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回國最想介紹的是,加拿大的義工制度。
2010年加拿大的溫哥華要舉辦冬奧會,呼啦一下貼出要招25000名VOLUNTEER(義工),顧名思義,全是免費白干的噢,不過不用擔心,到時一定招滿。
翻開報紙,廣告欄里儘是招聘各種義工的信息,什麼照顧老人,殘疾人,家庭教師等等,還有各種臨時集會的義務現場幫忙。這些工作多是公益性質的,如果餐館缺人用這一方式,估計沒人真傻到那步。
義工組織也隨處可見,比如埃德蒙頓就有上百個不同的義工組織,分布在各個社區。平常可能不見蹤跡,但一到周末大小活動節日,但凡需要有幫忙的,這些組織就開始散發郵件,廣為召集,應者雲集了。
義工已經成為加拿大人的一種習慣,有法為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明明白白寫在人家憲法裡呢。這裡的孩子從小就接觸義工,長大了第一份工作可能就是義工。
為了體驗一把義工生涯,我也報名社區義工工作,首先填寫意願表,然後接到面試電話,足足詢問了兩小時,估計是我工作生涯中最長的一次面試了,問到我為啥喜歡青少年社區服務時,我說因為我過去做過此類培訓服務,面試官還要我舉例說明。我大概講了一些咱們如何組織幾千人比賽的事情,把她聽得眼睛都瞪大了。當然,這類青少年服務完全是針對社區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費的周末培訓,內容包括如何理財,如何生存訓練,如何處理與父母關係等等,每次會經常邀請SOCIAL WORKER社會工作者,來作些圖文並茂的講座,因為時間與我學習的時間不衝突,每周六的下午我都可以前去幫忙當“孩子王”。實話實說,真的是一杯免費咖啡都沒有的噢,但這個項目已經整整十年了,不知歷經幾代VOLUNTEER 的努力喲。
當然,正規的義工有各種記錄,還要經常讓雇主填寫義工回饋表寄給義工組織。也不能說做義工真的“一無是處”,北美500強前的企業面試,都十分看重應聘者的“義工”經歷,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應聘者愛心和回饋社會的一種體現。在同等條件下,有“義工經歷”的德高一籌,優先聘用——跟我們講德才兼備一個道理,只是在這裡,“德”是用“白做工”的汗水和時間實實在在來累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