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歸來(300):“天堂”之爭 |
送交者: 王博看美加 2021年08月30日16:31:08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自從江晚舟的媽媽來到溫哥華之後,包餃子,並且請江阿姨到家裡來吃飯,成為鄧安安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呢? 這既是江晚舟的“拜託”,也是因為這位阿姨真的非常喜歡到鄧安安家裡來。在她自己的“家”,BILL是個“悶葫蘆”,溝通不起來,兩個小孫子跟她之間則有明顯的代溝和文化差異,沒有什麼好溝通的。 而在鄧安安家裡就很不一樣,江紅軍是“大家閨秀”,懂得琴棋書畫,自己不僅喜歡唱歌,還彈得一手好鋼琴,手風琴、口琴也都玩得嫻熟,鄧安安和貝益民兩個人都可以陪着她玩,大家“情趣相投”,當然也就玩得高興,更不要說,鄧安安包的餃子,也是老人家特別喜愛的一口。 江晚舟之前曾經要給自己的媽媽也買一架鋼琴,被她媽媽拒絕了,說一個人在家裡彈琴憋得慌,於是江晚舟就想出了一個“絕招”,趁着過春節,給鄧安安家送了一套高級組合音響,加卡拉OK。 鄧安安明白江晚舟的心思,不僅把禮物“笑納”了下來,之後也就常在自己空閒的時候,把老人家接過來,兩家人一起吃個飯,然後彈彈琴,唱唱歌,把老人家“幸福”得不行。 這個周末,鄧安安特意包了餃子,請江晚舟的母親、BILL以及他的兩個孩子來家裡吃飯。 BILL把前兩天喝剩下的五糧液帶了過來,趁着兩家人一起吃晚飯,和貝益民一起暢快淋漓地把它給喝完了。 等吃完飯,照例是兩個孩子自己回家玩,其它人則陪着江母彈琴唱歌。 江母歌唱的很好,會的曲子也很多,從60年代到80年代,幾乎沒有她不會的,很顯然,江晚舟嗓子好會唱歌,是接了媽媽的遺傳。 貝益民和鄧安安都能跟住江母的“節奏”,可是BILL就顯得很“掉隊”,他從小在農村里長大,屬於基本上五音不全的那種,所以這個時候,鄧安安家裡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場面:三個“表演的”的,加一個“看戲的”。 這一天,四個人玩到晚上八九點鐘,貝益民提醒說:現在天晚了,有些鄰居差不都該睡覺了,我們不要吵到人家,咱們歇一會吧。 鄧安安會意,馬上到廚房燒開水泡茶。 其他三個人在桌邊坐下來,江母長嘆一口氣,遺憾地說:哎,真可惜,這幫老外怎麼每天會睡得這麼早?這要是在國內,大家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呢?要是我們既可以享受加拿大美好的自然環境,優越的生活品質,還能每天晚上想唱歌到什麼時候,就唱到什麼時候,那該多好呀。 貝益民說:可惜呀,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江阿姨您這樣有文藝素質,你看看BILL,我們剛才都在那裡唱呀跳的,他卻只能在一旁當聽眾,還打起了哈欠。 BILL一聽,趕緊解釋說:沒有沒有,我還挺享受的,你們個個唱歌都唱得那麼好,我都當是在聽明星演唱會呢。 江母和貝益民笑起來。 貝益民問BILL:你平時不愛講話,又沒有什麼娛樂愛好,你都怎麼打發自己的空閒時間呢? BILL先是愣了一下,看着貝益民說:說實話,我最懷念在奶茶店工作的時間,還有在那裡遇見的人,我覺得我工作的時候最充實,人生過得最有意義。 江母和貝益民兩人都愣了一下,默默地點點頭。 BILL接着說:我來加拿大還不算長,但是我發現加拿大人其實完全不是我原來在國內想象的那樣,這裡的人都很天真單純樸實,即使是我們中國同胞,來到加拿大後,也多半變得很勤奮,很獨立,很顧家,甚至增添了很多的愛心。 貝益民笑着插嘴道:你原來是不是以為西方國家是花花世界,燈紅酒綠,醉生夢死? BILL說:對呀,就像崔永元說的“你以為的美國其實是中國,你以為的中國其實是美國”。 貝益民點頭說:對,加拿大這裡其實很規矩很平淡,中國才是真正的“醉生夢死的花花世界”。 江母聽了批評道:我始終還是覺得西方國家不如中國太平,你看昨天在多倫多就發生了槍擊案,兩個無辜的老百姓被打死,還有不少人受了傷,據說美國的槍擊案更嚴重,每年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貝益民和BILL聽了沒有吭聲。 這時候,鄧安安從廚房裡走過來,端來泡好的茶葉。 江母於是問鄧安安:ANNIE,你是議員,你肯定了解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鄧安安說:加拿大雖然偶爾也發生槍擊案,但是加拿大是全世界範圍內,所有西方國家中,控槍最嚴格的國家,所以槍擊案發生的比例比起美國來還是非常低的,你看我們生活的這一大片小區,你什麼時候聽說發生過槍擊案的事件?至少,我和PETER來這裡超過十年了,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加拿大是“天堂級”的國家。 江母說:但是我來這裡並不久,就聽說在素里那邊,時不時是會發生槍擊案的呢。 鄧安安說:素里的情況有些特殊,因為那裡發生的絕大多數槍擊案都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火拼”,這種叫“有目標的槍殺”,跟美國的那種暴力槍殺還是有所不同的。 江母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貝益民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指一指鄧安安,又看着江母說:您知道嗎,這就叫加拿大式的“虛偽”,什麼叫“有目標的槍殺”?明明就是“謀殺”嘛,加拿大人真不知道,中國社會才是玩這種“虛招”的祖師爺,跟大陸比,加拿大政客這點 “文過飾非” 的手法只能叫“兒童版”。 江母興趣陡增,眉毛不經意間輕輕一挑,目光盯在了貝益民的臉上。 貝益民接着說:加拿大是全世界西方國家中控槍最嚴格的國家,這是沒錯,但是你們知道嗎,多倫多在今年1月到5月的五個月裡,總計發生了160起槍擊案,平均每天超過一次,今年跟去年相比,槍擊案差不多增長了12%,還有另外一個統計資料,今年5月27日晚至28日夜,24小時內,多倫多地區接連發生7宗槍案,加拿大人用鮮血和生命,戳破了“解決槍擊暴力犯罪的關鍵是控槍”的大謊言。 江母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問:原來是這樣,為什麼不能控槍? 貝益民想一想,說: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如果小孩子走路撞到桌子了,受了傷害,哭了,我們假裝打一打桌子,說“你這個壞東東”,然後小孩子就不哭了,為什麼呢?因為找到了可以歸罪的對象,而且它不會說話。 大家都被貝益民的比喻逗得哈哈笑起來。 BILL拍着巴掌說:PETER,你的這個比喻講的太好了,槍這個東西,就是個不能講話的“壞東東”,槍這個東西,如果沒有人去使用它,它自己是不會動的,槍不殺人,是人在殺人。 貝益民說:對呀,就是這個道理嘛,然而,這麼頻繁的槍擊案件發生了,加拿大的政客和主流媒體,卻清一色的譴責槍支管控不嚴,沒有人去責問一下,政府在其它方面,比如犯罪人控制和犯罪防範機制建設方面,做了什麼事情,出了什麼問題,大家想一想,如果政府和大眾傳媒機構,刻意強調槍擊案件發生的根源在槍支上,那不就等於是在做犯罪分子的“幫凶”嗎,他們其實就是在哄騙一些天真的人,讓他們相信,槍支本身的控制,比對人的教育和管理,比對犯罪控制機制的建設更重要嘛。 江母問:怎麼做才能更好地管理暴力犯罪呢? 貝益民說:對於社會上發生的,由個體引發的惡性犯罪事件,從科學上講,只需要檢討三個方面的問題,就能把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第一這個人的犯罪動機是怎麼產生的,第二大規模的傷害他人的工具是如何獲得的,第三為什麼防止犯罪事件發生的機制不能有效工作。 江母點頭說:如此說來,那幫媒體和政客,其實是眼見着大規模的槍殺案件發生,卻故意不肯討論引發事件的最核心的問題。 貝益民說:對了嘛,你看,前段時間,也是在多倫多,一名男子故意駕駛一輛廂式貨車,衝上多倫多的一條主幹道的人行道,活活碾死了至少10個人,傷了15個人,這是不是比機關槍掃射還厲害?所以,不管是刀也好,還槍也好,炸彈也好,卡車也好,都只是不會講話的被人使用的工具嘛。 江母又問:那麼加拿大政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貝益民笑着說:其實不光是加拿大政府這麼做,所有宣揚“槍支有罪”的政黨或者政府都一樣,目的就是為政府管理的腐敗無能開脫責任,並且通過“槍支管控”,讓政府管控社會的能力“絕對化”,美國的民主黨在這方面表現得最積極。 江母長長地“哦”了一聲,一邊不住地點頭,一邊看着鄧安安說:PETER說的對,這麼說來,中國才是世界上“天堂級”的國家呢。 她接着又看着貝益民問:中國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了吧?我知道,我們中國政府對待槍支管理的態度一向都是堅定明確的,“槍桿子”和“刀把子”這兩樣東西,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絕對地掌握在黨的手裡,還是中國把控制暴力犯罪的問題解決的比較好。 貝益民笑一笑,說:美國這些年死於跟槍支有關的人數將近4萬人,加拿大是6千人,但是這其中有超過60%是自殺,而不是他殺,也就是說,在美國,每年在槍殺案中被搶打死的人數大約是1.5萬人,如果僅僅只是計算槍擊案死亡人數的話,中國可能算是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鄧安安反駁說:PETER,你不要錯誤地引導人家,你應該知道,槍殺案並不是唯一衡量社會安全程度的重要標準嘛。 貝益民瞟了一眼鄧安安,有扭頭看着江母說:安安講的對,造成社會暴力案件和意外死亡的因素很多,絕不只是一個“槍殺案”,而且您剛才也說了,我黨把“槍桿子”和“刀把子”看管得那麼緊,國慶節的時候,北京城裡買把刀都要實名制,槍擊案當然就少了,但是,中國政府自己公布的統計數據,就明確地反映出中國社會的安全程度其實非常低。 江母驚訝地說:真的嗎,都是些什麼數據? 貝益民拿出手機,在谷歌上快速地搜索了一下,然後念道:根據2017年中國官方自己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各類刑事案件的死亡人數年均為7萬,每年被執行死刑的人數是1萬,另外,中國每年因過勞而死亡的人數是60萬,因大氣污染死亡的人數是38.5萬,因自殺死亡的人數是28.7萬 ,因醫療事故而死亡的人數是20萬,因工傷事故死亡的人數是13萬,因校園意外事件死亡的人數,中小學生是1.6萬,大學生是5千,這些,都是全世界最高的。 (請點擊進入“作者”個人空間,查閱我的個人資料,看看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晚舟歸來(160):楊衛紅被“逼上絕路 | |
2019: | 青春往事系列 生逢一九八九(四) | |
2017: | 多倫多冒利真拉圾,傴自認變態 | |
2016: | 加國家庭法小知識:夫妻離婚時的財產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