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醬缸 |
送交者: 越過 2023年12月01日16:59:07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海外醬缸 聖比羅小學坐落在一塊綠色開闊地的東北角,幾幢高高低低的房屋連成一體,從遠處往下朝學校這邊一望,覺得學校像是大醬缸里一塊不規則的疙瘩,幸好有它自身的磚瓦色調,還能被分辨出來。灰色的籃球場,四周散落着幾顆不太高的楓葉樹,就像醬缸里散落的菜葉,雖然不大,秋天裡卻格外靚麗,還有一大塊綠色的足球草坪,就像是缸體的綠顏色。 學校很有些年頭了,在市里排名也不錯。建築風格是老式但厚重,外表平凡,裡面卻非常實用,功能齊備,包括圖書室,體育廳等等一應俱全。學校里外每年都會稍加修繕一下,塗上新的塗料,每個學年學校的面貌都會有一個小小的煥然一新。 從去年早些時候開始,亞洲面孔的小學生多了起來。特別是今年,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隨處可見。年齡參差不齊的家長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笑着,這在每天上學和放學的時候都能看的到。國人英文有限,見到老師雖然只是簡單的那幾句客套話,但興致很高,來往語氣中往往流露出一種特別的親熱。老師也笑臉面對,有的還會來兩句日常用的中文。一陣說笑過後,引得其他種族的學生家長一愣,隨後略有所思。 一種熟悉的味道似曾相識,但又有點難說,老是覺得哪裡不對,其實這裡面有故事,一切還是從前年的聖誕節說起。 家長們聽說這裡的聖誕節好比中國的春節,那可要好好操持一下了!禮儀之邦,講究社交,如何在異國他鄉的這裡傳承下去,發揚光大?這個不需要多說,骨子裡面自然有譜。國人特別是大媽級別的人,在醬缸里醃鹹菜是把好手,這個也絕不含糊。 兩個字:送禮!一切為了下一代! 東西不要太貴,但一定要有特色;禮品不能太中國化,但一定要體現那種韻味。幾經問詢,虛心請教,總有睿智的人會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說得讓人連連點頭。一來二去,密友之間的私聊就你傳我接,到後來就連成了一串串,幾吊吊,沒啥秘密,幾乎就不忌諱了。在這裡一沒有紀委,沒聽說有什麼紀律處分;二來資本主義社會嘛,講究自由,這點小東西在國內都拿不出手,在這裡算得了什麼?別聽什麼這裡公正廉潔,天下誰能拒絕送禮的?資本主義嘛,誰不愛錢?很多的論調,足以讓反駁的跪伏在地,頂禮膜拜了。接着大凡節日,大媽們就擺開了陣勢,特別是在教師節這樣的日子裡,家長左手拎着禮品,右手牽着孩子。更有甚者,讓孩子小手拿着東西,一路朝前緊趕,自己在後面跟着去學校,這才叫尊師重教,從小抓起。 很快成了一種氣候,大有人人都要適應之勢。當然也有人我行我素,就像這裡天氣很冷的時候,有人長衣長褲,有人短褲T恤裝,也是常見,但主流還是主流,有時會不由自主。不隨大流,被淘汰了咋辦? 既然一小張賀卡拿出來顯得太輕,那就送東西。只是東西有點多,有點不方便。老師都不知說什麼好了。其他家長,特別是當地白人家庭更有點不知所措;還有其他的民族,小心地通過孩子去探聽探聽虛實,別自己出手太小器了。 送過東西後會有什麼收穫呢?家長問起孩子在班上的表現,一律回答是好。與別的同學一比呢,比如學習成績?回答的不是這裡不興此道,就是說沒有統計過。客氣地迴避,但最後的總結都是很好。這符合了聽慣CCTV的心態,形勢大好,不是小好,於是歡欣鼓舞,樂上眉梢,結論就是禮品所產生的效果就是好。 也許老師並沒有變,學習的狀態也沒有變,但風氣變了,楓葉樹上的葉子顏色變了,人心也變了? 當地人的學生不久減少了不少,華人學生更多了,到處都是國語的聲音,今年的學校外牆也要刷上黃色了,似乎喻示着新潮流、新風尚。 “嘗嘗我醃的醬咸蘿蔔乾,脆着呢!”一個華人家長手裡捧着裝着鹹菜的小塑料袋,對身邊站着等小孩放學的家長說道。 “好咧” 經着鼻子,滿臉緊簇成醃菜葉子的模樣,咬的聲音不大,但感覺真 爽,心中響起的聲音也一定不小。 “跟國內的味道一樣!”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新西蘭留學護照更換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 |
2021: | 吃貨逛富士山 (視頻/圖文) | |
2020: | 申請新西蘭讀研的優勢有哪些 | |
2020: | 黃昏湖畔 | |
2018: | 冰島一震撼之美(十四)驚見巨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