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比例少數族裔的明天 |
送交者: 尚虹 2005年03月30日18:26:54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迎接高比例少數族裔的明天 --“加拿大2017-因應族裔比例趨高未來政策論壇”綜合報道 來源:大華商報 尚虹 本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在首都渥太華舉行了“加拿大2017政策論壇”,主題是討論族裔比例趨高的態勢下政府各部門的策略與反應。這一為時兩天的論壇由祖裔部多元文化項目主持。聯邦祖裔部副部長Judith A.LaRocque、多元文化國務部長陳卓愉、加拿大統計局主席Ivan P.Fellegi與會致詞。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學者、政府35個部門、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成員及族裔代表共二百餘人出席論壇並展開討論與交流。溫哥華族裔代表中華總商會會長練子喬、加華創業協會會長馬在新亦與會參加論壇全部活動。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資料,由於加拿大出生率的下降及移民在最近三四十年的增多,至2017年,即聯邦成立150周年之際,全國有色少數族裔比例將會占到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據悉,舉辦此次論壇的主旨正是針對未來十二年內加國族裔人口大幅上升,人口傳統構成模式發生較大變化的態勢,集中討論聯邦政府將如何因應及採取對策,為這一趨勢做好準備。 陳卓愉表示,“我們需要展望未來以確保政府的政策與項目能為加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統計局發布的數字及今天論壇獲取的信息,將是未來決策的基礎。我們準備用這些資訊來確保政策反映加拿大社會的需求。” 論壇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的議題:城市人口分布、勞動力市場、世代挑戰及機會、健康與社會服務、公共機構等。下面是部分與會學者提交論文及主調發言的綜合報道。 一、職場中少數族裔的待遇 西蒙菲莎大學經濟學教授Krishna Pendakur在其論文《加拿大職場中的少數族裔:2017項目前瞻》中闡述了加拿大勞動力市場上少數族裔的全部現狀。他分析和比較了不同歷史階段職場中少數族裔的就業情況,認為比起同年齡同學歷的本地白人來說,少數族裔的收入差得很遠。他說這種收入的差異並未因少數族裔人數的增加而有好轉,比如列治文市的少數族裔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應該不算少數族了,但仍然沒有在就業上獲得同樣多的收入回報。 他對未來人口模式的改變帶來職場收入合理化的前景表示某種謹慎的樂觀,認為在一些城市,少數族裔與白人的收入溝有可能會縮小。他在文中還提到了混血族裔的情況,他們與純白人的收入溝要比純少數族裔與白人的收入溝小一些。他認為更多混血裔的出現將會對未來職場的公平化起到積極作用。當然這樣一來,如何介定少數族裔的概念就會更加複雜和難辦。 他建議,改進少數族裔勞動力市場的表現取決於或部分取決於我們能創造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裡,勞動力市場的優先選擇可以寬容,但不同的待遇卻不可原諒。他雖然沒有提供具體的或特別的政策推薦,但卻展示了加拿大未來社會目標的全面考慮。他把善用移民、形成社會合力的優點與族群互相分割造成社會損失的弱點相對照,說明如果一個移民社會能有效地運用信息、才能和經驗,就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與健康的社會。他認為支持其論點的最明顯的例證是:多倫多與溫哥華的消費比過去更為豐富,不管是食品、餐飲還是藝術與音樂。 二、衛生與社會服務 麥吉爾大學應用家庭研究中心的Jacqueline Oxman-Mathinez與Jill Hanley 合作寫成的《加拿大多元文化人口的衛生與社會服務:對公平的挑戰》,他們認為,在性別、收入、教育、就業及社會支持網上都存在不平等的現象。他們指出,族裔人群,不管是外國出生還是本土出生,都面臨着經濟困難,工時長,工資低,由於環境及壓力因素,造成對健康的消極影響。尤其是那些新來者,享受不到政府救濟補助者情況更差。 多數非歐裔的適齡工作移民,雖然有較高教育背景,但卻很難進入與他們技能和經驗相匹配的加拿大職場。由於壓力、焦慮與沮喪,這些不健康的情緒容易誘發多種疾病。同樣,定居資源、社會支持網及文化適應與語言等亦會有不良影響。由於少數族裔在接入社會服務方面的一系列障礙,那些不熟悉加拿大健保系統的移民承受着精神及情感衛生方面的健康問題。而官方語言的不流利也是障礙之一。財政困難使移民缺乏牙醫、配鏡、處方藥方面的保險。他們在等待公費醫療之前也不太肯購買私人醫療保險。 展望2017年,這兩位學者特別注意到,在公共系統內有着文化能力、性別敏感與反種族主義的增長需求,對移民人口中的老年人加強關懷也將成為未來的課題。 三、城市內的聚群而居 UBC地理系教授Daniel Hiebert的論文題目是《加拿大城市的移民與人口變化:2017加拿大主要大都會的社會地理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概括了加拿大三大都會的少數族裔人口分布的幾個重要趨勢。他對比半個世紀前的情況,認為那時的歐洲移民定居的模式與現在有很大不同。過去移民從事藍領,多居住於內城,與本地居民雜居,而現在的印裔或華裔則多居住於大都市的外圍,以本族裔人群聚居方式形成一種相對封閉的格局。在這種模式下,經濟的邊緣化就成為一個潛在的問題,並導致一種類似強迫集中居住(ghettoization)的情況。 他承認這是一個應該注意的問題。不過,他對經濟的邊緣化與集中居住之間的聯繫表示不完全清楚,認為移民社會經濟的邊緣化應與職場的障礙、語言的掌握、更廣泛的社交網更有關係。既然2017年將會在大城市呈現少數族裔多於歐裔的局面,他認為政府應該在社區採取積極措施,不管移民居住在都市還是郊區都會有更明亮的前景,消除邊緣化的狀態。 他堅持最重要的政策目標是改進少數族裔家庭及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僅包括資歷認證,也有職場圈裡的消除歧視。加強語言培訓,提供供得起的住房。要在已有族群強紐帶的同時,形成和擴展少數族裔與學校、職場、社區等的紐帶,從而學到更多信息,獲取更多機會。 四、公務機構的相應改變 “加拿大機會合作夥伴”(CANOPP)的Andrew Cardozo 在《公務機構與機構改革:使加拿大政府多元化》中提及聯邦公共服務機構內增加少數族裔員額的問題。他說,雖然現在大城市少數族裔人數逐年上升,形成富有多元化的特色,但加國各級政府機關、項目、機構組織內仍是壓倒性的白人工作人員,尤其是政府的高級部門更是如此。在銀行、通訊等私人部門工作的少數族裔分別占全部工作人員的百分之十八和百分之十一,但在公務系統中卻只有百分之七八。在對外招聘時,能進入公務系統的十人中只有一人是少數族裔。 除了統計數字,作者還指出鼓勵公務機關的就業平等還需要在一些相關政策上做調整。他認為招聘的某些原則是有問題的,比如狹隘地要求個人的適應能力。這種不好定性的要求容易被種族的、文化的和階級的因素來決定。他認為應明確定義為理解公民義務的能力及相關的社會及文化體驗。這樣可以改進招聘中的平等性。 他認為在醫生和工程師兩個行業中,就業平等是主要的大問題。在一些與國際問題相關的部門,如外交部、加拿大發展署、國防部及公民及移民事務部等,需要從少數族裔人群中吸納懂更多語言、風俗、消費習慣的人員。利用加拿大多元化的優勢,改進貿易與外交關係,提供更好的外援及維和行動。 五、家庭內部的世代挑戰 西蒙菲莎大學社會暨人類學系的Barbara A.Mitchell 在《加拿大日益增長的少數族裔人群:世代挑戰、機遇與聯邦政策考慮》一文中考察了少數族裔的兩代人問題,她強調從兩代人的觀點出發,觀察接入資源(社會的經濟的)的多樣性及如何影響到家庭的每個成員。 她認為第一代移民受傳統祖裔文化影響較深,從而與受加拿大文化影響的年輕一代產生文化上的衝突,這些衝突可能影響到子女的義務、家庭角色、對老年人的尊重等。財產問題也會影響到兩代人的資金轉移。婦女及老年人較易因家庭角色及沒有相應的養老金而受到傷害。由於同居一個住所可以得到更好的相互支持,所以少數族裔的家庭較易產生三代同堂的擁擠和不健康的居住環境。老年家庭成員希望得到年輕成員的照顧,這種壓力也會導致對老年人的虐待。 在社會大環境方面的障礙上,她提到經濟上融入的議題,包括眾所周知的資歷認證、職場歧視、缺乏加拿大工作經驗,語言技能的弱勢及沒有社交網等等。另外的困難是接入供得起的托兒服務及青少年融入學校系統。親友的相助能幫忙提供一些重要的文化信息資源,但也在青年人中導致毒品及幫派暴力行為。族裔社區雖然幫助認同族裔身份,但也阻礙了語言技能的提高及教育和就業的發展。 少數族裔家庭還由於家庭隱私的顧慮和語言障礙而不情願使用一些社會服務資源。這些都是未來面臨的挑戰。她對政府的建議是在移民政策的制定上要考慮到降低未來家庭團聚的潛在消極後果。建議政府在促進移民融入社會方面加大投資,迅速推廣資歷認證,在勞資關係上強調反歧視的公務教育。政府部門應更多與少數族裔合作,充分研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附錄:加拿大統計局周二發布“2001-2017加拿大少數族裔人口統計及分布狀勢”其主要內容有: 一、 少數族裔人數的增長 1、 到2017年,預計會在六百三十一萬三千至八百五十三萬之間;增長幅度從2001年的百分之五十六上漲為百分之一百一十一。 2、 非少數族裔人口增長幅度大大低於少數族裔的增長,約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七之間。 3、 到2017年,大約每五個加拿大人當中有一個會是少數族裔。而2001年所做的統計描述中,只有百分之十三是在“平等就業法案”內定義為少數族裔的人群。 4、 根據參考資料,2017年移民人口數可達七百六十八萬六千,占加拿大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二,達到二十世紀的最高記錄。在1911年到1931年間,移民增長百分之二十二。 二、 少數族裔的人口組成 1、 到2017年,約有三百二十萬至四百四十萬加拿大人會是南亞人或中國人。這意味着高達少數族裔人口一半以上的人群屬於上述兩個種族。 2、 到2017年,南亞人群可能趕上中國人群。這兩個種群將各自增加人數在一百六十萬和二百二十萬之間。 3、 到2017年,黑色人種將在九十四萬八千至一百一十七萬七千之間,成為加拿大第三大少數族群。 4、 增長最快速的族群將會是西亞、韓國及阿位伯人。其人數將比現在加倍。 三、 少數族裔的年齡結構 1、 少數族裔的平均年齡將會是三十五歲半,比其餘種群更為年輕。 2、 到2017年,每一百個少數族裔人群離開職場的同時(55歲至64歲年齡組),就會有142個人群加入職場(15至24歲組)。而其他族群,在每一百個人中只有七十五個潛在的補充。 四、 母語為非官方語言的人群 到2017年,母語既非英語又非法語的人群將在六百八十七萬二千至九百零四萬四千之間,既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至二十五之間。 五、 少數族裔的省際分布 1、 與全國平均數相比較,安大略省及BC省的有形少數族裔超過平均數。到2017年,這兩個省分別有四百零九萬和一百四十二萬一千的少數族裔人口。占全國少數族裔比例分別為百分之五十七和百分之二十。 2、 BC省的少數族裔在省民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到2017年,每三個人當中有一個屬於少數族群。 六、 少數族裔人口與大都會地區 1、 與2001年的情況相同,百分之七十五的少數族裔住在加拿大的三個大都市:多倫多、溫哥華和蒙特利爾。 2、 至2017年,多倫多一半多的人口會是少數族裔。 3、 至2017年,超過一百萬的南亞人會住在多倫多,換言之,約占全國百分之五十六的南亞人住在這個大都會。 4、 在溫哥華的大都會區內,至2017年,人口的大多數將會是少數族裔。 5、 其中,百分之四十七的少數族裔是中國人。 6、 蒙特利爾與上述兩城市有所不同,這裡將有約占百分之二十七的黑種人和百分之十九的阿拉伯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