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一位老移民的加拿大生活感想ZT
送交者: davez 2002年05月19日23:36:4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想寫這篇文章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了。

一是從網上讀到許多新移民對加拿大的抱怨,甚至成了移民論壇上關於加拿大的主旋律時,的確希望能作為一位來加拿大時間稍長的老移民,也同新移民分享自己的感受,供大家參考。另一方面,受基督徒愛心的支持,我和太太除工作之外,這幾年一直從事華人新移民安頓的義務諮詢服務工作,接觸的新移民較多,不少新移民和已經安頓的“老”移民也曾建議我們將我們的感受與認識寫篇文章,提供給新移民。

但仍是一拖兩年多過去了。主要的原因,一是生活、工作太忙,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兩個6歲以下小孩的家要忙碌,還有為新移民諮詢的義務工作。二是新移民多有一個抱怨、牢騷比較多的適應期,即使是加拿大政府的A Guide to Living in Canada也是這樣告誡大家。因此覺得新移民發牢騷實屬正常,不必過分認真,隨着了解時間的加長和生活的安定,他們各自都會最後對加拿大生活有個客觀的認識。

今天之所以終於動筆,最直接的原因是“卑詩陽光”論壇“對加拿大生活的告知”一文中作者的一句話:“不知是否是成功人士不願來這個版面發表意見,還是不屑於提供信息給後來的人”。

一、我們的經歷

我是1991年4月離開的中國大陸。先在英國牛津大學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後。隨後我去美國夏威夷東西方研究中心工作,太太到加拿大McMaster讀書。一年後因太太在加拿大,我申請到加拿大Queen’s大學做了一年訪問學者。1994年5月我們一起到美國本土,我在威斯康星大學工作。1997年5月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至今。實際上我們移民到加拿大,也還只是五年不到的時間,對加拿大社會還遠談不上有充分了解。但同絕大多數中國大陸來的技術移民相比,我們也算是“老”移民了。因此文章的標題中就稱自己是老移民了。

我們移民到加拿大時生活的艱難,實際上超過了目前絕大多數新移民的想象。這主要的原因,一是當時北美經濟幾乎是正處於谷底,加拿大失業率達百分之十一點幾(現在是百分之七點幾),真的是打工的工都很難找。二是我決定移民後就改行,因為我的專業和教育背景在北美只能是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而這類工作工資低、工作不穩定。三是我和太太都不想穩定以後的工作是要受制於人的坐班制工作。這些社會與個人的原因交織在一起,使我們自1997年5月移民入境,直到1998年8月才開始走向生活安定。這十六個月應算是我們的移民適應期了,期間的艱辛,一言難盡。

1998年夏季,我所在的華人基督教會的一批中國大陸技術移民青年夫婦成立新移民關懷小組,我任組長。但由於當時向教會尋求協助的新移民十分有限,十月,我和太太建立“多倫多華人新移民之家”網站,開始為新移民安頓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提供義務諮詢服務。目前,我們大約每天回答20個左右諮詢電話、10個左右諮詢電子郵件。義務諮詢和我們理財服務客戶加起來,三年多來,我們面對面接觸過的大陸技術移民家庭約1500家左右。

二、多倫多地區大陸技術移民的基本狀況

那麼,這些我們有過較多接觸的技術移民家庭的現狀怎麼樣呢?我們一直想做一次統計調查分析,用數據來準確地介紹大家在這裡的狀況。但因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我們至今還未能將這一想法付於行動。這裡只能是根據我們義務諮詢和理財服務所掌握的情況,給大家提供一個估略性的參考。

總體來說,移民入境時間一年半以內的新移民,生活和收入還不穩定的占大部分。如果不包括Labour Work在內,可能還有60-70%的人沒有正式的工作。已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家庭年收入多在5-10萬加元之間,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過10萬加元的是極少數(可能在5%左右)。

但技術移民入境已有兩年以上的,則完全是另一番境況。大致說來,在這些移民家庭中,收入仍在5萬加元以內的約不超過20%;家庭收入5-10萬加元的是絕大多數,約占50-60%左右;收入10-20萬的約10-15%左右;家庭收入過20萬的約占5%左右。從市內區域分布看,大致是自東區、中區越往市外圍,家庭收入越高些。也即越往市中心,低收入家庭比率越高些。

以上的收入大致是以家庭主要實際收入為準。如家庭工資收入8萬另有5間房出租的,則按家庭收入超過10萬計算;開8萬加元雜貨店的,實際家庭收入按7-8萬算,而不是以其報稅收入為準。總的來看,移民入境兩年以上的大陸技術移民家庭收入,應該說已經接近或略超過加拿大居民的平均水平。

自1997年以來,多倫多地區大陸技術移民經濟實力的增長,是十分顯著和令人鼓舞的。1997我們到達多倫多時,多倫多還少有大陸技術移民,華人出租房屋的,主要是住在舊多倫多東區和中區的通過投親靠友和難民等方式從廣東、福建而來的非技術移民。北約克東部和士嘉堡區北部儘管華人也較集中,但當時主要是香港人和台灣人,他們經濟上多沒有要出租房屋的意願。但隨後的幾年,大陸技術移民隨着收入穩定也開始購房,並且多在北約克和士嘉堡區,離開了早期大陸非技術移民集中的東區和中區。而近一年多大陸技術在多倫多外圍的衛星城(大多倫多地區)購房的也在逐漸增加。這些外圍城市的房子由於新和大,價格不一定比多倫多市內低,但由於不便於出租,買主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收入才行。

三、為什麼移民論壇上的言論多貶低加拿大

移民論壇上有關加拿大的討論,不難覺得絕大多數都是抱怨和貶低加拿大的。在加拿大有多年生活經歷的移民可能多會認為這些討論過於偏頗,只是適應期新移民的發泄而已,不值得認真對待。事實上,加拿大只有三千多萬人口,卻能躋身七大工業國之一,多倫多也多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大城市,當然不至於象新移民說的那樣一塌糊塗。

但認真分析產生這種抱怨加拿大的原因,應該說對協助新移民安頓和認識加拿大會有所幫助。以下是我個人就這方面的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首先,應該說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對產生這種新移民抱怨加拿大的現象負有很大的責任,不管這種政策是對還是錯。加拿大允許在加拿大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移民入境,而且沒有找到工作就移民入境的技術移民占了每年入境移民的絕大部分。這些新移民入境後,不僅要面對語言、文化的適應,還要立即面對就業市場和經濟困難的雙重壓力,其艱難程度和生活壓力不難想象。這使得移居加拿大的獨立移民(技術移民)都有一個顯著而艱難的適應期。這個適應期因人的不同和因找到穩定收入工作的快慢不同而長短不一,短的幾個月,長的達一、兩年。

相反,如美國,沒有在美國接受過教育的技術人才移居美國,一般的過程是要在入境前先找到工作以H簽證入境,然後通過工作單位向有關部門申請勞工卡,最後才是申請移民綠卡。這樣的好處是使能移民美國的技術人才,不必面對過分強大的就業市場與經濟收入的壓力,政府也避免了補貼低收入新移民家庭的情況。但缺點是使不能事先在美國找到工作的技術人才很難先進入美國,然後再去拼搏。

對於想移民的華人技術人才,尤其是人仍在中國大陸並且沒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技術人才,權衡之下可能並不希望加拿大改變這一移民政策。但不管怎樣,這一政策的確是把移民適應與安頓的所有壓力集中到了移民入境後的那段時間裡,尤其是對哪些找工作有困難積蓄又少的新移民,壓力之大不難想象。

二是參與移民論壇中討論的多是準備移民來加拿大的“預備移民”或抵達加拿大時間不是太長的新移民。真正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些年份的移民較少參與這些討論。原因可能主要一是隨着移民安頓,生活興趣和關注重點轉移,老移民較少瀏覽移民論壇;二是老移民對新移民的過激言論抱可以理解的態度,因為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認為隨着生活安定,新移民對加拿大看法自然會回到客觀上來,不必去與之討論爭論;三是找到工作後的移民很少有時間去寫文章、參與討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