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醫學博士創業美利堅 |
送交者: 張桂萍 2003年02月04日15:20:0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這對看似平凡卻不尋常的博士夫妻分別叫陳治年和龍泳州,他們創業美利堅的成功歷程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迪。 9年拿下醫學博士 1987年,同屆的陳治年和龍泳州從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分別進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和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做醫生。兩年後陳考取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讀博士,次年龍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醫學部。他鄉遇故知,兩人很快在異國他鄉建立聯繫並最終發展成相互扶持的恩愛夫妻。 龍泳州說,在緣分上他們很幸運,但在求學創業上兩人就沒那麼一帆風順了。兩人雖然在國內就取得了碩士學位並都有從醫經驗,但美國考執業醫生的競爭程度之激烈還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通常來說,美國本土的大學生要結束4年本科學習,並在所有科目成績取得“A”分後才有資格報考醫學院,再讀4年醫科後,他們還得經過3-5年的住院醫生考核,許多本地人30多歲了才算是真正的“醫學畢業生”———這樣的競爭環境對這對“過江龍”夫妻來說,考驗可想而知。他們說,讀博士並考取臨床醫生執照的那幾年,艱難程度無以言述,“外國人”難適應的“語言關”已是小兒科,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國內沒有的從基礎到臨床所有標準化的考核。之後的住院醫生申請淘汰率更是高得驚人:一些大醫院的招聘,收到的申請表可能超過1000份,其中300人會“幸運”地獲得面試機會,但最終院方可能只要20人。做住院醫生的壓力和高強度訓練更是遠遠超過了國內。許多“外國人”甚至“本地人”都因不能堅持下來而半途而廢。他們倆一路互相扶持過關斬將,終於順利畢業考取了夢寐以求的“執業醫生資格證”。要做就做得最好,中國人不服輸的勁頭又令他們雙雙拿到美國醫界的最高學位———醫學博士。巔峰之路是漫長而艱辛的,他們夫妻分別為此付出了7年和9年時間。 日夜三份工開創財富路 成功之路永遠只在進取者的腳下延伸。“紐約是天堂也是地獄,你愛恨的人都可以將其送去”。陳治年說,他在美國的創業經歷遠比《北京人在紐約》的劇中情節還要真切艱辛。1996年是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在經歷了長期的住地下室、開破車等“窮學生生活”後,他開始“英雄”奮起:這一年他拿到博士學位,同時在兩家大醫院做夜班急診室主治醫生、在紐約創辦了第一家私人診所———急診室收入很高,足以支付他初開診室的負債。但他整個人都要處於“車輪戰”狀態,一晚上在醫院要處理30-40個病人,早上回家已是筋疲力竭,只能和衣躺在地上等着分分鐘可能來到私人診所求診的病人———幾十個小時不能睡覺已成常事,體力、精神消耗達到極限,可是他終於挺過來了。他的精湛醫術和無微不至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尊重,他的私人診所病人從最初的30人,逐月遞增到60、90、150等,直至現在每日保持50-60個病人。業務的發展令他很快開了第二家診所。夫人龍泳州更不甘示弱:8年間生了三個兒子,拿到博士學位,在大醫院任職,自己還獨立創辦了一家醫學美容私人診所。 “富”了不忘報效祖國 陳、龍夫婦說,自他們做醫生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深深信奉一句美國俗語: “Beingagooddoctorfirst,moneycomeafteryou!”(先做一個好醫生,財富自然跟着來),以高級別的職業和道德操守要求自己受惠的不僅是他人。陳說美國大眾非常看重醫生的“仁愛”之心,醫生收受紅包和拒絕給病人施治更是天大的罪惡,可能會由此被終生剝奪十幾年努力而來的行醫資格。就是因為國內醫療界存在這類差距,他們認為,作為祖國培養、成長起來的海外學子,回國報效祖國,為提高祖國的醫療水平“做點事”是責無旁貸的事。 事實上他們已邁出了第一步。去年,陳治年偶爾從國內著名醫學專家鍾南山那裡獲悉,一些考取廣州醫學院的學生因為家貧面臨失學,於是,他在美國發起建立一個助學基金,希望能夠助那些優秀的“窮學生”像他那樣走上一條治病救人之路。
陳治年:廣東人,1982、1987年分別獲取廣州醫學院學士、中山醫科大學碩士學位,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了兩年外科醫生後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1996年獲美國醫學最高職稱———醫學博士,同年開始在美國大醫院任主治醫師,至今已在紐約開辦兩個外科私人診所。 龍泳州:廣東人,1982-1987年連讀中山醫科大學本、碩士,1990年考取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醫學部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職美國大醫院主治醫生,另開辦了自己的皮膚美容科私人診所。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