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華人生活揭開新篇章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2月15日18:39:33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加國華人生活進入了一個為群體權益、為華人的政治地位而奮鬥的時代。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街頭或地鐵中的許多便利店是由華人移民經營的。去年12月,多倫多市所在的安大略省,提出一項新的禁煙法案,禁止便利店和其他香煙零售點在櫃檯上陳列香煙。此法案如果獲得通過,便利店的生意將遭受重大損失,很多店將關門。以往對於這種情況,華人商販只好聽天由命。不過這次,一些華人組織主動站了出來,採取聯合行動,要求安大略省衛生部門修改法案。 “這兩年華人在加拿大從事的商業領域越來越多,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有形無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拿大中華商會會長胡商對記者說。中華商會目前是加拿大最大的華人商會之一,也是這次進行便利店維權活動的主要華人組織之一。胡商介紹,以往加拿大華人團體更多是被動、簡單地提供一些服務,而現在他們意識到,要更積極主動地去爭取自己的權益。 *華人經濟越來越紅火* 中國人100多年前就開始移民加拿大,但華裔人口躍升為加拿大第三大族群則是近10多年的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移民人數開始逐年攀升,到2001年達到頂峰,華裔人口在加拿大突破了100萬。雖然此後中國移民逐年遞減,但直到去年為止,中國仍是加拿大最大的新移民來源地。 大批華人新移民,尤其是中國大陸新移民的到來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據胡商介紹,過去加拿大華人以台灣、香港等地的移民為主,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餐飲、零售等行業,而現在華商的經營面比過去廣了很多。“那麼多人從中國來,就形成了一個大市場”。比如,為華人和亞裔提供商品的超市,其規模和商品種類,絲毫不亞於其他大型超市。其熱鬧程度,也遠超過那些以歐洲裔居民為主要顧客的超市。走在其中,到處是貼着中文商標的商品,聽到的也都是粵語或普通話;貨品中有來自大陸或台灣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光是醬油就多達20種。還有本地或美國製造的專供華人消費的新鮮產品,從油條豆漿到豆腐鹹菜,真是應有盡有。 來自上海的鋼琴家朱賢傑,在多倫多自己的家裡開課授徒。他告訴記者說,剛移民來加拿大時,學生都是香港移民的子女,大陸新移民還剛剛開始奮鬥;如今,他的學生中80%是大陸移民的子女。這說明,大陸第一代移民的經濟地位逐漸鞏固,已經不滿足僅僅讓孩子接受學校中的一般教育了。 華人經濟也並不只是在賺華人的錢。以教育領域為例,早先中國人開辦的學校(主要是語言類或技術培訓類)更多面向當地華人新移民,而現在,華人學校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其他族裔學生,華人的社會和經濟已經開始和主流社會日益融合。只有在這時,華人才發現,原來在某些領域,自己並沒有得到與其他族裔平等的權益。 *團結維權的意識開始增強* 中華商會會長胡商有一句很形象的話形容加拿大:“這是個靠同情心就能生存下去的國家:你越是弱勢,政府越會投錢給你;相反你越是要做得好,壓力就會越大。”隨着華人經濟實力的逐步提高,華人參與主流經濟活動的要求越來越強,矛盾也不可避免。 由於加拿大奉行多元文化政策,其許多措施和規定的出台,並不能說是直接針對某一族群的。但有些措施因為直接涉及華人密集參與的領域,因此造成了華人受損的客觀結果。比如,2003年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官員拿出公款,成立了一個名為“加拿大移民顧問協會”的民間團體,宣布只有這個組織的會員和律師才能做移民生意,將移民顧問管理大權交給了這一組織。這個組織要收取兩三千加元的年費,卻堅持不允許華人顧問進入董事會。由於華人移民顧問實際是加拿大最大的一個移民顧問群體,因此有人認為,移民部官員是打着“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的旗號,排擠和剝削以少數民族(主要是華人)為主的移民顧問,與華人顧問不公平地競爭移民市場。2004年開始,華人團體開始了“維護移民顧問權力反歧視行動”,通過聯合同業,號召抵制“顧問協會”、寫信給移民部及聯邦總理、發表文章、與移民部官員會談,直至訴諸法庭等一系列措施,呼籲聯邦政府要對移民顧問進行“公平合理、程序合法”的管理。 中國的新移民以投資移民(主要來自香港)和技術移民(主要來自大陸)為主體,他們的素質普遍較高,個人相對容易在加拿大獲得成功,但經濟地位提高后,面對的政治和非政治領域的鬥爭就接踵而至了。這樣的問題,靠個人的單打獨鬥是解決不了的。過去中國人對加拿大的政治環境不太熟悉,總是帶着怕打官司、怕遭政府報復的心理,不敢也不願意團結起來。其實在這裡,恰恰是政府害怕打官司,因為即使你的官司輸了,以後政府在處理你的訴求時,也會格外小心,怕擔上一個“挾私報復”的罪名。 *政治意識開始起步* 隨着經濟方面的團體意識越來越濃厚,華人的社團意識也開始逐漸形成。年初,來自北京、移民多倫多兩年的許先海先生,在今年第一場大風雪中不幸遇車禍身亡。多倫多市華人自發上門捐款,幾家華文報紙也連續刊載文章予以報道,呼籲為遇難同胞的家屬提供幫助。對這位普通移民的援助一時成了熱門新聞,凸顯出華人互助意識空前增強。 一向對政治參與熱情不高的華人,今天也開始逐步顯現出參加政治角逐的興趣。其中很大原因是華人的人數和經濟地位提高后,意識到政治地位已經嚴重不相稱,進而影響了華人參與主流社會的能力。去年年末,多倫多華人社區發起“華人參政論壇”,正式提出要團結華人的政治力量,探討可行的參政方案。據《星島日報》報道,討論會上,組織者認為,華裔已是加拿大第三大族裔,教育水平在各族裔中排第二位,並擁有龐大的財力,這都是華人參政的重要支柱。華人參政,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團結問題。因此他們提出不少建設性的想法,包括支持華裔候選人進入議會、組織代表大多數華人的同盟、教育民眾認識和了解各政黨的理念、培育新一代華人領袖、倡導移民加強對當地文化的認識、改善華人的文化行為等。 可以預見,儘管華人參政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華人群體自身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政治意識的起步畢竟是一個重要而關鍵性的信號。這說明,華人開始逐漸擺脫各自為政、為養家糊口而奔忙的“個體經濟奮鬥”時代,開始進入一個為群體權益、為華人的政治地位而奮鬥的時代。 (《環球時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