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里。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着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走出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說了一句永遠載入史冊的名言:“對於一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但對於全人類來說這是個飛躍。”
這是人類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最偉大的事跡,其影響在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巨大的。只是當時中國在處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時期,國內的媒體對關於一切有利於美帝的事跡都不予報道,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這個重大科技成果的,但高層人物一定知道。也許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行極大地震撼了毛澤東周恩來和林彪等人,從而導致了一貫注重軍隊建設的林彪決心不走文革路線,要專注於現代化建設。毛澤東的衛隊長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回憶,當林彪把他的希望將工作重心從斗資批修轉向現代化建設的想法報告給毛澤東而後告辭之後,毛澤東一臉茫然地自言自語道:不知道我的親密戰友在想什麼。評論中國的文革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話題,但不論如何,實際上就是,在美國阿波羅登月飛行之後,中國的文革就變調了,鬥批改明顯少了,林彪和毛澤東分道揚鑣了,不久後中美開始了乒乓外交,中美高層也開始解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終於訪華,尼克松走下飛機伸出手來即將與迎接他的周恩來握手的那張照片,成了經典永流傳。
雖然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行是人類的飛躍,但如果在千萬年後回過來看,其實那也只是人類邁向宇宙的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類的搖籃,那麼登月也只是人類放開原本緊抓着搖籃的手,步履蹣跚地向外邁出的第一步。宇宙是如此的浩瀚,地球在銀河中渺如塵埃。尤其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四維空間”和“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後,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度,隨之也極大地激發了人類對宇宙進發的熱情。實際上,在地球上對宇宙進行理論推理的愛因斯坦能想到的也只是宇宙之冰山一角,真正的宇宙將遠比愛因斯坦在地球搖籃里想象的要恢弘得多,奧妙得多。也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有局限性的,因為他是以光速做為宇宙的極限速度的。但從目前的空間物理理論來看,如果宇宙大爆炸是真實的話,那麼宇宙的膨脹速度是超過光速的。人類需要團結一心去探索宇宙,因為地球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太陽每時每刻都在消耗着能量,總有能量被耗盡的那一天,那麼該怎麼辦呢?人類只能移居別的星球,電影《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推動地球飛行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宇宙間的距離是以光年來計算的,要把地球加速到光速以上,是不大可能的,就算實現了,人類也無法操控,在浩瀚的宇宙中也有可能撞上某個星球,那麼全人類俱毀。可能有人會說,時間還長着呢,其實地球的壽命已經過了中年,太陽系終有解體的一天,雖然對於人來說那還很遙遠,但人類不能因為那還很遙遠,就高枕無憂不思進取。
遺憾的是,我們人類剛剛走出野蠻,剛剛邁向文明。就在不久前的上個世紀,還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其後又有多次局部戰爭。我們的科技還處在非常初級的水平,距離製造光速火箭還非常遙遠。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出光速火箭何時才能製造出來,但就算是千萬年後實現了這一夢想,探索宇宙之路也是極為艱險,因為人類的宇宙飛船在以光速飛行時,只要在宇宙中撞上一個硬幣大的小物體就會粉身碎骨,而宇宙中充滿了各種雜物,那麼就必須具備探明宇宙飛船的前方一百萬公里之外的一枚硬幣大小的物體的能力和緊急規避的能力。以當今的科技水平來說,還相差甚遠。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這個漫漫長路也有助於人類精神境界的提升。我相信,在宇宙遨遊的希特勒遙望着人類的搖籃時是舉不起屠刀的。別的不說,單說在我們萬維網爭吵的那一干人,如果在宇宙中相遇,那麼他們的手也會緊緊的,緊緊的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