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人生加拿大 |
送交者: 林偉健 2003年03月15日18:33:54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踏足加拿大,故國情懷 三月里的加拿大,冰雪初融,乍暖還寒。踏出加航班機,在着陸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前的一刻,我和妻不約而同地舒展一下筋骨,貪婪地深吸幾口純淨的空氣。 溫哥華機場日復一日地上演着新移民抵埠這一幕。今天,健和菲,從這裡展開人生嶄新的一頁。 我們來自繁華的中國廣州,都有着相當不錯的工作。多年來——從借錢的大學階段到自助的上班一族,酷愛旅行的我倆馬不停蹄走遍了神州大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次次的旅途陪伴着我們成長,不但練就了些攝影、文章和詩詞的粗淺功夫,還學會了獨立、溝通和相處的人生之道。 有一天,我們幻想移民來加拿大。最初的動機單純得可笑——有加國護照就可以自由通行世界!這個決定的堅持使彼此腳下的路延伸到了楓葉之國。於是,我倆令人吃驚地放棄了原本平坦的職業生涯,嘗試一種全新的人生體驗——當加國新移民。 出國前,我們在婚禮上,精選旅途照製成VCD播放,展示我倆用雙腳丈量大地的成果,令人十分艷羨。字幕是自配的一首詩《遊歷江山》,概括出所有足跡: 天涯海角落日晚,寄情山水行吟間。皇城千古訪龍脈,絲路萬里走關山。 長江三峽雄奇險,東方之珠夜闌珊。西子湖畔兩心印,學業有成青春揚。 九寨碧影映玉盤,南澳浪濤拍海岸。鷺島和琴踱幽徑,攀天勇闖雪域艱。 稻城金秋馬背賞,麗江教我樂忘返。尋夢江南枕水鄉,璀燦明珠上海灘。 大興安嶺林海漫,中秋賞月長白山。黃鶴樓上圖振翅,把臂同游天地間! 當空客飛越太平洋,徐徐降落時,手中的日記仍是千頭萬緒,滿腦子的故鄉情懷難以擱舍,我們卻已被眼底下遼闊美麗的加拿大深深吸引住了。這裡,將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情迷溫哥華,雪山有感 初抵溫哥華境,觸目皆連綿的雪山,橫亙起伏,蔚為壯觀。真難以想象,在城市裡竟可以有如斯美景! 四月,我們參加了春季洛磯山脈之旅。一連四天穿行於哥倫比亞與洛磯兩大山脈,路邊、湖畔、遠處皆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如此壯闊之勢,中國境內的似難以相比。 然而,途中雪山看得多了,我們反覺得其來之太易,竟沒有了久盼的激動。 記得在大陸西部旅行,壯麗雪景絕非唾手可得,象稻城神山、海螺溝冰川、西藏珠峰或雲南梅里雪山等,遊客幾經艱辛深入險地,還須加點運氣才可窺冰山真容。但每當我們一路祈禱着攀山涉水得以接近雪峰時,那種終償所願的激盪心潮實難以言狀。仿如一名攀岩好手,憑不懈努力攀上山巔,其滿足感與征服感絕非乘坐直升機抵達所及。 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憶嘆“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回程中,望着車窗外近似伸手可及的雪山時,我們深深懷念祖國遙遠神秘的雪山,那是令人付出艱辛後又能飽嘗勝利感的終點。正如人生,須有自己真正的汗水才會有甘甜的收穫。我們知道,這其實是一份故國情懷在作祟。 也開始愛上加拿大的雪山——它們讓我們加深了對一個人生真諦的認識;從而更加倍熱愛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之後,在溫哥華,我們初嘗到沒有工作和學習束縛、隨意玩耍的感覺。這種感覺當然妙不可言,我們無法自拔地每日“醉生夢死”於山水田園間:雪山滑雪、森林探險、沙灘漫步、渡輪越洋、鹿湖划艇、古蹟尋幽、月夜釣蟹、爬山看海、登門訪友、滿街賞櫻花、海濱看焰火,還有打網球、看世界盃、下飛行棋、打“拖拉機”…… 直到有一天,菲收到卡加利大學Haskayne商業學院今秋的錄取通知書。我們才收拾心情去卡城。畢竟,讀書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想起幕幕多姿多彩、無憂無慮的悠閒度假式生活,終於要說聲“暫別了”。臨別時依依,於是調寄了一首詞《採桑子》作2002年溫哥華生活寫照的紀念: 碧空萬里映山青,水天一線。閒雲幾片,多情海風撩人面。 竹籬半掩村舍靜,小隱田園。草色入簾,葉落花開聽雨眠。 遊學卡加利,陋室德馨 生活在卡加利,雖仍有這份閒情,卻欠缺了那點詩意。為了攻讀UC明年的課程,每天,我在“家徒四壁”的柏文深居簡出,只與書本為伍,隨便吃着不太“新鮮”的飯菜,相機成為了“收藏品”。 住所因離卡加利大學很近,被我戲稱“咫尺書齋”,並為之作賦,以記重拾書包之苦: 萬里飄洋任生平,咫尺天涯競功名。 寒窗不覺又破曉,孤燈一盞到天明。 日子清苦但精神富足——這一向是我們都樂於接受的生活方式。因為深信,在不久的將來,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又會拋下手中的一切,挎起背囊和相機,去遠方想去又未去過的地方——管它在地球的哪個角落! 這個密度還不算太大的小區全是低層木屋公寓,住着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年青人,估計多是附近兩所大學的學子;至於同胞則極少。彼此之間尊重守禮,和睦共處,相逢又何必曾相識。我們家在其中一棟的最頂層——四樓,註定要“冬涼夏暖”;不過,天花板頂上將再無別人的踏步聲,只有風吹雪花飄落的節奏和樂韻。 面向着西南方向、落地玻璃窗外,我們擁有一個空蕩蕩的大陽台。晴天時,紅日西斜成為了每日一景。伸手出去,便可輕易地與一棵針葉松親近。夏天,它為我家擋着“西斜熱”;冬日,它會時刻提供一身樹掛景色。說不定還隨時蹦來一隻小松鼠作客呢! 頗懷念溫哥華的住所,因門窗正對着北面終年積雪的連綿山峰——雖然至今我們還未能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 眼前,這棵大松樹成為了陋室的一位新夥伴。我們毫不客氣地將它當作“自己友”,並以“異客松” 命名之。與祖國“迎客松”的曲折堅韌不同,它有着筆挺正直的腰杆。藉此,聊寄異鄉過客的遊子情思,並親身延續着中國人《尋找他鄉的故事》之最新版本……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我們跑到Wal-mart,買了盆小文竹放在電腦旁,再掛盆弔蘭在天花。哈,一下子斗室生輝,翠意盎然,頗有幾分君子自命清高不凡之氣。 偎依在洛磯山脈東側的卡加利天氣寒冷,夏季只有短短兩個月不到的光陰,聽說冬春季可達零下三十度!我們這兩條來自中國南方的“熱帶魚”素喜游來游去,到時怎麼辦呢?朋友教曰: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嗯,OK! 秋季學期甫至,菲每天忙於應付充滿挑戰的MBA課程,連首個在外國的生日也是簡單地渡過。我想不出送什麼禮物給她,唯寫了副對聯《春華秋實》,記下她在廣州和卡加利兩個讀書生涯的里程碑: 四年不釋卷,窗外朝朝彩霞。抬頭見:紅妝滿羊城,木棉織出青雲徑。 十載又提筆,門前寸寸綠蔭。放眼望:漫影舞加國,楓葉鋪就錦繡路。 蝸居新處,苦中作樂,姑校顰知足常樂的劉翁,以《新陋室銘》自勉,雖“無絲竹之亂耳”,卻有“案牘之勞形”…… 每一天,“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因為四周太清靜;“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因為我們有互聯網,還有一班雖不能見面卻時刻心意相連的好朋友,天涯若比鄰。 中秋節思親,外國月圓? 出國後迎來許多個“第一次”。而“第一次”在異國此地歡度中國人第二大節日——中秋節畢竟有點不是滋味。卡城華人不多,節日氣氛淡薄,傳統食品更少得可憐。 遺憾卡加利沒有火紅的楓葉,幸略帶蕭瑟的秋風將搖曳的樹葉吹得一天比一天黃,金秋季節雙眼倒也不算寂寞。街上河邊,隨處躍入眼帘的是滿躺在青蔥漸逝的草毯上的歸根落葉。 佳節到,更令我們想念祖國和雙親。今兒個要天各一方賞月了。難道真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我們有些茫然。一份依戀惆悵的深情,無法抒出胸臆,聊以詩詞、散文寄意: 調 寄 《 卜 算 子 》 銀 影 照 離 愁,明 月 寄 團 圓。最 是 醇 香 中 秋 夜,夢 里 把 家 還。 涼 風 吹 酒 醒,天 涯 不 覺 遠。今 宵 玉 盤 且 作 鏡,得 見 故 鄉 顏。 月色似水,姣潔如銀。輕撒在地上的影子襯照出遊子的點點離愁。當空一輪明月,寄託着團圓的思念。又到中秋節,綿綿醇香的氣息最令人心馳。夢裡,好想回一趟家。 忽而,清涼的秋風吹拂,迷朦中醒來——自己卻身在異國他鄉。其實天涯萬里並不遠啊!在這八月十五夜,且將又大又圓的玉盤當作鏡子,看看故鄉和親人的容顏,於願足矣! 中 秋 四 海 中 秋 樂 升 平,你 方 賞 罷 我 方 迎。 芋 香 餅 甜 瓜 果 熟,燈 籠 點 點 笑 銀 鈴。 佳 節 念 親 游 子 情,自 是 故 鄉 月 最 明! 團 圓 夜 盼 團 圓 日,邀 祝 天 涯 杯 酒 盈。 中國人的中秋節,四海一片歌舞昇平。故鄉那邊已賞完月了,我們這裡才是十四“迎月”之夜。多麼遙遠的時差!往年此時,豐富的美食琳琅滿目,教人垂涎。大街頭小巷尾,晃過點點燈籠,偶然一兩盞火滅了,孩子們的笑聲如銀鈴般飄來…… 佳節一到,遊子最是思念親人。心底里,故鄉的滿月也總是最明亮無暇。在這人月兩圓的中秋夜,盼望着下次團聚的到來。遙隔着天涯,舉杯祝句:親人好友皆安康。 寫罷擲筆,柔腸寸斷,眼眶中隱約湧出淚花,渾圓的月亮漸漸模糊…… 即使再懷念故鄉,我們也要面對現實地在加拿大找工作、生活下去。這片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土地正歡迎新移民去耕耘,無論以何種方式。在這英語世界裡,熱愛中國文學的我,也必將永遠保留自己的一片天空:縱情山水,馳騁文字。這是我作為一名中國人的信念。 我致電《加華報》想投稿,編輯女士婉轉地答道,《加華園地》篇幅有限,且已有專欄作家定期供稿……語畢安慰我大可將文稿寄去一試。我於是將以上兩篇中秋詩詞連散文寄去。出乎意料的是,兩文竟幸運地獲《加華報》厚愛,該欄經特別排版、擠出空間,將拙作分別刊登在1108及1109期《加華園地》中。 我大受鼓舞。想不到在距離中國如此遙遠的加拿大卡加利,一顆熱愛文學的心得到了認同。若然自己一些旅途、人生的閒文散墨也能帶給人以欣賞的價值,夫復何求哉? 於是,我連夜挑燈“爬格子”,將移民加國後的心路歷程和自詡詩意的人生匯成此文,冒昧參加“第一屆卡城中國學生學者徵文比賽”。心存一念:但求中文文學能在他鄉續放異彩,縱使傾儘自己的綿力,也壯懷寬慰。 第一次在祖國母親的生日時離開她的懷抱。僅以此文向熱愛的偉大祖國獻上一份生日薄禮。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2: | 在加拿大生存的確很難 | |
2002: | 加拿大健康保險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