三恶道,但是成佛之路犹甚遥远,若忆佛时,便生惭愧;若忆念未到此境界之佛子,便觉悲悯,大悲之心油然而生,愿助众人循序而到。

到此地步者,欲求舍报之时,上品上生往生极乐净土,必蒙弥陀世尊摄受。舍报之前,安慰预告;舍报时至,坐金刚台,往生极乐;应时得见弥陀世尊,顿悟无生法忍。能于须臾之间,亲到十方世界礼拜供养无量数佛;在诸佛前次第受记,即还极乐净土,得无量百千陀罗尼大总持门。

念佛人修学至此,已得极大功德受用和解脱,譬如:当众受辱,心中亦能真实无瞋,不予理会。虽然如此,佛子犹不可心满;于帮助佛子们念佛之余,应续修学广义之念佛法门。主要方向是修学种智及根本四禅;佛子已入实相故,烦恼几已消除殆尽,修学四禅可以快过他人十百千倍。四禅若得,应续修学观禅、炼禅、熏禅、修禅。此皆是定,因定而生无量百千三昧,迈向佛道,利益无量众生。莫以实相念佛境界为足,停滞不前。

释疑︰或有人言:「此文谈念佛,不应说禅。」此则应说念佛层次提升时之转折。譬如持名念佛之人,多停留于心念心听之阶段,不知转为心念心忆。已能心念心忆后,应转为无相忆佛,舍离一切相。乃竟有人因忆佛时,佛号不起而生烦恼,此即不知转折也。待无相念佛(忆佛)之念如泉涌现而不断时,便应体究念佛,即是由事持转为理持,此亦是转折。吾人尝见知见不足者或排斥修禅者,于此烦恼退缩,停于无相念佛之境界,错失「见佛」因缘,不入实相念佛境界;上品上生之果报,失之交臂,极为可惜。此皆知见不足,不知转折之过也。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解脱法门,但每一法门之修持,到最后都必与第一义谛(实相)相应。不论是密宗之持咒观想,天台之止观,禅宗之参禅,净土之念佛………等等;任何一种法门,若有因缘修持到第一义现前,其最后阶段修持过程之本质莫非是禅。而每一法门之修持,自初始、至终了,皆必有其转折。那便是由散乱心到统一心,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而得见真心之空性,此即明心(开悟);由见无所见、明了真心,继续体究而见佛性,实相现前;智慧于此显现,能使他人受益。

此种转折过程、因各种修持方式之不同而呈现不同之相貌,但其原理则一。换言之;禅存在于每一种解脱法门之最后阶段,非独禅宗有之。到达此阶段之前的漫长修持,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和知见。定力与知见俱足,便知转折。一旦因缘成熟,禅就出现了。

简单的说,便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解脱。其转折之原理便是从有相到无相,因权巧而入实相。既入实相,则无相无不相;是故天台宗说「理事不二」,禅宗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净土宗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密宗说「声字实相」等等。此种转折原理和原则,不论任何宗派,一体通用。譬如密宗《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卷,密教部第三卷)所载准提佛母修法最末阶段「把数珠契第二十三」之修法,即是由手结印契,口诵真言,耳听真言,心观真言文字自佛母口中出,入自己口中,于自心观想所成之月轮中右旋安置。每修此观,连续重复一千至五千遍。此是有相之声念诵,此观若因经年累月之修持而得成就,定力已足,应转为无相之三摩地念诵;修前应先明准提咒「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等字之真义,娴熟记心。若知真义,即是知第一义(非是见第一义)。然后观自心如一满月,以「念」安「唵」之梵字于心月中央(不得以中国之语言文字行之),次将「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等字逐字依右旋方向,平均距离安放月轮外围内。周而复始,无记其数,不可断绝。所安文字为梵字,皆无中国文字相、声相,亦无文字之义,仅有梵字意义之「念头」而已。此三摩地念诵之境界虽然转入无相,犹非实相。若持明者于此无相三摩地念诵法,不计其数,不断时日年月地练习,有朝一日,功纯缘熟,忽然一念相应,真心本性现前,便见实相,此即是禅。

至此便见实相无相,却存在于一切相中。此后持明时,不论是有相之声念诵,或无相之三摩地念诵,皆是实相念诵,此即「声字实相」。密宗如此,净土宗如此,其它宗派亦莫非如此。所不同者,唯修持法门相貌之差别而已,其原理原则皆无不同。知此道理,便能于修持各种解脱法门时,知所抉择,迅速入道。

诚恳的叮咛︰修学念佛法门之初期,但能参加定期共修,参阅善知识著作,配合平时持名念佛之功夫,便得受用。若欲精进修持到无相念佛阶段,其修行过程中,有少数人可能发生感应现象,譬如见光,闻香,见佛示现金身……等等;固然可喜,但勿执着。极少数人(万不及一)若有定中见佛说法,指导修行者,务须依三法印及四依法印证;若不相应,慎勿遵从,便都无事。部份人则于无相念佛修持纯熟后,发生轻安、清凉、喜悦、悲悯、消除慢心、入定……等现象,此皆是定心之显现,无需惊惶挂碍,继续深入修习即可。

又:近年来,曾遇数位学佛人,或因参禅、或因体究念佛而至无语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时,便将无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担,便以「此心为我」呈善知识,善知识便以此印证为开悟,浑然不知此心仍是妄心。若「离语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则一切无语言妄想傍生之心皆离语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离语言文字妄想,彼等灵觉心亦应是真心;若谓彼为真心,则彼等对于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为何迟不现前?此微细处,务须真善知识始得明辨,并善导行者知见、以趣正道。莫以灵知心之无念为悟,莫以定境见花(心花)为悟,否则,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论进入实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体究念佛时,最好有真善知识指导。所谓真善知识,是指此人已入实相念佛境界,亲见佛性而不退失,于第一义谛真实了知;并有方便善巧,能教导念佛人从有相入无相,藉权巧入实相。此善知识未必有名气,却能引导念佛人之修行于前,能勘验念佛人之境界于后;避免体究念佛者误将妄心作为真心,免将妄觉误作真觉。能使念佛人顺次进入实相念佛境界,并消除念佛人对于圣境之执着。所幸此种善知识,在台湾已日渐增加,寻觅不难。要紧的是我们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减慢心、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否则,即使善知识现前,亦恐当面错过。

以上所述是由持名念佛而入之事持及理持五种层次。无相念佛虽然不易修成,但是若有方便善巧,按部就班,努力练习,其实不难。实相念佛虽非大多数人可以想望,然非绝无可能。若能修成无相念佛三昧,时时精勤护念,祛除慢心,善发菩萨大心,每日跪求 释迦世尊指示善知识之因缘及所在,必有一日得见有缘,亦有可能于三言两语之下决了。若不得善知识,是因缘尚不具足,无需气馁,只要细细体究,纵使现前不见,至少得保人身,当来必定见佛。

若真是菩萨种性者,往往能于修成无相念佛三昧之后二、三年内自修自悟,亲见实相,能于经论之中多方印证。若不发菩萨大心,不去除慢心懦心、而求实相念佛境界者,无有是处。愿诚挚地在此与一切佛子共勉:「普愿佛子忆佛念佛,现前当来皆得见佛,心量广大饶益有情。」

                                          

                                                                                                                       菩萨戒子 萧平实 敬笔

 

                 (本文于一九九一年原载《慈云杂志》)

 
附录:
 

           (驳斥)印顺法师主张:极乐世界非真实有——

           

                    ——印顺法师认为弥陀信仰是太阳崇拜之净化

                       
 

印顺法师说:「仔细研究起来,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然在大乘普应众机的过程中,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

 
这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一、『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是落日观;再从此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这即是以落日为根本曼荼罗;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依太阳而生起显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中国人的看法。在印度,落日作为光明的归宿、依处看。太阳落山,不是没有了,而是一切的光明归藏于此。明天的太阳东升,即是依此为本而显现的。

佛法说涅盘为空寂、为寂灭、为本不生;于空寂、寂静、无生中,起无边化用。佛法是以寂灭为本性的;落日也是这样,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

二、『无量寿佛经』(即大阿弥陀经)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所以,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摘自印顺法师一九九八年着《净土与禅》22页)

印顺法师又说:「无量寿,寿是生命的延续。众生对于生命,有着永久的愿望。因此、耶教教人归依上帝得永生;道教教人求长生不老。人人有永恒生命的愿望,这是外道神我说的特色。人类意识中的永恒存在的欲求,无论是否确实如此,但确是众生的共欲。这在大乘佛法中,摄取而表现为佛不入涅盘的思想。不入涅盘,即是常住,也即是对于众生要求无限生命的适应。」(编案:印顺法师将佛教第八识如来藏深妙法义,解释为同于外道神我思想的第六意识,乃是对正法极大之错解。详见萧老师着《真实如来藏》一书细述即知。)

印顺法师又说:「佛的光明是横遍十方的;佛的寿命是竖穷三际的。在无限的光明、无限的寿命中,既代表着一切诸佛的共同德性;又即能适应众生无限光明与寿命的要求。因此、阿弥陀不但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等于诸佛;而无限光明、无量寿命,确能成为一切人的最高崇拜。」(印顺法师一九九八年着《净土与禅》24页)

印顺法师既说无量寿佛只是众生对于永生信仰的象征,又说阿弥陀之极乐信仰是太阳崇拜之转变与净化,则意谓西方极乐世界非真实有、阿弥陀佛亦非真实有,严重违逆净土三经佛说,名为谤佛谤法之断善根人。

印顺法师又说「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意谓东方净土亦非真实有:「佛教所崇仰的佛菩萨,都是依德立名的。这或约崇高的圣德立名,以表示佛菩萨的性格。如弥勒菩萨,是『慈』;常精进菩萨是永恒的向上努力。或者是取象于自然界、人事界、甚至众生界的某类可尊的胜德,而立佛菩萨的名字。

取象于自然界的,如须弥相佛,表示佛德的崇高;雷音王佛,表示佛法音声的感动人心。取象于人事界的,如药王佛,表征佛能救治众生的烦恼业苦——生死重病;导师菩萨,表示能引导众生离险恶而到达目的。取象于众生界的,如香象菩萨、狮子吼菩萨等。

其中,依天界而立名的,如雷音、电德、日光、月光等,更类似于神教,而实质不同。可以说:这是顺应神教的天界而立名,既能显示天神信仰的究极意义,也能净化神界的迷谬,而表彰佛菩萨的特德。东方净土,是以天界为蓝图的,这是顺应众生的天界信仰而表现佛菩萨的圣德。

印度所说的天,原语为提婆,译义为光明。无论白天晚上,所见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光明,都是从天空照下来的。仰首远望,天就是光明体。一般人就从天的光明,而拟想为神。所以,印度的天,与神的意义相近。

……圣者的觉,与天神的明,有着类似性。天的特性是光明,常人就从光明而想象天神。圣者觉证法性清净而显现慧光,佛就依世俗天界的现象,扫除神教的拟想,而表征慧证真理的圣者。东方净土的佛,名琉璃光佛。琉璃——毗琉璃,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在小世界中间,有最高的须弥山,四面是四宝所成的。南面是毗琉璃宝所成,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仰望虚空,见有青色。青天就是须弥山的琉璃宝光反射于虚空所致。东方净土以此世俗共知蔚蓝色的天空,表现佛的德性而名为毗琉璃光。

每一佛出世,都有二大弟子助扬佛化,如释迦佛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毗卢遮那佛有文殊与普贤二大士,阿弥陀佛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现在东方净土琉璃光佛也有二大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这显然是取譬于天空的太阳和月亮。天界的一切光明中,日月是最大的,一向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佛的左右胁侍,就依此立名,为一切菩萨的上首。

在我国丛林中,中秋晚上都传有礼拜月光遍照菩萨的习俗。日与月的光,对人类来说,特性是不同的。太阳的光明是热烈的,给人以温暖,生命力的鼓舞;在佛法中,每用日光来表示智慧。月亮的光明是温柔的,清凉的,使人在黑夜中消除恐怖。……在佛法中,月亮也用来表示慈悲,安慰众生。这是以天界的日月光辉,表现二大菩萨的德性。

东方净土中,除二大菩萨外,还有八大菩萨,如说:『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据经上说:欲生西方净土而还不能决定的,八大菩萨能引导他,使得往生净土。

为什么东方净土,只有八位菩萨,不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这应该是取法于天界的。原来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有九: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国所说的五星,也离不了这些。现在,对此世界而说东方净土 ,所以除地球不论,还有八大行星于天界运行。换言之,除日月外,还有八大明星,与我们这个世界关系极为密切。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萨,还有八大菩萨护持东方净土,「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是怎样明白的说破这一点。

此外还有十二药叉大将——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弥罗、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每一位药叉大将又各有七千眷属,共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表示一切的一切。如一切烦恼是八万四千,一切法门也称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从天界来说,八万四千眷属即一切的小星星、小光明。

星的领导者——十二药叉呢?中国与印度都有十二辰说,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在西方名十二宫。在地球绕日旋转的运动中,转动的范围内,名黄道带;黄道带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十二辰,四方各有三个。不论是西方或印度,都以畜生来称呼这十二辰。

这一世俗的星辰说,在佛法中,就如『大集经—虚空分』所说:有十二位菩萨,在四方的山里修慈,都现畜生相——南方是蛇、马、羊,西方是鸡、猴、犬,北方是猪、鼠、牛,东方是龙、象、狮。这与中国传说的十二生肖,仅狮与虎的差异而已。十二药叉大将便是取象于黄道带中的十二星;而每一药叉大将统领七千眷属,共八万四千,无疑为一切小星了。这一切都是光,也就都是菩萨。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以上摘自印顺法师一九九八年着《净土与禅》138~144页)

如是,印顺法师《妙云集、华雨集》等四十余册书中所说,每谓「西方极乐净土是太阳崇拜之净化,所以极乐世界非真实有」;又谓「东方琉璃净土是娑婆世界天界之转化,亦非真实有」;则是否定经中所说此二佛国净土之实有,则净土宗行者求生此二净土者,将成为无意义之行门,唯有求证三乘佛法之见道一途,此应是印顺法师否定此二净土,以及否定天界佛教之目的所在。然而,否定经中所说此二净土之后,则殷勤忆念 阿弥陀佛之结果,所欲往生之极乐净土成为子虚乌有,一生殷勤念佛者都将唐捐其功;而殷勤忆念 药师佛之结果,所往生之东方净土仍在此娑婆世界之天界中,仍是唐捐其功,欲往生琉璃世界亦不能成功。

印顺法师又主张「唯有娑婆世界之人间有佛教」,不承认天界亦有佛教在利益众生,令人误以为经中所说 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说法之事为虚构,则是排斥 弥勒净土法门者,欲灭除大众对常照法师所推广 弥勒净土法门之信心;亦是间接否定当来下生之 弥勒尊佛所造《瑜伽师地论》妙旨者。若天界与他方俱无佛教,试问: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今在何处说法利益众生?是消失不见了?或是印顺法师不信经中所说「 弥勒尊佛仍在此土利益众生,数亿岁后当来下生成佛」之圣教?所以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其过极大,学人不应信受奉行,而应改依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主旨。

如是,印顺所言,非唯违背经论真旨,亦令净土宗行者之修行顿失所依;而印顺、昭慧、传道、证严、星云…等人,随从印顺否定极乐世界之后,欲令学人皆求见道,则彼等所倡导之见道、修道内涵皆应如实;然今观其所倡导之「人间佛教、成佛之道」之见道内容与修道行门,却又处处邪谬,悉皆堕于藏密应成派中观之邪见中,依之修行者,只有获得一项结果:久修之后成为外道邪见,成就破法重罪。故说印顺否定西方极乐与东方琉璃二大净土,又主张「唯有人间有佛教」之虚妄言说,其过极大。

而古今记录往生极乐之人极多,近如本会故理事长郭超星老师往生极乐后,多次托梦于其多位弟子,梦中每言极乐之殊胜;复力言本会所授之法完全同于 弥陀世尊所说之一切种智妙法,令其多位弟子努力修学本会之法。如是现成事例,亦证明极乐世界真实有,弥陀信仰绝非太阳崇拜之转变与净化,由此可证印顺法师对净土法门之管窥蠡测,真是谬说也。

兹因印顺法师之信仰者多有垂问余书中其语之出处者,乃至亦有辩称「印顺法师未曾否定极乐世界、未曾说弥陀信仰是太阳崇拜之转化」,而责余为栽赃诬蔑印顺法师者。由于屡受质问,不堪其扰,故以此文摘录印顺法师近在一九九八年所说之出处证据,公开流通,冀免后烦。

至于印顺法师公然否定第七识意根,公然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否定三乘菩提所依之根本心如来藏,使其徒众修证三乘菩提之结果,在本质上成为断灭境界;印顺为补救如是大过失,所以又发明创造「灭相不灭,名为真如」之妄想邪说,用以取代 佛所明言「可知可证之如来藏真如」,取代 佛所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即是真如」之正理;欲令后世学人悉皆同于印顺一般,共同步入西藏密宗应成派中观之邪见中,共同成就「以外道法取代佛教正法」之恶业。印顺法师又将般若慧学定位为「性空唯名」之戏论,使学人依其著作毕生修学之后,与其同堕西藏密宗应成派中观之邪见戏论中,必将穷尽一生而不能实证般若,却自以为已知已解般若。

印顺法师如是虚妄言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册册皆有,举之不尽,无法一一列举,学人自行于其著作之中寻觅,处处可拾,无须末学于此文中再行举示也。仅以此文敬答印顺法师诸多信徒之质询。  端此敬答!  并颂

 

早证菩提!

 

                               末学 平实 谨覆 2001.5.18.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