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长城脚下,距离那个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仅25公里。儿时的中国,外国人很少,连北京城内都很少。唯独那个长城旅游景点,大批的老外光临,黑的、白的、黄的都有,非常开眼。在那里,我第一次吃到了面包,也第一次尝试了巧克力、葡萄酒。那时的面包真好吃,今天再也找不到那样的味道了;第一次吃巧克力,可能是没加糖的那种,太苦,尝了一口,就吐了;那时国内,不像现在国外对饮酒有年龄限制,所以全家吃年夜饭,与大人一样,也喝了葡萄酒,它甜甜的,很好喝,只是有些后劲。
离开家乡后,这些年走遍大江南北,进而到了大洋彼岸。回味家乡的饮食,实话实说,真没什么特色,八大菜系一个都不靠,包括近在咫尺的京城。但唯有一种吃食,味道独特,非常留恋。那是一种出产于坝上的低产作物 – 莜(音:油)麦。
莜麦面食有饸饹(读音hé-le)、栲栳(音:ke-lou),搓鱼等,味道奇特。据说现在家乡虽有多家莜麦面馆,但很少有纯莜麦面,不少都掺了假。也难怪,物以稀为贵。莜麦面也有缺点,那就是难于消化,外地人较难适应。
我家领导是江南人,饮食风格接近湘味,无辣不成席。记得第一次到领导家,吓了一跳,一桌子菜,几乎全是与辣椒配成,红红一片。最后终于找到一种敢下筷的菜,就是鸡爪。
吃了几十年领导的家乡菜,已经完全适应,最喜欢的就是她家乡的腊肉,肥而不腻。吃的时候早已把胆固醇、甘油三酯之类的,抛于脑后。
中华一家,地不分南北,南方胃与北方胃的彼此适应,远易于外邦。这大概就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Chinatown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