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小心所謂投資理財顧問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6月27日15:32:59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常有新移民朋友問我要不要找投資理財顧問, 或者如何找一個可以信任的投資理財顧問。我的建議是找是一定要找的,但是一定要找一個好的投資理財顧問,不然還不如沒有。在尋找一個你可以信任的投資理財顧問,一定要做足準備工作。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先讓我講一下我自己尋找投資理財顧問的經歷。

應該說,從我剛開始工作,就想要找一個投資理財顧問。主要原因是被公司招聘時,收到一本宣傳投資理財的cassette和書。談到投資理財的作用,其中講到一組數據,比較fix income (定期), bond (債券)and stock (股票)在過去75年的投資回報。大概就是說,考慮通貨膨脹,只做fix income投資的人,實際上是虧了。做bond投資的人,不虧不賺。只有有效的投資股票的人,才有可能有回報。所以如果是要投資養老,就一定要及早做好投資理財規劃。這個道理和數據,都是非常正確。在以後尋找投資理財顧問,也常聽投資理財顧問引用這組數據。但是,這裡有一個catchup,再以後我會詳細談到。

工作後,總覺得掙錢不少,但交稅太多,存不下錢。當時租房住,兩室一廳,900英尺。做二房東,和人合租,一個月500,再加電話,cable和生活費。一個月下來,只能存千把塊。頭一年,就只買了一輛車。一年後,就非常想買房,覺得是個非常好的投資。但是粗粗算了一下,買condo差不多20萬,首期要5萬,就要存差不多4年(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當時我是single, tax對我非常不利。如果,夫妻雙方都工作,那就要好很多)。於是,找投資理財顧問就變得比較迫切。一開始的想法,是最好有朋友或同事推薦。但非常不巧,周圍的大部分朋友或沒有投資理財顧問,或認為他們的投資理財顧問不值得推薦。好不容易,一個同事推薦了一個,但是顧問又不再take new client,因為一年以後顧問準備半退休。恰巧在那時,一個朋友提到投資理財,於是向她請教了一下,提起自己正在找投資顧問。於是,在這個朋友的建議下,參加了她的投資顧問的一些講座。應該說,對這個投資顧問的最初印象不好,直覺他不聰明。尤其和他面談後,就覺得不妥,但又說不出為什麼。當時的想法是要找一個從業多年的本地人。這個投資顧問是中國移民,讀了個economic degree,做了幾年保險,然後轉做投資顧問。但是找本地投資顧問的想法,並沒能很快實現,又不願隨便憑廣告去找。在其間,這個投資顧問非常積極,常發email給我。於是見了第二次面。他尋問我的工資,以及今後的一些financial goals,比如何時計劃買房,何時計劃退休。建議我從當時起,每月存700,我覺得太多,最後決定存500。顧問又建議我投資股票,因為股票回報高,而我年輕,能承受風險。然後,投資顧問馬上拿出一份表,讓我填。於是我照單填了。顧問寫了些字在表格上,然後抬頭問我,有沒有意見買這兩個基金。當時才回過神來,這是買基金的申請表,就覺得太快,不妥。於是告訴他,想多了解這兩個基金,再決定買或不買。顧問馬上告訴我,這只是申請表,他會給我我基金的資料,而我可以隨時撤回申請。我一聽,這可以接受,於是就簽了名。

當時走出他的辦公室時,心裡還是一直覺得不妥。於是,當晚就開始看顧問給我的基金資料。說實在,主要是一些宣傳資料,列舉了主要holdings,並沒有詳細報表,以及過去的業績。有一些失望,其實當時聰明一點,就應該發現不妥,及時抽身。可惜,我忽略了自己的直覺,相信別人過多,最終付出不小的代價。這是後話。 於是當晚打電話給我的朋友,想向她諮詢。認識朋友已經有幾年了,她是一位很熱心的人,比我大一些,我視她為大姐。我告訴她我的顧慮,主要有兩點:一是,對顧問不了解,覺得把自己的血汗錢交給他不放心。二是,感覺這個顧問不很聰明,從業時間又短,不知他的業績如何。朋友告訴我,她剛開始做投資也有同樣的顧慮。一年半下來,基本已沒有這樣的顧慮。一是,顧問並不是直接做股票,基本上他只需要尋找好的基金就可以了,聰明不聰明並不是太重要,太聰明反而或許不好。二是,她個人的態度是,應該相信一個人,除非這個人被證明不能被信任,不然會活得很累。然後朋友告訴我,顧問給她做的投資去年增值15%。當時聽了朋友的話,覺得同意她所說的第一點,不完全同意第二點。但是15%的增值很吸引我,因為之前我有買TD的幾隻基金,一年下來最好的一隻,只有7-8%,最差的一隻還虧了2-3%。最好和最差的都不是最一開始TD的銀行顧問所推薦的。她推薦了一隻TD income fund,我覺得業績不很突出,表現一般。於是詢問如何diversify。經過商討,決定再加一隻growth fund,和一隻foreign fund。我選了一隻Japanese fund做為foreign fund。一年之後,growth fund表現最好,Japanese fund表現最差。有了這個前因,就覺得15%相當不錯。當時是2000年初。說到這裡,在那一段時間做過投資的人,可能就會笑我當時無知。的確是這樣,2000股市泡沫之前,很多基金有20%或30%的回報。直接投資股市,回報更大。只可惜,當時我埋頭工作,對股市並不了解,對北美的投資金融知識更是缺乏。但是最糟糕的是,因為大學旁聽過幾們金融管理的課程,加上父母都有投資股票,且回報不錯,就自以為懂得挺多,所以沒有多方面諮詢其他朋友的意見,就決定跟這個投資顧問做。

兩三個月之後,買的基金就有5%的漲幅。於是在顧問的建議下,又買了年度最大限額的labour fund,5000 。到了2000年的5月,又多了一份500000的universal life 人壽保險,和一份20000的loan investment。在短短的6個月的時間裡,就給這位投資顧問簽了約30000的投資,加上500000的保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父母在當年5月,準備來探親,我需要留一些錢在身邊,於是沒有再在顧問的要求下追加投資。再隨後的幾個月內,股市劇變,我也很快自食其果。最最頭痛的就是做的loan investment,因為有所謂的margin call。就是說,如果用貸款做的投資,一旦投資的基金或股票的市值低於原貸款額的一定的百分比,銀行就會要求你歸回一部分的貸款,直到投資的市值不低於原貸款額的百分比。這個百分比一般來說,股市是90%,投資基金是85%。很快我就遭遇了我的第一個margin call。當時,父母正準備回國,也不敢告訴他們,怕他們會擔心,於是趕緊掏錢補上。現在想想,當時若告訴他們,最多挨一頓罵,丟掉3000塊錢。可惜,我聽從投資顧問的建議,並沒有斬倉。於是經歷了第二次,第三次margin call,最後到了不得不向在美國讀書,靠獎學金生活的男友借錢的地步。第三次margin call之後,專門約了我的投資顧問見面。當然,我的投資顧問那時恐怕已不勝其煩,因為據我所知,他的許多客戶都有借貸投資,也包括我的那位大姐朋友,只不過是借貸多少的問題,以及有無資產抵押。最後,終於見了他一面。當時,顧問告訴我,要麼我繼續hold,但不能保證有沒有下一個margin call。要麼,賣掉股票,當時大概已虧本5000多,然後歸還剩餘貸款。要麼,他幫我一個忙,把貸款轉成無margin call,但是要付prime+1.5%的利息。當時立即否定了第一種可能性,因為已被margin call嚇壞了。又不甘心第二種方案,短短幾個月,錢我一分未見,一分未花,只是一個簽名,就扔掉5000多。於是我犯了許多投資者都犯過的錯,認為股市不可能再壞了,一定會好轉,只是時間問題。於是我選擇了第三個方案。於是在接下來的三年,看着20000縮水成8000,最後還是不得不賣掉。三年的利息差不多都要4000。所以,我的一個輕率的決定,一個草草的簽名,使我失去了16000,還不算精神上的負擔。一個非常昂貴的教訓。剩下10000左右的投資也非常糟糕,大約失去70-80%。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這麼蠢,被人如此輕易的騙去幾萬塊錢。連我自己有時想起,都覺得象做夢。當然,如果我的顧問不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開始就向我推銷借貸投資,可能我早被嚇跑。當人心開始被貪婪占據,理智也就不存在了。而人的貪婪之心是生來俱有的。現在回想,當時一是,一開始投資的兩隻基金馬上就有漲幅。二是,朋友的推薦,說有tax上的優惠,又可以投資賺錢。朋友的說法和投資顧問的說法完全一樣。晚上算錢的時候,會越算越開心,仿佛看見錢滾滾而來,不用多久就可以退休。完全忘記,投資會賺錢,也可能會輸錢。年輕人的輕信,冒進和自以為是,在這件事情上,完全暴露。

這是投資部分的故事。當然,壞事成雙,人壽保險也有故事。不過,再講人壽保險部分之前,還是想先總結一下,投資得到的經驗教訓,不然那24000就白仍了。

第一個教訓,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千萬不能認為,自己什麼工課都不做,就只依靠投資顧問,除非你不在乎這些錢。投資顧問應該只是你的一部分的資源。你可以向他諮詢,但是你一定要有自主權。他所推薦的基金或者股票,只能是你最後做的投資的一個參考。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我什麼都要管,那要投資顧問做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提一下投資顧問的類別。其實,各大金融機構都有類似投資顧問一類的部門,所做的也就是幫助客戶管理投資。這一類的投資顧問,一般都收費。但是,要想成為他們的客戶,你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大部分人是無法享受他們的服務的。大部分人所能夠接觸到的投資顧問,多半是不收費的。那他的錢從那賺?從你購買的基金的所屬基金公司那兒拿錢。一般是0。5%-1%。而且投資顧問每拉一個新客戶,基金公司通常會給投資顧問一筆一次性獎勵。在這種體制下,投資顧問的回報並不完全和他替你管理資金的回報成正比。投資顧問所能選擇的基金就一定會受到基金公司的限制。而基金的好壞除了業績之外,還要看基金經理的commission,基金的sales type。有的基金是沒有任何種sales fee,這種叫no load。有的是買的時候要付sales fee。有的,sales fee是在賣的時候才付。一般不收費的投資顧問,是絕不會向你推薦no load種類的基金,因為他拿不到任何報酬,即使基金回報很好。投資顧問一般選擇的是back load,commission也不會太便宜的。因為這種基金給予投資顧問的獎勵或回報會稍高。投資顧問還可能更傾向於,向你推銷新基金,同樣的理由。而基金公司,也會為了推銷他的產品,而針對某些產品給予更多的優惠給投資顧問。當然,最後這些花費都會加到你我購買者的頭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顧問並不是,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為投資者服務。拿我的經歷來說,我是在三次margin call以及投資縮水一半之後,才開始做我早應該在投資之前就做的工課。於是才明白不同種類的sales fee,才知道還有無sales fee,和無commission的基金。在經過一些搜尋之後,向投資顧問提出,買一隻我看好的no load,低commission的基金。投資顧問百般躲閃,提出許多反對理由,但就是不提最本質的理由。最後,投資顧問說,你要一定要買,可以自己去銀行買,不必通過他。聽了他這麼說,我就問他,是不是我只能買他推薦的基金,而不能買我自己選擇的基金。如果不告訴我他不願買的真實理由,那這是我和他最後一次見面。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顧問吞吞吐吐,半遮半掩地說出了我早已知道的真相。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才知道我的這個投資顧問是如此不可信。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投資顧問推出收費理財服務。一般來說,收費投資顧問可能會比非收費投資顧問有更多的活動空間,給投資人提供更客觀的信息,但並不能保證他一定會。投資者仍然要小心,因為並沒有任何法律阻止基金公司支付獎金及回扣給收費投資顧問。我個人認為,投資理財行業需要有法律或行業規定,杜絕基金公司支付獎金及回扣給投資顧問,投資理財必須是有償服務,投資人才能更得到應享有的服務,投資人才能信任投資顧問。

第二個教訓,在決定如何處理你自己的錢財問題上,永遠信任自己多一些,信任別人少一些。

不要輕易把決定權交給一個你不認識的人。當你不了解這個人時,寧可信任他少一些,或完全不信任他,直到你有足夠的時間了解他。這個時間過程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五年十年。要多信任你自己的判斷力。以我的經歷來說,如果一開始,我就相信自己的直覺,那我也不會找這個投資顧問。我個人認為,如果當時我能繼續堅持我的標準,即從業當年的本地顧問,情況覺不會這麼遭。我粗粗算了一下,我前後一共損失了將近24000。如果,當初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顧問,按一年7%算,三年就是29000。而我也不至於年前買房時,就差一萬多,不夠25%的首期,不得不支付額外的幾千保險費。

另外,還有一點想提一下,就是當你向朋友諮詢時,你應該問一下你自己,就這件事上,他和你是不是有conflict of interest。其次,他是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如果是,他的意見可以多聽一下。如果不是,那你應該有選擇的聽。以我的例子來說,當時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我的朋友的feedback。她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投資經驗,並不知道其實她99年的投資回報遠沒有15%,並不象投資顧問所說的那麼多。後來,她找其他理財顧問核算了一下,大概只有10%左右。而且,這還不包括sales fee,如果她想賣的話。朋友對我所說的很多道理,其實都是這個投資顧問用來說服我朋友的,而朋友又是一個很trusting的人。所以,當我向她諮詢,等於向投資顧問諮詢。後來我又發現,朋友其實也是一個糊塗人。投資顧問經常會要他的客戶推薦朋友,這樣他可以儘可能地發展新客戶。對於在一定時間內,推薦較多客戶的一些人,他會給一些獎勵,比如說,遊樂園的門票,電影票,或現金,幾十到百把不等。我的朋友也曾拿過這樣的獎勵。當然,我比較了解我的朋友,所以知道她並不會做昧着良心的事。經歷了這樣一個投資顧問,唯一我可以少許自豪的就是,我從未推薦過任何一個我認識的人給他。當時,他要我推薦時,我就回答他,如果能把我的投資做好,不用他問,我自然會向我所有的朋友推薦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溫哥華的印第安圖騰
2005: 留美越久 回國越難?!
2004: 加拿大人的眼裡的中國人
2003: 感受加拿大的人際關係
2003: 移民之路不是滿地黃金
2002: 融不進日本又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把自
2002: 有感新移民中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