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HBO出品的迷你劇廣受好評,衝上了熱搜、豆瓣評分高達9.6不說,在海外的播放量和下載量更是以神速逼近史詩神劇《權力的遊戲》的最新一集。到底,這部HBO和英國SKY合拍的五集迷你劇《切爾諾貝利》有什麽魔力?
首先,不得不說,這部迷你劇勝在了題材。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稱作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臨近該核電站的普里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科技悲劇,在這之後的三十多年間,許多人都在反思這場事故為何會發生持久液,以及如何避免此類事故再度出現。於是,有了很多紀錄片的誕生。
確實,紀錄片這個媒介最容易直觀記錄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這些作品,每一部都將切入口聚焦在了一個固定的視角之上。比如,《搶救切爾諾貝利》(2006)關注了救災過程,《切爾諾貝利∶死區生靈》(2008)呈現了地區現狀,《切爾諾貝利∶30年後》(2016)展現了現在的模樣,《切爾諾貝利的巨型墳塋》(2016)側重在混凝土石棺的再建過程,《切爾諾貝利之春》(2018)紀念了事故死難者┅┅ 不難發現,所有的紀錄片影像都在圍繞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發生、救援及反思之上。
同樣,影視劇也絕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天然故事原料。從動畫短片《切爾諾貝利的孩子們》(2011)到電影《切爾諾貝利日記》(2012),從烏克蘭劇集《飛蛾》(2013)到俄劇《切爾諾貝利·禁區-無人原樣而歸》第一二季(2014-2017),再到動畫長片《切爾諾貝利之春》(2018),無不是恐怖驚悚和歷史災難向的題材。每一部影視作品的出世,都伴隨著“不忘歷史、還原真相”的口號,但一些影視畫面後的作品,是在利用血腥與殘忍的鏡頭消費苦難,是在借力殘骸與廢墟呈現一種感官刺激和視覺衝擊,無非在利用觀者的承受能力,消耗這份仁慈。
但是,這部最新出爐的劇集《切爾諾貝利》不同。你可以說,它的表現手法十分討巧,採取倒敘的方式以男主的自述來表示核爆炸泄露造成的嚴重後果,以眾多小人物的視角真實地再現當年的慘劇。你也可以說,它的鏡頭看似平靜,但每一幀都充滿著對比,對比下是隱喻和諷刺,諷刺著切爾諾貝利整個事件從頭到尾的毫無理智。
回到這個史實事件影視化的主題本身,它的熱土性質自然是因為它有故事可挖掘,有戲可做。但同時,觀眾想要看到的,是超級犀利士已知結果下,時間軸往回推倒的事發過程,以及導致的原因。這部《切爾諾貝利》像很多同類題材一樣,展現了災難之中人性的罪惡與光輝,但比其他作品多的,便是如何真實又深刻地抽絲剝繭,逐漸挖開當年事情的來龍去脈。
很多人解讀《切爾諾貝利》,不免要提及它參考了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書中以受害者的口吻,還原了這場世紀浩劫,記載了時代的苦難,紀念了人類的勇氣。可相信在接下來的劇集裡,《切爾諾貝利》將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震撼。因為,它的畫面調度與氛圍質感,讓它無須去復刻歷史,它所要做的,就是尋找更多的角度去重現當時的現場。
不論是人為,還是天災,《切爾諾貝利》都冷靜克制地全數刻畫。而在這理智的表現之中,是對於歷史的反思、追問,也是分辨和追尋歷史真相。“比一次災難更恐怖的,是謊言。而比謊言更恐怖的,是遺忘。”切爾諾貝利事件被影視化,早已有很多珠玉在前,相信這一次的HBO五集劇集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好的題材,總有好的角度,而好的角度,總能引發全新的對人性哲學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