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經濟與金融(十三) |
送交者: 山蛟龍 2018年10月26日16:44:48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可以說,美國人對英國人有這個Libor實在是羨慕忌妒恨。曾經,美國也想利用自己的金融實力自創一個Nibor(N代表紐約),象新加坡有Sibor一樣,但因為Libor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美國人搞的Nibor實在無法與之抗衡,就象人們知道Libor但不一定知道Sibor一樣,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強者通吃。美國人等待不起,更不願意平庸,因此美國人的唯一辦法也只能是搶了。 然而,要搶這樣一種東西,可跟八國聯軍開進北京搶頤和園是不一樣的。這種東西用飛機大炮是炸不掉也搶不來的,而且這種搶還得光明正大地搶。美國人是怎麼做到了? 找Libor的漏洞和問題!!!然後發動知名教授、財經界大佬、媒體批評它,搞臭它,並且要”改革“它。不斷地施加壓力,削弱它的影響力,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人們慢慢接受美國人的觀點。 這麼多的運球、傳球、倒腳,為的是最後的那臨門一腳。 在臨門一腳射門之前,一定得找到空隙。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美國人是夠有心的了。在尋找中,終於發現了空隙或者說製造了空隙,這跟踢足球一樣,用一個隊員去吸引防守隊員以拉開空隙,製造破門機會是一樣的。 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借着加緊國內金融監管的名義出台了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大家似乎看到的是這個法案是為了加緊監管美國的金融機構,然而,大家錯了,美國人做事情,總是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中把危機化為轉機。監管國內的金融機構肯定沒錯,但美國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放在監管別國的金融機構上。而你更不知道的是,監管國內的金融機構跟監管別國的金融機構目的是不一樣的,雖然方法相同,因此讓你看都看不出來。 美國就是借這個監管之名找到機會,射出那個等待已久的臨門一腳,把夢寐已久的Libor據為已有。過程是這樣的: 美國監管機構於2011年向瑞銀、美銀、花旗、巴克萊等幾家金融機構發出傳票,要求調查2006-2008年間Libor設定方面的問題。美國所發出的傳票有美國銀行有歐洲銀行,讓人看到美國的”公正無私“,然而,這僅僅是掩人耳目而已,實際上美國想對付的是英國的巴克萊銀行。 為什麼是巴克萊銀行而不是其他銀行呢?這個說來真的是話長啊!簡單說吧,因為它是美國的眼中盯肉中刺。 巴克萊是英國最大的銀行,更重要的是它是Libor報價的主要銀行之一(這也是它後來被美國人痛打的最重要的環節,藉口是操縱Libor利率)。巴克萊不但大,更嚴重的是它擴張速度很快,成為了高盛最強勁的對手。 2004年它收購我們加拿大銀行CIBC在美國的信用卡部門,把腳踩進了全世界最大的信用卡市場,而且還試圖收購更多的信用卡公司。2007年它收購荷蘭銀行之後,成為以資產計算全球最大的銀行。更嚴重的是它在2008年以17.5億收購了宣布破產倒閉的雷曼兄弟,而就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前幾天向它提出收購請求,它卻拒絕了。巴克萊見死不救、乘人之危也充分顯示出了金融機構在利益面前的冷血本性。因為巴克萊不收購,本來一年前可以賣330億美元的雷曼兄弟最終以17.5億賤賣給了巴克萊,巴克萊在這一筆交易中大獲全勝、大賺特賺。要知道,這樣的好事本來是不可能輪到巴克萊的,只是因為當時美國許多金融機構自顧不睱,根本無力購買雷曼兄弟,雷曼兄弟死得好慘啊。 購買了雷曼之後,巴克萊在投行方面的實力大增,可以直接叫板高盛了。要知道,雷曼在倒閉之前是美國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這一切的操盤全在於一個人,巴克萊銀行的CEO戴蒙德。此人很具有國際主義精神,本是美國人,但卻幫助英國最大的銀行由平庸而變成卓越。 好了,說到這裡,我就不要再往下說了,大家應該掰着腳指頭都能夠算得清楚美國會怎麼修理巴克萊了。 修理巴克萊,如果美國僅僅是因為它收購了雷曼,美國人恨,那也太看低美國人了,美國人修理巴克萊的戰略目標有兩個:一是搶奪Libor,二是為高盛剷除強大的競爭對手。 美國修理巴克萊、搶奪Libor,過程我就不描述了,如果你看過最精彩的戰爭電影並且為其中的精妙的戰略戰術情節所折服的話,那麼當你再看到美國人搞掉巴克萊的過程,你所看的一切精彩電影都會黯然失色。美國不但罰了巴克萊的錢,所簽署的和解協議極大地限制了它的業務行為和擴張機會,更嚴重的是把巴克萊的董事長和CEO都搞下台了(最主要的是CEO被搞掉了)。可以說,美國修理巴克萊,把巴克萊打得只有進氣沒有出氣,有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般,不但實現了戰略目標搶奪Libor控制權,在戰術目標上把巴克萊打掉,撥除高盛最強勁的對手。(未完待續) 此文題目雖涉及經濟與金融,但非為理財話題,切不可作為投資理財方向的參考與指引,僅僅是閒聊話題。本人雖為理財顧問,但對本文所產生的有關投資理財的後果不承擔任何責任。若您有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和困擾,請與我聯繫面談,我將為你診斷你的家庭財務規劃的合理性與問題的所在,並為你規劃解決方案。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