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傳統上華人以開餐館和洗衣店居多。新移民中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沿襲這條老路,孫大連的故事便是其
中一例。
孫大連可以說是我所採訪當中經歷最艱辛的一個。先是給人打苦工,省吃儉用,積攢下幾個錢,夫妻倆就開了個
雜貨店;繼而胼手胝足,慘澹經營,由小店做到大店,最後買下一家大型快餐廳。
這個過程殊不容易,它反映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和勤奮立業的頑強精神。
孫大連人很聰明,做生意有頭腦,但他顯然拙於表達,幸虧他的太太在口才上補了先生的不足。我們的採訪之所
以能夠有翔實的內容,恐怕要歸功於他們夫妻的合作。在國外當一個人的力量不夠時,家庭就成為開創事業,克服困
難所必不可少的支撐。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許多的夫妻店,夫妻公司吧。
在採訪當中,我還見到了他們在敘述中提到的那個曾經可憐孤獨的兒子。如今的他已經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大小
伙子了,在這個西方社會裡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想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長,心中該有多大的慰籍。“為了下一代”
是多少移民的一種精神寄託啊。
孫大連自述:
第一年的遭遇
我是八九年夏來加拿大的,當時國內的形勢根本就沒有現在這樣開放、這樣充滿機遇。周圍不少人出國去了日
本、澳大利亞,在這麼一片出國熱的影響下,我抱着出洋拼搏一番的想法,在沒有去成日本的情形下,就改辦來加拿
大。雖說國度遙遠,又沒有英語基礎,但也動搖不了我出國闖蕩一番的決心。
在我拿到簽證收拾一番後,告辭了家人,就隻身一人上了飛機。雖是第一次出國,可我的心情還算平靜。以前在
單位因業務關係,我經常出差去外地,出國不就是跑得更遠點兒?對於要去的新國度加拿大,我實在是說不上有任何
概念,總歸是一個西方國家,應該差不了哪兒去。唯一擔心的是我沒有英語基礎,不知道今後如何在講英語的國度里
生活。
到了多倫多之後,一些原在上海就聯繫到的朋友把我接到他們的住處。這是一幢離地鐵站不遠的公寓樓,外表看
上去還算過得去,可附近的地區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都有。我一去,他們就給我安排在和幾人合住的一層樓上。一
人一張床,分上下鋪,說是這樣人多大家分攤房租,可以省錢。我一人月租是350加幣。
我一去,感覺就不太好,覺得象是進了難民營。來了以後,也顧不上這許多了,要緊的是趕快找一份工打。因為
身上就帶那麼點錢,付了房租就所剩無幾了。這時候同屋的人告訴我,加拿大不比日本,生活節奏慢,消費水準低,
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又開始走下坡。我一聽心裡就有些懊悔,心想既然出來是想多掙點錢,而加拿大的形勢又是這個
樣,那就只能多打工,少花錢,錢掙足了就回國。
從一開始,我就通過朋友四處找工打,英語幾乎不會講,只能去干力氣活。我一做就做兩份工。通常是早上七點
出門去打第一份工,干到下午三點,然後趕到另一個地點去做第二份工,一直干到夜裡十二點。每天工作強度很大,
時間又長,為了能多點時間睡覺,補充精力,我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間隙。早上七點就要出門,我就在臨睡前先把牙
刷好,早上儘量節省時間。能多睡五分鐘對我都是很寶貴的。一出門,一路上我都是一溜小跑。到了地鐵站,人家都
去乘自動扶梯,我嫌它太慢,就沿樓梯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下去。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時,我就一手扶着車上的扶手,
站着打它一路的瞌睡。
我上午是在一家汽車零件廠幹活,他們回收舊車,然後把零件拆下來,再重新組裝。工人是在流水線上幹活,我
干的活是拆卸汽車剎車片。以前看過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想不到如今跑到加拿大干的活跟電影上的情景一模
一樣。每個人要不停地干自己那部分活,否則流水線上就會出現堆積。中間有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除了上廁所,我
都用來補我不足的睡眠。車間裡的長凳就是我的床,我豎直躺在上面,一閉眼就睡過去了。開工汽笛一響,我就馬上
跳起來幹活。
在工廠里兩樣東西我忘不了,一是時間走得出奇地慢,一分鐘覺得特別長,幹了好半天,一看表才剛走過五分
鍾;一是工廠的汽笛聲,那悽厲的叫聲,使我不由得聯想起舊社會,以前看過的那些形容舊社會的片子,那種感覺真
是象極了。
第一筆血汗錢
上午我在工廠幹完活,下午就去餐館打工。第一家打工的餐館是在多倫多靠近安大略湖邊的商業大街FRONT
STREET上的猶太人開的西餐館。這家餐館在多倫多很有名,內部的裝潢豪華氣派。我一去,被安排在廚房裡給一個
中國老頭當下手。這個老頭據說幹了有二十五年了,我幫他無非切肉洗菜之類的,開始,我沒覺得有什麼難干的。干
着干着,我就發現老頭幹事極其麻利,我怎麼趕,也跟不上他的節奏,看上去沒多少活,可怎麼做都做不完,忙得我
上氣不接下氣。到晚上吃晚飯時,我由於過度緊張勞累,竟把吃的東西全嘔了出來。晚上回到家,我這麼一個七尺男
子漢竟忍不住哭了起來。心裡知道這活太苦了,我實在勝任不了,可不幹活,怎麼能掙到錢呢?第二天咬着牙又去這
家餐館做,結果還是適應不了,我怕真的把身體干傷了,還是狠着心把這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工辭了。
後來去一家意大利餐館打工,先從洗碗干起。我英語不好,所以很少說話,但幹活捨得下力氣,又注意觀察,主
動找活來干。很快老闆喜歡上我了。但因工錢給得太少,我就提出想走,老闆只好加了我的工資才把我留住。這以
後,我只要想離開,老闆就加我工資。最後我還是決計要走,因為我的一個朋友也在這個餐館打工,他不太討老闆喜
歡,老闆有時找茬兒欺負他,我很同情這位朋友,看不慣老闆的做法,老闆要炒我朋友的魷魚,我就藉機和這個朋友
一道開了這家餐館。
為了節省錢和時間,平常我吃得很簡單。一般都是在周末把一周的乾糧全準備好。因為我是南方人,在國內通常
不喜歡吃麵食。在這邊麵包是最普及的食品,又方便攜帶,我就只好以吃麵包為主。為了保證必要的營養,我就一次
炒一大鍋肉絲白菜。因為天天頓頓都吃這種飯菜,後來,我一見這兩樣東西就反胃。周日打工連軸轉,一到周末,別
人都攜家帶口,三五成群出去購物、上餐館或到外面遊玩。我一個人忙完煮食後,就是給家人寫信。其餘的時間全用
來睡覺。一點也感覺不到這是在國外,真比下鄉插隊還要苦。那時在一起的中國人都知道有一個叫孫大連的上海人,
每天打兩份工,從不肯外出花錢,是有名的打工狂。就這樣拚死拚活干,過着非人的生活,一年下來我足足掙到二萬
五千加幣。這筆血汗錢成了我們後來投資生意的本錢。
第一間雜貨店
一年以後我太太帶着小孩也來到加拿大。我太太跟我從小住對門,可說是青梅竹馬。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年是我倆
頭一次這麼長時間的分離。她在國內也過得很不容易,一人要照顧兩邊的老人和我們那九歲的兒子。得知她和兒子要
過來,我是又高興又發愁,我一個人怎麼都好說,可加上老婆孩子這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就難維持得多。但不管怎麼
樣,一家人總應在一起,就這樣他們還是飛過來了。
有了家眷,原來的公寓是不能住下去了,我們一家就在唐人街附近租了一個地下室。我又去舊家具店買了一些最
便宜的二手家具,包括一張大床,和一張給兒子睡的小床,還有桌子、椅子之類的。地下室里只有一間睡房,廚房和
廳是連通的。我們把兒子安排在廳里睡,兒子就跟他媽抗議:“媽媽,我怎麼睡在廚房裡呀?”
那時,我還是起早貪黑去打工,兒子過來幾乎見不着我的面,我出門他還沒醒,我晚上到家,他又進入夢鄉。他
就對我太太說:“我來到加拿大怎麼還是見不到我爸爸?”我太太等我回家就跟我說起這件事。她問我,能不能少打
一份工?這樣可以多點時間和兒子在一起。我搖搖頭。他們過來後,我覺得生活的擔子更重了,怎麼能減少打工呢?
她又提出要我第二天請假陪她去辦理新移民手續,我知道她根本不認識路,又不會講英語,她自己去辦真是太難為她
了。可我打工是不好隨便請假的呀!沒辦法,我還得讓她自己去辦,我只是給她畫了張路線圖。
後來我們覺得550元月租的地下室還太貴,就又搬到另外一個房子房主把整個房子分租給四戶人家,除了我們
一家外,另外還有一對上海夫婦,兩個單身的北方人。我們一家三口人只占一間屋,廚房廁所大家合用。這樣下來房
租是420加幣。能省下100來元。基本上夠我們一個月的伙食費了。
我太太過來不久,她看我每天除了打工,還是打工,變得象個機器人,心裡很不好受。而她身體不好,去打工也
吃不消,每天在家裡與外界無法溝通,電視節目也看不懂,更覺苦悶。尤其到周末,其他的房客都高高興興地出去
玩、買東西。只我們一家人關在屋裡,那兒也去不了,一家人干坐着唉聲嘆氣,對前景完全沒有信心。我太太就很後
悔出來。我自己也想不明白,更沒法說服她。
平時我們很想念大陸的親友,但很少打電話過去,因為大陸的長途電話實在太貴。記得我太太過來的第一個春
節,她想跟她的父母通個電話,於是提前寫了信,說好時間。到了春節那天,我太太就利用費用最省的那段時間往大
陸打電話,不知為什麼線路總是占着打不進去。最後還是我岳母從上海打進來。當時是我接的,我說了兩句話,因為
怕說長了花錢多,就很快把電話掛斷了。我太太在旁邊一見我掛了電話,就火了,說我不讓她講電話是一點人情味兒
都沒有。當時我也忍不住發起火來。我們倆人就大吵了起來。我太太一邊哭着,一邊去找她的護照,說要馬上離開我
們回國去。我正不知所措,我兒子上前一把抱住他媽媽,不讓她走,說:“媽媽,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麼辦?”
我太太就說:“跟你爸爸!”“爸爸要打工,照顧不了我。”“你究竟想跟爸爸,還是跟媽媽?”我兒子很懂事就
說:“你們倆我都捨不得!”最後他們母子倆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場。
經過這場爭吵,我們倆人都感覺到光憑我一個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畢竟太苦,前途沒有保障。我們就商量
想用最初賺到的錢做點生意。但做什麼好呢?我太太就去請教生意經紀,我太太問人家有沒有小生意不用怎麼說話就
可做的?因為她擔心我們無法跟人講英語。對方說小雜貨店就屬於這類生意,用不着說太多話,而且投資還不大,建
議我們試一試。我太太回來跟我商量,我不是不同意經紀人的建議,只是從來沒做過生意,萬一看不准,把好不容易
掙的那點錢賠進去可怎麼辦? 我想再等等看。
後來經紀人給我們推薦了一家小雜貨店,店主是一對柬埔寨老華僑夫婦,店看上去有些破舊,但經紀人說店的地
段不錯,周圍是白人區。我太太去看過幾趟後,就下了決心,要買下這間店,她說:“你瞧這老倆口,也不通英語,
生意還能做下去,我看見老太太從口袋裡掏出大把的錢,肯定是開店賺的,咱們哪兒點比他們差?為什麼就不能
做?”經她這麼一說,我也就同意了。
但是我們獨家是買不下這家店的,這家店加上貨要價六萬加幣,我們當時手頭只有二萬五。看來只能找人合夥。
我們也知道與人合夥弄不好早晚會分手,但分手總比不做要好。後來經朋友介紹有一對北京來的夫婦有意想合夥,就
這樣我們各出一半的錢把店買了下來。可我的二萬五還不夠,幾個要好的朋友慷慨解囊,湊足一萬元借給我。這就是
我第一個生意的第一筆資金的來源。至今我都不會忘記這些朋友對我的幫助。
一回生 二回熟
店買下來之後,我太太和那對夫婦的女方去雜貨店打理生意。我這時候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是在一家猶太人的
電器修理行幹活。我以前就有這方面的知識,干技術活,收入也不錯,我就把原來兩份工減少成這一份工。白天,去
電器行上班,晚上,到店裡接替我太太。我太太要等我去了,她才能匆匆忙忙趕回家去照料一個人獨自在家一天的兒
子。我太太回去後,除照料小孩吃飯、睡覺以外,還要外出買東西、準備第二天全家人的乾糧、洗洗涮涮等。每天的
晚飯最早也要到八、九點鐘才能吃上。
說來我兒子也怪可憐,他一個人在家裡害怕,就把燈全打開,眼巴巴地等大人回來。那時候我的兒子才十歲,每
天一個人在家對着一台聽不懂話的電視機。肚子餓了,喝杯冷牛奶,在冰箱拿塊麵包吃。由於初來加拿大,還常常受
到別的小孩的欺負。每當他在電話給我太太哭訴時,我太太也忍不住眼淚直淌,說起來真是令人心酸。
雜貨店看似小,經營起來也不少事。就說進貨吧,最初我們沒有車,每次進貨都要求朋友幫忙。我認識的那些朋
友還真講義氣,他們看到我們敢於開店,就挺佩服,所以有事求他們,他們都樂於幫助。有時候朋友們沒有空,我太
太就只好自己坐車去提貨的地方,然後用手把貨拎回來。最辛苦是去進鮮花,要清晨四點鐘起來,搭人家的車去很遠
很遠的地方。去晚了,就拿不到新鮮漂亮的鮮花。
由於我太太店裡店外太操勞了,一天晚上她的腎結石病突然復發,疼得她死去活來。我當時也嚇壞了,好在當時
一對好心的鄰居夫婦一起幫忙開車把我太太送到醫院。在醫院,大夫給她看過後,囑咐她要在家至少休息一周。當天
正好是星期天,我就去店裡替了她一天。到星期一,我必須去上班。我太太在家只休了一天,就拖着病身子又到雜貨
店去了。
不久我太太開始尿血,她實在是太少休息,加上營養也跟不上,以及精神上、體力上的過度勞累。看到她的身體
這種狀況,加上我們和合伙人的關係也出現一些裂痕,我們就考慮把雜貨店的半個股份讓出去。其實生意上我們還是
賺到了錢,前後四個月,平均每個月我們各家都能分到二至三千元。後來這間店就歸了那對北京夫婦。因為當時我們
讓出的半個股份的開價要高於買進時的價,所以我們出讓後還賺了點錢。
過了些時候,我太太病稍好一點,我們又先後開過幾個雜貨店,一次比一次更有經驗。我索性把電器行的工辭
了,一家人全力投入雜貨店的生意。
這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那時聽說國內的經濟形勢特別好,我因此也考慮回去發展。先後回去過幾次,在國內也
賺了點錢,但比較起來還是不如在加拿大賺得多,加上兒子要在加拿大讀書,我們必須要有人留在這邊照顧他,為了
家人的長期團聚,最後我們還是選擇回到加拿大發展。
我們做得最好的店也是我們最後出手的那個雜貨店,原來的店主是韓國人。該店地處熱鬧的BLOOR大街上。
全盤生意拿下來要十萬加幣,另外月租金近三千元。我們憑以往的經驗知道這個店錯不了,只是覺得租金貴了點,又
經過反覆地核算,因為買生意不能只聽人說,一定要自己反覆核算,最後認為沒問題,才下決心買了下來。
這個店真是一門好生意,因為它地段好、貨色全,所以顧客上門的就多,生意源源不斷。雖說房租高些,但僅店
里的錄像帶租賃和發行彩票賺的錢就足以支付這部分開支了。這個店前後為我們賺了不少的錢。
第一手生意經
做雜貨店一類的小生意,遠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通過做你才知道裡面有不少學問。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
要多觀察、多比較,還要不斷在實踐中去摸索。還在我剛來打工時,無論是做餐館工,還是在工廠,我當時已經留意
看人家是怎麼經營的,從中了解到的東西對我日後的生意大有幫助。
開雜貨店對於大多數資金不太多的新移民階層可能是一個還可以進去嘗試的行當。因為你只要打兩、三年工,積
攢點錢就可以起步了。一開始資金不夠獨立開店的,可以參照我們當初的做法,與人合夥。雖然合夥生意最後差不多
都是不歡而散,但當一個好生意出現時,與其放棄,不如跟人合一下,等到散夥時,錢已經賺到手,經驗也有了。
但是,同樣是開雜貨店,有的店賺得到錢,有的卻不賺錢。這裡面的原因很多。我個人體會有幾點一定要把握
好:一是買之前的評估;二是店址所處的地段;三是進貨渠道。
很多人在考慮買店時往往憑表面印象,比如店的裝潢,還有陳列的商品。這些東西看是要看,但不很主要。以我
們的經驗,你需要反覆核算這個店的生意到底賺不賺錢,賺錢能賺多少。核算是要從有多少營業額、進多少貨、租金
是多少、開支多少,一筆筆算下來,算到最後,還要加入一點保險係數,也就是說做最保守的估計。如都搞清楚了,
那麼能賺錢還是賺不到錢就有依據了。日後只要勤力做,應該差不了哪兒去。這種計算的關鍵是看收支平衡,也就是
估出利潤有多少。而不能光看生意額。舉例來說,有的店一周的生意額可能有一萬元左右,但賣出的東西大部分是香
煙、大袋牛奶什麼的。這種店不一定能賺到多少錢,因為象香煙、大袋牛奶一類的商品是沒有多少利潤可賺的,但卻
很占營業額。所以,這種店就沒有價值。
地段也很重要。附近窮人多的店生意就難做。白種人多的地段生意通常會不錯,尤其是單身漢多的區域,比如大
學區附近。還有在工業區、大的住宅區,很多人不喜歡跑到遠處去購物,就會光顧雜貨店。以前,有些貧困區生意也
好做過,因為很多貧困家庭是領政府的救濟金生活,只要救濟金一下來,人們紛紛到店裡來購物,自然生意好。但近
年來,政府減少了救濟金的發放,所以拿救濟金大批購物的現象不多見了。即使地段好,要吸引顧客來買,你還需要
把店裡的貨色備全,吃的用的,品種越全越好。你缺少一兩樣品種,人家來了,看到沒有,以後就可能不再來。所
以,別為了省幾個錢,少進貨,而趕走顧客。
進貨渠道也有很多的門道,價錢相差很大。在每一類商品批發商中,每家總有幾樣貨物是最便宜的。每次我去批
發市場都要多走多看,反覆比較價格。我通常走進一個店,它的價格就能印在腦子裡,走一圈兒下來,就能判斷出那
家貨值得進。只要捨得花時間,喜歡多作比較,你可能就能為自己的店節省不少錢。更有意思的是我還在批發商之間
做成生意。一次我發現有一家大型超市的瓶裝冰茶飲料特別便宜,單價是8.99元,而別的批發商最便宜也要14.99元。
這樣我從這家超市進了一整卡車,以11.99元的價錢批給那些進價比我高的批發商,一轉手就賺了一筆錢。由此可見,
你要是把進貨搞清楚了本身就可賺到錢。
第一家西餐廳
雜貨店搞出名堂後,我們手頭有相當的資金就想轉行做別的生意,因為雜貨店畢竟是資金積累的過渡階段,而非
今後的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很清楚,只要是能賺到錢,什麼生意都可以考慮。很多人一有了錢就買房子,我們決定
先不買,我們覺得與其把錢押在房子上,還不如投在生意上能有更大的收益。
我們跟經紀人說了我們的想法,他幫我們物色了一陣子後,就來告訴我們有一家西餐館不錯,問我們有沒有興
趣。一開始,我們對開餐館還吃不大准,後來經紀人催促我們說,買不買沒關係,先去看了再說。這樣我就和太太一
道開車到了那家餐館。一走進裡面,看到有那麼多的顧客,餐廳里的氣氛挺不錯。我們馬上就有了好印象。我太太就
迫不及待想拿下這個餐館,她問業主出價是多少?業主是個老實人,他看我們沒有開餐館的經驗,就希望我們慎重考
慮,不要急於馬上買。我們大致上已有了主意,問到餐館的開價為35萬,我們就細細地核對了餐館的資料,覺得這個
價錢差不多,就不再猶豫把餐館買了下來。資金方面,我們自己出一半,另外一半從銀行貸的款。
餐館拿下以後,我們全力以赴,很快從門外漢變成了內行。這麼大的投資使我們一點都不能放鬆。我們從零開
始,通過多看、多想、多觀察,逐步摸索出一套實用的經驗。一上來,我們力求不動餐館原來的風格,廚師、服務員
都一概留用。因為這個餐館先前就辦得不錯,是個老字號,顧客流量一直很高,我們沒必要打亂這種結構。我們很清
楚,顧客進店不是看主人,他們是衝着食品、服務和環境,如果你把這些改變了,老顧客還高興來嗎?再比如,人家
走入餐館裡的洗手間,看見裡面不乾淨,馬上會想到新的業主管理不行。所以經營餐館,尤其是初期,儘量不要去改
動原有的東西,等到搞熟了,要調整也須一點一點地進行。這樣,我們在接管後,既能保住大部分的老顧客,又引來
自己的新顧客。
也不是沒有麻煩,因為我們是新老闆,原先沒有餐館的經驗,餐館的員工就想試我們一下。我們接手不久,他們
就提出加薪、加假期。他們以為我們不懂,其實,我們都做了調查,了解底細。但我們不擺架子,我們婉轉地向他們
解釋,由於剛買下餐館,我們手頭沒有錢。你們若都去休假,誰來做?要加錢,錢從哪兒來?如果你們做得好,餐館
賺到了錢,我們自然會給你們加薪的。聽到這番話,他們也就不再吭聲了。我們就是這樣,老老實實地把道理擺出
來。雖然我們的英語不好,雖然我們經驗不足,但有人情味。對於員工的缺點,我們儘量不過多地指責,允許他們自
己去改。漸漸我們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關係。我們現在有五個正式的員工,三個廚師,兩個收款員。因為我們經營
的是快餐,所以沒有專門的服務員。
不到一年,餐館的業務完全上了軌道。我們對員工也很放心,即使我們都不在,他們也會為我們負起責任來。在
餐館的開銷上,我們比上一個業主要節省得多,能省則省,能縮則縮。比如,我們把以前的一些舊設備換下來,僅電
費就能省下許多。在管理上我們更趨於有效。漸漸人員方面我們也做了調整,留下那些幹得好的,新進的員工都保證
了素質。經過小小的改良,餐館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一開始我們決定買餐館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還有人認為最多撐不過幾個月。現在大家都承認我們幹得漂亮,對
我們很佩服。不少人來找我們,要我們也幫他們物色一個類似的餐館。
好一個移民夢
走過了七、八年,經歷了不少的風雨坎坷和苦辣酸甜,現在可以對自己有一個交待,生意上比較做穩了,生活上
也改善了很多,和初來時相比真是有天淵之別。現在感覺也安定多了,不象初來加拿大時,有種飄飄蕩蕩的感覺。看
看那些和我們同期過來的大陸同胞由於種種原因,有的還沒走出我們剛來時的境況,有的還在給人打工,有的失去工
作。我們如若不選擇走自己的路、不硬挺過來,說不定也是這般處境。現在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句話的
含義。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是沒有退路,退回去就等於宣告自己失敗,這也是需要勇氣和信心的。而對於未來,我們
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一點也不敢有任何放鬆的感覺。
移民過來的人,既然是出來了,就要面對現實,定個方向。讀書也好,打工也好,將來都有發展。如有資金,不
妨從小生意做起,不要以為不起眼就不做。有的人認為做雜貨店不如開咖啡店,其實不見得。雜貨店名字聽上去不那
麼好聽,但通常它的收益會好過投資要更多的咖啡店。你從雜貨店做起,賺了錢,照樣可以做別的生意。我們的經歷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我們是吃苦走過來的,所以對朋友,對國內出來的人都真心想幫他們。有很多人找我們取經,我們都毫無保留地
告訴他們我們的經驗。採納與否是他們的事。其實我們的經驗也是用錢“買”來的。當初我們是所有新近從大陸來的
人當中第一個開店的,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打聽打聽、取取經。一切都是憑自己的判斷。正確了就賺錢,失誤了
就賠錢。我們也很想得開,做生意總是有賺有賠,只要吸取其中的教訓,偶爾虧一點也是正常的。不要一有挫折就退
縮。只要自己認定了方向,就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我們給別人的幫助也從來不要人回報什麼。雖然對於我們所經歷的
一切,人們的說法褒貶不一,我們卻一點也不以為然。因為我們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憑着堅韌不拔的毅力走
過來的。
前不久我還去看望過第一個雜貨店的原主人,當初這對老華僑夫婦因為要回柬埔寨而把生意賣了,而今,他們又
回到加拿大,可已沒有了自己的生意,不得不再給人打工,過着清苦的生活。這就是西方社會的現實。
生意上打了翻身仗後,我想趁現在還不算老再多干它幾年,積累更多的資金,好投資其他的生意。我還打算再過
若干年之後回上海投資,好為上海解決一些勞動力就業問題,報答我曾經生活過許多年的故鄉和那裡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