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漢加:對來加拿大醫療旅遊的疑問
送交者: 漢加 2015年04月18日22:35:35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漢加風系列(167

對來加拿大醫療旅遊的疑問

作者:漢加

最近耳邊不斷聽聞有大筆海外資金準備介入開發加拿大的醫療資源:加拿大有世界上先進的醫療設施及技術,發展中國家將生病的富人輸送到加拿大,“醫療旅遊能促進加拿大經濟”;還有一種是邀請加拿大的醫生前往發展中國家提供醫療援助,或進行雙向學術交流。對於後者,筆者不反對。

眾所周知,加拿大國民引以為自豪的優點之一是我們的全民醫療健保體系(Health Care Program)。儘管為此,國民們需要忍受漫長的等待時間、高額的稅收負擔等一些伴隨而來的副產品。建立在“人人均應有免費看病權利”理想上的健保體系,使得加拿大人在生病的時候,不論貧富,只根據疾病對生命的威脅程度來等待排隊。

1959年,薩斯克徹溫省Saskatchewan的新民主黨人湯米•道格拉斯(Tommy Douglas)提出了全民公費醫療的設想。1962年,當此想法在薩省實施時,曾經引發了醫生們持續23天的罷工反對。四年後,1966年加拿大聯邦政府通過了全民醫療法案(Medical Care Act)。從那以後,無論貧富,患者都可以得到基本或緊急醫療服務的診治。很多窮人不再因為看不起病而經受疾病的折磨,直到死亡。

加拿大全民醫療制度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個人及企業上繳的稅收、全國不同的各省每月徵收的基本保險金(Premium)。還有一些經費來源於事先設定好的用於醫療服務項目的銷售稅、彩票收入及慈善捐款。加拿大全民醫療體系是以每一個加拿大人付出的高額稅收換來的,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它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公共集資醫療體系。在2010年,加拿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11.9%用於醫療上,且逐年遞增。根據2009年的一項全國性的民意調查發現,86.2%的受訪者支持非牟利性的公共衛生系統。91%的加拿大人更喜歡我們目前的醫療保健系統,而不是美國式的私人醫療保險體制。

筆者採訪過溫哥華伍胥山公所84歲的老人伍俠儒。據他介紹,過往老華僑總想着“葉落歸根”。可現在,面對中國日益上漲的醫療費,華僑回國根本看不起病,作個簡單的檢查動輒幾百元人民幣。想攢點錢買塊中國的墓地,可墓地的價格也漲得厲害。到老了,還是呆在溫哥華來得安心。他已經在溫哥華這裡的醫院動過好幾次手術。儘管他不懂英文,但醫院提供有中文翻譯。動手術不需要出錢,還有免費餐食提供,治療條件很好。

朋友移民過來後,在本地生了老二。據她介紹,她住院期間所有費用的全免,還不用給醫生和護士送紅包。醫院在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的同時,各種服務設施非常齊全:產婦和嬰兒必需的用品,如給產婦用的衛生巾、一次性的墊巾、紙巾、衛生紙;嬰兒用的尿不濕、濕紙巾及嬰兒奶粉,全部免費提供。還免費給產婦提供一日三餐和水果。醫院的樓道另有一個很大的冰箱,裡面的食品裝些牛奶、奶酪、果珍、蜂蜜等食品給產婦使用。

加拿大這幾年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將螃蟹、龍蝦、櫻桃、藍莓、豬肉和牛肉等海鮮和農產品出口。這已經造成本地的食品價格飛漲。以螃蟹(Dungeness crab)為例,價格暴漲數倍,令人瞠舌,使得本地民眾怨聲載道。海鮮、水果或許不是生活必須品,可以少吃或不吃,可難道疾病可以自主控制,可以不生嗎?

支持開展醫療旅遊者聲稱,讓海外的投資者帶着錢投資加拿大的私人醫院,讓富裕的病患用自己的錢來支付高額的治療費,享受西方醫療界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體會到西方細微的服務及價值觀,並給加拿大醫療系統帶來利潤,也能促使本地的健保系統更有效率的發展,這豈不是多贏的好事?然而,評論家分析,私家醫院只是進行一些更容易的手術,會把大量的疑難雜症丟給公立醫院,且從公立系統中挖走醫生和其他訓練有素的衛生專業人員。在做身體檢查時,支付給公立醫院設備檢查費,優先插隊。

《環球郵報》在2006年曾經報道過一位名叫漢恩(Hanif Khan)的病人在溫哥華聖保羅醫院(St Pauls )等候核磁共振檢查的遭遇。按照正常的排隊順序,他需要等候9個月。但通過一個“及時醫療選擇”(Timely Medical Alternatives)的私人機構安排,出了1300元,就可以幾天內到聖保羅醫院進行檢查。院方分到755元租金後,就將由納稅人出資購買的核磁共振設備,出租給私人機構替病人進行檢查。

經常看到新聞報道,指加拿大由於醫生、護士極度緊缺,造成病患在候診室等待時間太長,有的病人就死在了候診室。大型手術,需要等待的時間是以月,甚至以年為單位計算了。人性中存在着一定的自私的秉性,加拿大從來也不是世外桃源。如果在發展海外病患來加拿大醫療旅遊的同時,並不能確保加拿大公民可以優先使用自己稅收購買得到的設施,也使得加拿大人等待就醫的時間更加冗長,出現了以錢買優先,買服務的暗箱操作,豐厚的只是中間“醫”商的荷包。那麼到時會不會造成民怨沸騰吶?

世界上沒有100%的完美,儘管目前加拿大的醫療制度不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全民醫保體現了加拿大對國民的關懷和尊重:讓窮人生病仍保有尊嚴,有活命的出路,能獲得相對公平、公正的治療,病有所醫,急有所救,命有所保,同舟共濟;加拿大的富人們,如果等不起時間,大可出錢到美國或其他國家去尋找私人醫療體系的高速度,不需要排隊。

懇請醫商者,請勿再要打加國醫療旅遊的主意。且留一塊相對公平的“淨土”

參考資料鏈接:

1W5 nursing home investigation reveals 1,500 cases of staff-to-resident abuse in one year

http://www.ctvnews.ca/mobile/w5/w5-nursing-home-investigation-reveals-1-500-cases-of-staff-to-resident-abuse-in-one-year-1.2321287

2 Tommy Douglas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mmy_Douglas#Premier_of_Saskatchewan

3Saskatchewan Doctors' Strik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skatchewan_Doctors%27_Strike

4Health care inCanad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lth_care_in_Canada

5Private health care is not a growth industry but critics still have worries

http://blogs.vancouversun.com/2015/02/17/dr-brian-day-2-private-health-care-is-not-a-growth-industry/

6加拿大公營醫療

http://www.chinasmile.net/csnews/news/opinion/14525.shtm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移民老人請自重:方便自己也得體諒別人
2013: 移民就是冒險!老公打先鋒移民忍不住出
2012: 細節看究竟:乘坐海航不愉快的經歷
2010: 台灣老闆陳建育溫哥華近海鹽泉島上當農
2010: 清風徐來:復活節西雅圖三日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