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上的加拿大 |
送交者: 綠蘿曼妮 2015年09月23日02:23:07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本周最受女人們關注的城中大事應該算是北美高端百貨公司諾德斯特龍(Nordstrom)在溫哥華市中心開業,讓喜歡“敗家”的女人們又多了一個好 處去。然而,對加拿大土生土長的百貨店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來說,諾德斯特龍就是來“踢館”的;哈德遜公司也前所未有地在諾德斯特龍開業的前一周就向廣大會員寄送“英雄帖”,打折力度空前,連甚少 打折的化妝品也有高達20%的折扣,折後價甚至低於免稅店。至於諾德斯特龍是否能夠“踢館”成功,這是別話;但哈德遜灣公司確實是地地道道的加拿大地頭 蛇。哈德遜灣公司不僅見證了加拿大的建國史,而且300多年來歷經風雨已經成為加拿大的標誌,雖然已易主美國人。 身 為加拿大的移民,要融入本地社區,如果不了解哈德遜灣公司的成長史,就很難說了解了加拿大的歷史;而要了解哈德遜灣公司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毛皮貿易—— 這是加拿大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的一段歷史。哈德遜灣公司的出生、發展、演變,與加拿大歷史上的支柱產業——毛皮貿易息息相關。從17世紀早期到19世紀中 這250年間,毛皮貿易是橫貫加拿大大陸的巨無霸行業。當時為滿足歐洲市場對海狸皮的需求,皮毛商人在北美大陸上不斷探險尋找新的貿易資源,並與本地的原 住民建立了密切的社會、經濟聯繫,形成了歐洲人與原住民之間的殖民關係。而且,由於歐洲來的皮毛商人與原住民婦女通婚,還創造了一個獨特的、融合了原住民 與歐洲的習俗和生活方式的原住民毛皮貿易社會群體。 毛皮貿易的發端 毛皮貿易最 早是漁業的一個副業。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紐芬蘭大淺灘和聖勞倫斯海灣鱈魚資源相當豐富,在16世紀早期,就有歐洲西北部的漁民橫跨大西洋前來捕撈。當時並 沒有什麼冷凍保鮮技術,漁民通常在捕魚後將魚在海岸上曬成魚乾以方便保存和運輸。在此期間,歐洲來的漁民與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原住民用他們手 中的皮毛和新鮮的肉類從歐洲漁民手中換取金屬產品和布匹。17世紀,用海狸皮製成的寬邊呢帽在歐洲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幾乎每個人都想要一頂這樣的帽子。 加拿大的海狸很多,歐洲來的漁民發現了這個商機並賺取了高額利潤,由此吸引更多的歐洲毛皮商人來到北美大陸尋找海狸皮。除了最受歡迎的海狸皮,狐狸皮和貂 皮也有一定的需求。 起初,皮毛商人沿着聖勞倫斯河以及紐芬蘭大淺灘(Grand Banks)收購毛皮。隨着歐洲對毛皮的需求增加,毛皮商人的旅程開始向西深入加拿大,他們跋山涉水,不斷開發新的來源,貿易之路也不斷向西向北延伸,並 與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強大的貿易關係。隨着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來自歐洲的毛皮商人沿着加拿大的河流建立了全國性的運輸網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物流網 絡),沿途設立不少驛站。這些驛站大部分都成為現今的城市和小鎮的發源地,例如埃德蒙頓、維多利亞和溫尼伯。 法國人開拓貿易路線 法 國人最早來到聖勞倫斯河地區。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缺乏很好的河運體系,因此毛皮商人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沿着聖勞倫斯河及其支流去查找新的貿易路線。其 實,北美當地原住民的貿易活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已經在北美大陸建立了一些貿易通道。富於冒險精神的毛皮商人來到北美大陸以後,學習本地的語言和習俗, 與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在他們的指導下利用既有貿易通路來尋找新的毛皮貿易之路。通常,這些新路線是否有用依賴於該區域的原住民是否願意和毛 皮商人進行交易。一旦毛皮商人和當地的原住民建立了良好的貿易關係,那麼這條貿易通路就會蓬勃發展,沿途還會設立新的驛站和貿易站。而這些新通路又會把毛 皮商人又引向更新的區域。 17世紀初,法國人已在聖勞倫斯河沿岸設立了驛站和定居點。大多數原住民都會從蒂米斯卡明湖(Lake Timiskaming)沿着渥太華河而下到達各個驛站與毛皮商人進行交易。在塔杜薩克、魁北克和蒙特利爾這些貿易站點,毛皮商人常從阿爾岡昆人 (Algonquin)、休倫人(Huron)和渥太華人(Ottawa)手中收購毛皮。隨着貿易的擴大,法國人繼續探索聖勞倫斯河水系,包括五大湖和其 他支流。他們找到了一條從魁北克通向內陸的水路,讓毛皮貿易進一步向西向北繁榮。與此同時,由於大量的毛皮商人湧入聖勞倫斯河地區,他們之間的惡性競爭導 致毛皮生意的利潤大大減少。為了維護貿易秩序,法國政府將貿易專有權授予某些個人。作為回報,持有專有權的個人必須將他們所開闢的新土地歸為法國所有。 1760 年前後,在北美大陸北半部已形成兩個主要的毛皮貿易系統:聖勞倫斯河-五大湖系統和魯珀特陸地系統。聖勞倫斯河-五大湖系以蒙特利爾為基點,一直擴展到密 西西比河上游及其主要北部支流,以及北美大草原地帶和加拿大地盾南端。魯珀特陸地系統理論上覆蓋整個地區哈德遜灣和詹姆斯海灣流域。 為毛皮貿易而生的哈德遜灣公司 1660 年前後,兩個法國人從安大略北部的哈德遜灣(Hudson Bay)地區帶回了大量的海狸毛皮,但因為他們倆沒有法國政府的授權,法國政府拒絕進一步資助他們去哈德遜灣探尋新的毛皮貿易之路。一怒之下,這兩個人帶 着自己的商業計劃投奔了英國政府。1668年,在英國王子魯珀特和幾名英國商人的資助下,這兩個法國人乘船到達哈德遜灣地區,並與當地的克里人進行毛皮交 易,克里人還告訴他們在更遠的北部海狸更多。 消息傳到英國後,魯珀特王子意識到哈德遜灣沿岸地區有豐富的海狸資源,他說服英國國王對那 塊土地宣示主權。1670年5月2日,魯珀特王子獲得英國皇家令狀,將哈德遜灣流域的土地全部給予資助了那兩名法國人的英國商人和魯珀特王子成立的哈德遜 灣公司。從此,哈德遜灣公司開始在哈德遜灣沿岸建立英國的貿易網絡,設立了不少驛站和貿易中心。 穆斯法克特里(Moose Factory)是哈德遜灣公司設立的第一個貿易站,設立於1673年,然後是奧爾巴尼堡(Albany Fort)和塞汶豪斯(Severn House)。約克法克特里(York Factory)稍晚建於1684年,但它多年來是哈德遜灣公司最重要的貿易站,因為它控制着西向的河道,是個重要的轉運中心。隨着毛皮生意的不斷擴展以 及越來越激勵的市場競爭,哈德遜灣公司不得不繼續向西南內陸地區拓展自己的版圖。1774年,哈德遜灣公司不得已在薩斯喀徹溫河 (Saskatchewan River)沿岸建立了內陸的第一個貿易站——坎伯蘭豪斯(Cumberland House)。 法英之間的競爭 最 早踏上北美大陸的法國人以蒙特利爾為主要據點,沿着聖勞倫斯河流域不斷擴大他們的貿易版圖,直至北美中心地域。到17世紀晚期的時候,法國人控制的毛皮貿 易已深入北美大陸,向西到達了北達科他和南達科他平原,向北則到達薩斯喀徹溫。在薩斯喀徹溫地區,法國人的一些貿易區域屬於英國哈德遜灣公司的控制區域, 於是兩國利益發生衝突。法國人派出遠征隊去搶奪哈德遜灣公司在哈德遜灣沿岸地區,即穆斯河(Moose River)、奧爾巴尼河(Albany River)、塞汶(Severn River)和尼爾森河(Nelson River)河口設置的那些貿易站點。激戰之後,法國取得了一些貿易站點的實際控制權,雖然這些地方名上仍為英國的領土。然而,1713年,為結束在歐洲 本土發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多國在荷蘭烏得勒支簽訂《烏得勒支和約》(Treaty of Utrecht),法國因此失去了對哈德遜灣的控制權。但這並沒有阻止法國在北美繼續尋找新的毛皮資源。 另一方面,英法兩國在進行毛皮 貿易的方式上也有很大差異。哈德遜灣公司的運作方式是非常僵化的大一統格局,員工均為單純的僱傭關係,等着原住民將毛皮送到貿易中心。而法國人所控制的毛 皮貿易在18世紀早期已演變成更為靈活、更能激勵人的合伙人模式。這些小合伙人,即流動的小販,在各自的貿易領地四處走動,主動與原住民進行物物交換。他 們注重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與原住民婦女通婚、學習他們的語言和習俗,在原住民的幫助下更積極地拓展市場。
原住民在哈德遜灣公司的貿易商店中進行毛皮交易 過客西北公司 起 源於歐洲本土的七年戰爭(1756-1763年)結束之後,英裔美國人、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取代了法國人在蒙特利爾地區的商業地位,成為毛皮貿易中的流動 小販。這些人與倫敦建立了一種新的商業聯繫,同時也威脅了哈德遜灣公司的經濟地位,迫使哈德遜灣公司向內陸拓展,在薩斯卡通河沿岸設立了“坎伯蘭豪斯”貿 易站。這也讓這些流動小販意識到他們自己必須團結起來才能通向成功。 1783年,這些人成立了“西北公司(North West Company)”,以與哈德遜灣公司抗衡。西北公司打算利用法國毛皮商人的本事來創建自己的事業,開拓新的貿易線路,為此招募了2000名法國毛皮商人 和船夫。西北公司的商人和船夫深入內陸,到達前人從未到過的地方,並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以點帶面的貿易網絡,將貿易區域從哈德遜灣地區擴展到蘇必利爾湖、安 大略湖和休倫湖。西北公司建立的巨大貿易網絡讓當地的原住民無需長途跋涉就能方便地與他們交易,到1795年,西北公司已控制了加拿大三分之二的毛皮貿 易。但西北公司的腳步並沒有就此打住。1803年,西北公司在蘇必利爾湖西北的桑德貝(Thunder bay)地區建立了內陸貿易網絡的重要站點威廉堡(Fort William),繼續向西、向北拓展,不久,西北公司將內陸貿易線路開到了溫尼伯湖(Lake Winnipeg),然後沿着薩斯喀徹溫河的支流繼續西進。許多商人甚至向西北方面拓展至阿薩巴斯卡湖(Lake Athabasca)地區,然後穿過落基山脈,並沿發源於落基山脈的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南下至太平洋沿岸地區。 西 北公司的迅速發展一方面刺激了哈德遜灣公司也向西拓展自己的貿易網絡,另一方面也使兩個公司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西北公司甚至威脅到了哈德遜灣公司對領土 的控制權,因為西北公司在阿薩巴斯卡湖地區實際上已處於壟斷地位。1810年,塞爾扣克伯爵五世,即托馬斯·道格拉斯(Thomas Douglas,5th Earl of Selkirk)通過購買哈德遜灣公司的股票使得哈德遜灣公司的管理層改組。改組後的哈德遜公司大力強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公司重振,並在1815 年前後打破了西北公司在阿薩巴斯卡湖地區的壟斷地位。在英國政府的干預下,1821年兩家公司最終合併為新的哈德遜灣公司,新哈德遜灣公司的管理人員大部 分是前西北公司的管理人員。此後,北美大陸的皮毛貿易幾乎由哈德遜灣公司獨占,貿易網絡橫跨北美,連太平洋北部及西北沿岸都有哈德遜公司的貿易站點。在向 西拓展的過程中,由於哈德遜灣公司與英國政府千絲萬縷的政治聯繫,哈德灣公司的統治者同時也管理他們新拓展的疆土,成為殖民地暫時的統治者。 1913年8月18日,哈德遜灣公司的第一家現代百貨商店在卡爾加里西南7街和1街路口開業,營業面積超過5英畝,員工有500名。樓頂還有供兒童遊樂的操場。 毛皮貿易的沒落與哈德遜灣公司的新方向 隨 着時尚的變遷,歐洲市場對毛皮的需求減少,到1830年,絲綢已經取代皮毛成為最受歡迎的制帽原料,哈德遜灣公司開始考慮將事業移向其他方面。19世紀中 期,大量移民湧入加拿大西部,西部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為滿足新移民的生活需求,1857年,哈德遜灣公司在蘭里堡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商店。隨後幾年在維多利 亞、溫尼伯、卡爾加里、溫哥華、尼爾森等地也陸續開始了零售商店,但規模都很小。1863年,“國際金融協會(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ociety)”購買了哈德遜灣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在國際金融協會的主導下,哈德遜灣公司的主營業務開始轉向房地產投機以及為新移民提供定居所需的一 切,標誌着哈德遜灣公司的毛皮貿易時代開始沒落。而哈德遜灣公司原有的毛皮貿易被擠壓至北美大陸遠北地區,並最終與北部的因紐特人建立了長久穩定的貿易關 系。 1870年,哈德遜灣公司將其在西部的大量領地與正在發展中的加拿大聯邦政府進行交換,哈德遜灣公司獲得30萬英鎊的現金、西部二 十分之一的農業用地以及哈德遜公司所屬的貿易站周圍的大量土地。這些土地大部分位於北美大陸西部和北部城市發展的中心,哈德遜灣公司將這些土地出售給新移 民建房。從1874年成立土地專員辦公室開始,哈德遜灣公司是加拿大西部的主要房地產開發商。此後,哈德遜灣公司還將事業移向油、氣等資源行業,這部分業 務最終在1982年賣給了Dome Petroleum公司。 哈德遜灣公司零售業的擴張 1870 年以後,隨着西部地區的經濟蓬勃發展,哈德遜灣公司與移民定居生活相關的百貨零售業務量也與日俱增。一開始,這些百貨買賣都是在毛皮貿易站進行,但百貨零 售業畢竟與毛皮貿易有本質的不同,遂逐漸發展成獨立的零售百貨商店部門。1910年,哈德遜灣公司被改組為三個主要業務部門:土地銷售、毛皮貿易和零售 業。1913年,哈德遜灣公司認識到零售業部門的未來發展潛力要大於土地銷售和皮毛貿易,於是投資建設新的零售商店。同年,哈德遜灣公司的第一家大型百貨 商店在卡爾加里開業。隨後的13年間,在埃德蒙頓、溫哥華、維多利亞、薩斯卡通和溫尼伯,相繼又開了五家大型百貨商店,這六家商店合起來稱為哈德遜灣公司 的“原始六(original six )”。1959年,毛皮貿易部門改名為北方商店部門,而土地銷售部門於1961年併入了另外一個子公司。 哈 德遜灣公司的零售業一開始完全集中加拿大西部,1960年開始向加拿大中部開拓,收購了總部位於蒙特利爾的 Henry Morgan & Company連鎖百貨商店。1970年,在哈德遜灣公司成立300年之際,伊麗莎白女王給哈德遜灣公司頒發了新的特許狀,撤銷了大部分初始特許狀的條 款,正式將公司從英國轉移到加拿大,公司的新總部設立在溫尼伯。之後,哈德遜灣公司以收購其他公司的方式繼續向東擴展百貨店業務,1974年多倫多的第一 家哈德遜灣百貨店在楊格街及布魯爾街路口開張。之後,哈德遜公司經歷了股權變更、收購、賣出等等這些司空見慣的商業行為,公司總部也遷到了多倫多。 2000年以後,隨着新經濟的興起,百貨零售業開始走下坡路,哈德遜灣公司最終也易主美國人。但不管哈德遜灣公司的主人是誰,她在加拿大歷史上的地位不可 忽視。 作者:喻之 - See more at: http://www.bcbay.com/news/2015/09/22/365710.html#sthash.XSQDu4vc.dpuf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如何申請政府資助自雇小生意和第二職業 | |
2014: | 軟件測試就業之路講座【免費講座】助華 | |
2013: | 加國生活艱難 換老闆和老公都不容易 | |
2010: | 美國游後才知道:美國東西比加拿大便宜 | |
2010: | 美國為何緊咬人民幣匯率不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