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丹:餃子大王的秘方 |
送交者: 林子丹 2005年09月27日13:50:49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在我們北方,餃子可算是大名鼎鼎,因為它象徵闔家團聚,和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 - 過年連在一起。沒有餃子的年,就好比沒有蘋果餡餅的美國獨立日或者沒有烤火雞的感恩節,那是過不去的。 我生長在北方,又有一個善於做餃子的媽媽,所以從很小就有了練習童子功的機會(儘管剛開始只能算添亂),給我日後成為餃子大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給餃子來個解剖的話,它由皮和餡兩部分構成。皮子是麵粉做的,固定不變,餡子卻是五花八門的。以我多年吃餃子做餃子的經歷來體會,餃子之所以有名和受歡迎,是因為它非常有個性,用個英文詞叫custom designed。餃子沒有固定菜譜,不像魚香肉絲那樣離了郫縣豆瓣醬就不地道,它基本上是你願意吃什麼就往裡擱什麼,豬肉牛肉羊肉鴿子肉,白菜韭菜芹菜西葫蘆,都是做餃子的好材料。要做個餃子大王,關鍵是調得出好餡,這就涉及到餃子的第一個秘方。 秘方是媽媽給的。以韭菜四鮮餡為例來說明。選上等extra lean的絞得很碎的豬肉餡一磅待用。在小鍋里放一吃飯碗的水,再放20粒左右(正負1%的誤差)的花椒,開火熬,待成深黃色時,離火晾涼。然後象拌蛋黃醬那樣,把花椒水一點點加到肉餡里攪拌,直至一碗水全進去,肉餡發粘發白。在肉餡中放適量(典型中國菜譜語言)鹽,黃酒,糖,切碎的姜米,微量醬油,多量麻油,攪拌均勻。秘方中的秘方:所有的調料必須放在肉餡中,切記!選鮮蝦(青色)半磅,長約2至4英寸,去頭剝皮,每個蝦仁切成三段。要問為什麼切這麼大,一是本人反對吃蝦不見蝦,二是見下文解釋。蝦段放入肉餡中。打兩個雞蛋,起鍋放油炒熟,晾涼也放入餡中。到後院的菜園中割韭菜一磅(園子裡沒種韭菜的可到中國店去買,只是新鮮程度就無法無法保證了),洗淨甩干,切成一厘米左右(正負0.5%的誤差)的段,放入餡盆中,取出頭一天炸丸子剩的油,澆兩大湯匙在韭菜上。攪拌直至你滿意的均勻程度為止,因為韭菜很嫩,建議攪拌時間不宜過長。這樣調出的餡,味道濃,汁水足,鮮香可口。 皮子要說屬於不複雜的一部分。把麵粉和的不軟不硬的,醒上它半天,揉到軟熟之時搓成條,揪或切成小劑子,用小擀麵棍兒擀成中間厚邊兒上薄的圓片就成了。可是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的:皮子要是擀不好,弄成個相反的厚薄,煮的時候就愛露餡,那就失敗了。做皮子的麵粉也有講究,沒有勁兒的皮子,沒咬頭,怕煮破又得擀得比較厚,體現不了皮薄餡大,不合適。為了體現我的選料精細,我對麵粉作了深入的研究。在國內,很久以前有種富強粉,面色雪白,柔韌筋道,是做餃子皮的上選。來加拿大之後,曾經找到一種比富強粉還富強的麵粉,那一次擀皮的經歷至今歷歷在目。把小劑子搓圓了,用擀麵棍這麼一擀,它的面積就增大了那麼一點,棍子一起來,它象有生命似地就給抽抽回去了,擀半天白費勁兒。多次試驗後,認定一種叫“Robin Hood"的牌子的All purpose的麵粉為最佳。轉來美國後,試了幾種牌子的麵粉,感覺無法與Robin Hood相比,所以至今還是由我先生大龍去渥太華出差時帶這種麵粉來吃,為此在機場受到了不少嚴厲盤問,顯得這麵粉尤為珍貴。此為秘方之二。 包餃子屬於熟練工種,技術含量較低。我的貢獻是取調羹代筷子,大大節省了時間,並提高了準確性,實現了包工的三部曲:左手取過一張皮,右手舀起一團餡,兩手併攏一擠,一個餃子就成了。哪一天當我特別空閒的時候,我也會偶爾淑女一下子:慢騰騰拈起皮子,用筷子挑挑剔剔垛上一堆餡,然後一個褶子一個褶子地捏上他十來個,扭扭捏捏把它放在盤子上,就感覺我真是姓林了。 餃子包好了,煮功很重要。第一條是水開了才能放餃子,否則就會搞成面菜糊糊。據搞不清來源的傳說,餃子下鍋煮是有高深理論的。當水煮開後,餃子的內部會達到很高的溫度,足以使餡子很快蒸熟,細菌殺死,從而保持了原料的鮮香。關於煮餃子的技術,足可以寫一篇萬字論文。我呢,手持我媽媽給買的中國大笊籬,在這裡賣個關子,就把這第三個秘方給藏起來,直接撈煮熟的餃子了。 煮餃子,沒有油煙,不必擔心給熏倒了胃口,對於做飯的人來說,餃子可謂是最體貼的食物,也算它的一個好處。 當餃子大王還得了解吃餃子的特點。吃餃子,其實也象喝茶一樣。剛開始那一兩個,由於飢腸轆轆,望眼欲穿而顯得格外鮮美,是品茶的味道;再吃下去,就覺得味道還是很不錯,是解渴;繼續吃直到肚子飽,也就跟飲驢差不多了。是以前兩個餃子,我就建議不要用任何佐料,單品它自身的滋味,然後可以蘸點兒醋和麻油,吃到十個以後,不妨加點辣椒醬。再好的東西,這麼一直吃下去,也會覺得單調。算秘方之四。 為了解決單調的問題,我的韭菜四鮮餡中的蝦就切的比較大塊,有意地讓有些個餃子攤不着一段蝦,這樣我就有了兩種餡:韭菜四鮮餡和韭菜三鮮餡,吃餃子的過程也添了這到底是三還是四的樂趣。這是秘方之四的一個加強。 餃子裡還可以包一塊糖或者一顆棗什麼的,來點surprise。結果搞了幾回,我一次也沒吃着,白當娛樂了我家大龍,以後就沒有再搞。此為秘方之四的一個插曲。 請客的時候包餃子就比較危險,因為是飯就有個眾口難調的問題,即使是餃子這樣好吃的東西。首先是有那麼一些不識趣的人不吃韭菜。這個倒也比較好辦,把肉餡分出一些來,再搞個西葫蘆餡也就行了。還有就是口味的輕重。大龍本來吃得重,可被我一天天地潛移默化,再曉之以吃鹽多了容易得心臟病的道理,這些年下來他已經被歸化了。可是客人上我家來就來不及被歸化,我只好違反常規,包的差不多了剩點餡,另放點鹽來個加重版。秘方之五。 要說最難調的口味,非我的小外甥女兒,我妹妹的三歲的孩子,Miss Laura莫屬。我女兒揚揚從小就被我耳提面命地教育:做飯是很辛苦的,尤其是上了一天班回來再做飯,那是辛苦的平方。所以不管家裡做什麼飯,再難吃也要咽下去。就這樣,揚揚被我的粗茶淡飯養得白白胖胖。Miss Laura就不同了,也不知我妹妹是怎麼調教的,反正她基本上是是飯就不吃,對我的餃子也不例外。死勸活勸,什麼“小兔兒乖乖”和“芝麻開門”都用遍了,她也只肯吃點餃子皮。我心想那不把我的寶貴的餡子都浪費了,乾脆給她單煮點兒皮子算了。實踐證明那還不行,因為沒味兒。所以,每當有這位Miss Laura在座的時候,我就特意包點兒特別扁的餃子。秘方之五的一個插曲。 折騰了半天,我得出一個結論:老話說行行出狀元是不假,還得加上一句,哪一行的狀元也不好當。我這餃子大王外加自封的餃子冠軍當然也不例外。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