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多倫多DVN市選結果,大出許多人的意料。從得票數據看,自由派候選人Carroll 和Lister 得票數為10554+3410=13964,高於省選時的自由黨得票數12470。而保守派候選人的得票數僅為7552+2095+879=10526,遠低於省選時保守黨的得票數17913。有人說,市選無黨派,不能這樣相比。可我們實際登門拜票的體驗顯示了大部分選民們是根據理念挑選候選人的,市選無黨派,選民看理念! 又有人說,市選投票率歷來比省選低,得票少不奇怪。可為什麼自由派選民投票不降反升,而保守派選民投票僅為省選時的一半多? 這種巨大的反差,無法以"市選投票率低",或"Carroll 人氣高"來解釋。
究其根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華裔候選人團隊間的相爭分票,發展到後來,成為了惡意攻擊。大量造謠抹黑帖子被拋出,有些甚至牽扯到新當選的省議員們,還有一些與"色"扯上關係,大有掀起一場男性"米兔"(MeToo)運動之意。除了這些惡意攻擊性帖子,各種不良動作也屢見不鮮,如不徵詢戶主同意插牌,偷偷拔除對手牌子,以及破壞對手牌子,畫上淫穢塗鴉,等等。這些攻擊行為,大大降低了保守派選民的投票意願,才有那將近50%的投票滑坡!
從實際得票數看,兩位華裔候選人的得票數差距巨大,達3.6倍! 這樣的差距,其實早被大部分民眾認識到。那個較弱團隊成員也應該清楚,起碼在選前10多天,是明朗了的。可他們依然選擇死扛到底,有一個"師爺"級人物,還反覆忽悠,說他支持的候選人肯定能贏。他們漠視選區民眾的一再呼籲,一意孤行,目的究竟何在? 是為了幫助支持的候選人獲勝,還是要拖着反對的候選人一起失敗?
現在,市選已經結束,似乎不應該再追究這些往事,激化矛盾。但我們是否應該總結經驗教訓,思考下面問題?
1 自由黨旗杆性人物Carroll 重新掌權市議會。她會對民眾痛恨的加稅,引進難民,等政策,發揮多大作用?
2 DVN的再次染紅,對明年推翻聯邦自由黨統治,肅清極左思潮影響,會帶來多大困難?
3 市選期間的撕裂,尤其是造謠抹黑等不良手段,對華人聲譽會有什麼影響? 是否會阻礙華人參政的步伐?
4 這次的撕裂,尤其是那些不良手段,是有目共睹的,但驚訝的是保守黨各層,如EDA, 黨部聯繫人,卻沒有任何反應。這些機構和負責人,是否起碼有約束黨員,遵守選舉規則的責任?
歸根結底,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明知自己不能贏,也要拖對手一起敗"的阻選行為,是否應該被唾棄,被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