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 :移民十年 再闖前路 |
送交者: Ning 2010年01月04日18:22:1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移民十年 再闖前路 《加拿大都市報》都市長周末 第一期 1月3日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劃上了句號,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波移民來加十年的一個當口。十年彈指一揮間,這是多少旅加華人刻骨銘心的十年!這批新世紀的移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書寫了新世紀的移民史,十年的歷程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奮鬥的輪迴。當2010年第一天的太陽升起的時候,這些剛剛舒緩了一口氣的老移民,回首自己十年移民歷程,內心感慨萬千:移民生活改變了自己。這種改變不僅是生活、工作、家庭和環境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個人心靈的變化。移民史其實是移民心靈史。在新年的第一天,在回顧過去的同時,他們也要展望未來。未來,又是一個新的抉擇:是繼續自己的技術工作,還是轉為管理工作?或辭掉工作,自己創業?或回到經濟蓬勃發展的祖國大幹一番?或南下美國尋求發展?老移民們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煩惱,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選擇。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前,10年老移民何去何從?原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常說:跟隨自己的心。我們採訪了三位移居加國10年左右的老移民,看看他們此時此刻心向何處? 故事一:我找到了精神歸宿 1999年是個冬天,那是互聯網泡沫的冬天。大連的BILL先生恰恰又是在臨近冬天的這個冬天,獨自一人登陸溫哥華。 詩人說: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但BILL的那個春天來得卻很遲。這是對他心靈的嚴峻考驗。 經濟蕭條,用工減少。進入冬季,又是招工的淡季。而1999年又是大陸人移民加國的第一個移民潮,僧多粥少,溫哥華的冬天又加上了一層霜。BILL一個人,與遠在國內的妻子、女兒天各一方,他怎樣在異國他鄉熬過這個嚴冬呢? 如果不移民,在中國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對生存問題產生切膚的體會。這是大部分天之驕子的共同感受,BILL也不例外。 我就像個無頭蒼蠅(小標題) 落地不久,BILL到外面開始了找工的歷程。現實讓他心裡的落差很大,他甚至幾方面都感覺不順。移民加拿大前,BILL是遼寧省外貿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經常出國考察或談業務,英語也覺得非常好,而且專業知識、外貿經驗都不錯。可是,他發現,溫哥華的外貿公司規模都很小,大部分是一、兩人的分銷公司。這樣的公司要求職員對當地環境特別熟悉,還要會開車。這兩項當時的BILL都不具備。他原以為,移民加拿大做管理、外貿或IT的工作都是對口的,可是,BILL發現,加拿大公司要求的技術特別專,應聘者的技能要跟公司所需要的技術要求完全一致,才有可能被僱傭。他們希望你一上崗就為公司賺錢,而根本不考慮應聘者的潛能或者你這個人整體素質如何。BILL屢屢面試碰壁,他於是抱怨:加拿大的老闆為什麼這麼沒有眼光呢? 生存是第一位的。為生活所迫,BILL轉而去找體力工。可是,他發現,即使是體力工,當時都很難找到。幾經周折,找到了一家漁廠工作。老闆看BILL個頭比較高,就讓他做砸海膽殼的工作。他一看老闆給的笨重工具就傻了眼,說這工具兩千年前就有了一點也不過份。一天下來,書生BILL累得筋疲力盡。加上為了提神、補充體力,工余喝了太多咖啡,晚上回到住處,BILL根本睡不着覺。他挺了10天實在挺不住了,心情極壞。當時發生了一件事,讓BILL徹底辭工。這家工廠操作不規範,用自製的土吊車搬運貨物。當BILL正在幹活的時候,土吊車的繩索斷了,重重地砸了下來,轟的一聲落在BILL的身旁。BILL大驚失色:這麼重的東西要是砸在身上,不死也得殘。BILL驚魂未定,覺得這不是人呆的地方。他於是辭去了在溫哥華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往國內打電話還不像現在這樣方便,即使通了電話,也不能講不好的情況,怕家裡人擔心。心灰意冷的他真想打道回府。可是,想想國內的好工作已經辭了,為了孩子已經走到了這一步,BILL告誡自己,咬牙也得挺住啊。BILL說,想想當初的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似的,一切不得章法。 教會給了我莫大安慰(小標題) 失去工作的BILL內心特別苦悶,他真想找個知心的朋友訴說。有人跟他提起了教會的事。不久,一位朋友開車拉他去Marine Way上的一個台灣人主持的教堂去聽了一場見證會。從這場見證會開始,基督教影響了BILL以後的生活。見證會的情景BILL至今還歷歷在目。一位牧師的宣講至今還影響着他:天上的鳥也不種,也不收,上帝尚且養活它,是因為有神的保佑;神知道我們的需要,我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人在困難的時候,不要絕望,一扇門關上了,上帝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所以,不要為明天擔憂。 在隨後沒有工作的日子裡,BILL經常去溫哥華救世軍教會見朋友。在教會裡他找到了內心真正的平安和喜悅。因為沒有車,BILL在生活上也得到了教會朋友的幫助。來自香港的基督徒林先生還經常帶BILL去郊外散心,幫助他排解苦惱。 四個月後,也就是2000年1月,經朋友介紹BILL找到了一份印刷廠的正式工作。雖然有了工,但BILL的生活質量並不高,他依然住地下室。他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專業工作,於是,就在業餘時間去BCIT選修了些課程。2001年,BILL終於找到了一家通訊公司的專業工作。幹了一年半後,在911後的大蕭條危機中他沒有倖免。 BILL回憶,911後的經濟蕭條很厲害,他認識的很多專業技術人員都紛紛被裁掉。"一跟朋友通話,那邊就說自己剛剛被裁員。後來就輪到了我。"過了半年多,BILL又找到了一家通訊公司的專業工作,在隨後的7年多時間裡,雖然換了幾家公司,但一直從事通訊專業工作。他現在在本拿比一家西人通訊公司做技術工作,妻子在本拿比一家化學實驗室做技術員,女兒已經上西安大略大學二年級了。 移民的歲月里,教會對BILL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個人的性情也改變了很多。移民加拿大後,他從一個時常困惑、想不開、愛生氣、上火的人,變成了一個生活有目標的人。“我的目標就是做我自己,神給了每一個人一個獨有的purpose” BILL說,自從他有了信仰之後,生活就有了方向。不會再追逐社會潮流或趕時髦。BILL還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如果你真心去做,你的經歷都不會白費。只要是用心做的,都是有用的。 對於個人職業的發展,BILL近年內心也起過波瀾。提起過去,他苦笑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他雖然嘴裡這麼說,可是,他的內心深處也多少有些無奈。他說,信仰宗教了並不等於不做事,他也曾有過自己創業的衝動。經過一年來的調研,還參加了幾次創業座談會,他最終決定放棄。他說,現在重新做貿易非常難,主要是出來年頭久了,國內的人脈已經斷了。 在新年來臨之際,46歲BILL經過認真反思自己,決定繼續老老實實幹技術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靠自己的技能過恬淡、和美的生活。 BILL石先生問答: 問:你對移民加拿大後悔嗎? 答:不後悔。因為我找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我來加拿大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精神的歸宿。 問:你來加拿大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從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變成了一個受洗的基督徒。 BILL石先生對新移民想說的話: 多去了解加拿大社會的精華。加拿大特別是溫哥華可能不是最好的幹事業的地方,但是你的事業並不是你生命的全部。想想過去的苦,我看得很淡。生活就是一個態度,成功來得容易去得也快,只有經歷了挫折才知道珍惜和感恩。現在的新移民比十年前登陸的新移民經濟條件要好得多,但肉體的溫飽並不能解決精神上的煩惱和困惑。我認為加拿大已經提供了滿足大家追求精神需求的條件,祝新移民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並為社區奉獻我們的關愛。 故事二:電腦工程師的美國夢 從西雅圖開往溫哥華的高速路上,他駕車隨車河高速行駛。警車把他攔下了,問: “知道為什麼攔你嗎?” 他平靜地回答:“我超速了。”警察問:“你不知道超速違法嗎?”“我不超速,後面的車就嘟我。我明知道超速,我也得這樣開。”他回答。警察看這人這麼誠實,就說:“那你下次注意了。” 他愛思考,他想把一切都想得明明白白。他習慣於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然後去執行。他單純的個性告訴接觸過他的人,他似乎骨子裡就很美國。 2009年8月,已經移民加拿大10年的39歲上海人姜先生舉家南下,帶着妻子和兒子從溫哥華搬到了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附近的一個小城。小鎮上有兩萬多華人,其中有些人是從加拿大遷過去的。至此,開始了他真正的美國夢。 為了自由而移民(小標題) 姜先生大學畢業後不久,父母就安排他移民。他先後申請了三個國家: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上海,他最早在上海集裝箱碼頭公司做電腦網絡系統和數據庫的技術工作,後來跳槽到復旦大學一家上市電腦公司做管理和營銷。他的父母讓他出國的原因是認為他是做技術的料,怕他在國內把技術荒廢掉。用他父母的話說就是:“做營銷,錢沒賺到,人卻可能學壞了。” 但姜先生出國,不是因為怕在國內學壞,而是為了“自由”。 姜先生的自由,就是逃脫父母的控制。他說,他在上海沒有自由,連自己掙的工資都要悉數上交父母,自己沒有一點零花錢。最難堪的時候是和同學吃飯,掏不出錢很尷尬。姜先生嚮往他心中的自由。移民加拿大獲批令他欣喜萬分。他根本沒想有錢沒錢的事,認為最多不過露宿街頭,只要有一條命在,就一定有生路。 2000年2月,姜先生短登溫哥華。有一件事讓他決定長登:加拿大汽車便宜。姜先生特別喜歡車。因為可以買得起車,他就認為,在加拿大一切都可以實現。於是,他回上海兩個月後,懷揣2000美金和2000加幣長登溫哥華。登陸後的第五天,姜先生就買了車。因為沒有地圖,車開了5個小時才到家。這輛車他一直開到2005年。在溫哥華,姜先生可是逮着車了,一有空就駕車去兜風。他說,溫哥華地圖上幾乎每一塊有綠色的地方,他都開車去過。他的朋友對他說: “你像是出籠的鳥。” 說英語好像做了虧心事(小標題) 姜先生沒做過體力工。他的第一份工是ADT的上門送單工作,但他覺得不穩定,幹了兩個星期就辭了。接下來就找專業工作,但幾經碰壁。在國內時,姜先生英語就很好,但一到加拿大,說英語就不自信,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他問病於一家職業諮詢公司:應該找洗碗的工作,還是做IT工作。公司顧問問他:你為什麼來加拿大?是為了來洗碗的嗎?你是不是被拒絕過,說你英語不好?這位顧問告訴他,這些都是公司為不要你找的藉口。他告訴姜先生,工作有三種:一種是“生存工作”;第二種是“一份工作”;第三種是“職業工作”。“生存工作”不可能做一輩子,“一份工作”你不喜歡,但穩定,可以養家糊口,很多人都在做這種工作。很少有人能做職業工作。那個人問姜先生:“你的職業在哪裡?” 姜先生從這家顧問公司里出來後,坐在溫哥華藝術館旁邊的石階上想了半天,他最後決定把自己的方向定為“一份”或“職業”工作。 諮詢公司的話使姜先生信心大增。他的第一份專業電腦工作是蓋士鎮蒸汽鍾旁邊一座樓里的網站電腦公司。姜先生去面試時,這家公司人事經理說要把面試往後延。姜先生因為有下一個公司要面試,就直說,如果可以的話,面試完另一家公司後再回來。這家時裝公司竟然答應了。姜先生在這家公司幹了兩年。2002年中,大批人被裁下去了,但數據庫是核心,姜先生是暫時剩下的五六個人之一。從那時開始,他開始擔心飯碗的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也走人了。當時,姜先生存錢不是按實際數額計算,而是按時間計算:有夠活一年的錢,就是存了一年的錢。 創業衝動闖蒙城(小標題) 2002年底,《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讓姜先生着迷了一把。他甚至請病假在家專門研究此書。他看完書以後,先做了一番心理準備: 如果創業不成功,那麼最不好的結果就是破產,但沒有錢不是死。當時,他感覺自己最缺的東西是項目。該做什麼好呢? 姜先生會同一位醫生朋友等一行四人,到加拿大東部旅遊。到了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姜先生發現東西部的情形完全不同。東部四處工廠生產, 煙囪冒煙,人口也多,到處可見時髦的人。姜先生決定搬到蒙城。他一邊學法語,一邊看如何成立公司的文章,還調研了風險投資的情況。 在蒙特利爾,姜先生遇到了一位同期來自上海的姑娘。他們最後結為夫妻,並於2005年6月在蒙城生下了兒子。 正當姜先生躊躇滿志要成立公司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這人是蒙城一家華人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姜先生把自己的想法跟這位華人朋友說了。此人的一句話打消了姜先生的創業念頭。他說:“你最好最強是搞技術,而不是搞創業。” 2004年中,姜先生在美國的一個大學校友向他推薦了兩個美國找工網站,他真的很快在上面找到在新澤西州的合同工作。姜先生開赴美國,完成了一年的合同後又返回蒙城。在蒙城McGill大學工作的日子裡,姜先生精神上有些苦悶。他意識到自己的定居點還是應該在美國。姜先生認為,如果加拿大的工作機會是10的話,那麼,美國的工作機會就是500。他於是又聯繫美國的工作,在美國科羅拉多的一家公司又雇用了他,他以美國公司雇員的身份被派到溫哥華TELUS公司工作。從此,他一直為美國公司干,直至2009年8月,舉家遷往俄勒岡。 姜先生認為,加拿大人少,機會少,感覺飯碗不安全,丟了就很難再找到同樣好的工作。在美國企業里做比較安然,即使丟了飯碗, 在不用搬家的情況下,也馬上可以找到另一個好工作。美國的華人朋友在一家公司里做十幾年以上的很常見。 姜先生要繼續他的美國夢。 姜先生問答: 問:你移民北美後悔嗎? 答:不後悔。開拓去美國,養老在加國,投機去中國。“你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分別問中國和美國學生,得到的回答卻不同。中國學生說:權力和金錢,因為有了權力和金錢,就有了一切。而美國學生卻說:智慧,因為有了智慧,就有了權力和金錢,也就有了一切。在中國,智慧不如關係來的直接,而靠關係得到的權力和金錢,往往卻又得不到長期的保障。如果我不出國,我就無法跳出那個圈子,把這些問題看清楚。我相信在北美的成功機會應該比在中國的多和大,問題是我們沒去看或沒去做。在北美,成功是 問:你十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身體上的變化是越來越胖,從來時的200磅,長到現在的260磅。內心也發生了變化:對事情的寬容度越來越大,而當初看東西是很小的。寬容度越大,成功地幾率也就越大。 姜先生給新移民的話: 既來之,則安之。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在北美才能決定去留,太短的時間,沒有資格決定。最好3至5年後再做決定。因為好與不好,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要有三五年的代價。 故事三:男人的翅膀 他,笑星趙本山的真正老鄉,當年為了參加一次省直單位的卡拉OK大賽,有點音樂天賦的他硬是在一天內學會了閩南話的《愛拼才會贏》,並在與百名歌手角逐中奪冠。他就是這樣一個愛拼的東北漢子。 37歲前,他已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還兼任某大學客座教授,並出版《變現影響力》一書。他在其行業內得心應手, 贏得了許多人羨慕的光環。當這位許多人眼裡的成功人士事業達到峰頂的時候,卻辭職了。為了家庭和孩子,從瀋陽誤闖到加拿大,沒想到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切要從頭開始的無情巨大挑戰。但這個愛拼的男人,沒有退縮和埋怨,以他堅強的翅膀,在對男人來講近乎殘酷的新生活開始後又毅然選擇了更堅強地面對。2010年的第一天,不惑之年的艾強想告訴他的妻子和女兒:“我們的美好生活又快回來了!” 冬季的溫哥華讓人心裡有點酸(小標題) 1995年,當加拿大剛剛開始面向中國大陸吸收移民的時候,艾強就在瀋陽辦理了技術移民,中介機構接受了他的材料和證書。當他把此事幾乎遺忘的時候,中介機構通知他,移民局批准了他的申請。而此時在一家著名報業工作的他剛從編採崗位被提拔到經營崗位總經理的位置。事業正蒸蒸日上。家人最終勸他放棄了移民資格。 2002年,艾強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又動了出國的念頭。當時,他妻子從電視台辭職自營的家具公司做得很好,也積攢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妻子再次辦理了加拿大出國手續。 2004年的冬天,艾強一家三口登陸溫哥華。像所有的移民一樣,登陸第一天的印象終生難忘。陰霾的天空,下着細雨,淹滅了初來乍到的所有新奇和興奮。幾乎能給雀躍的孩子造成重度心理障礙。艾強一家人走出機場,擠上一位幾經周轉認識的朋友的一輛破車,穿過冷清的街道,伴着稀瀝的雨聲,駛上Marine Drive,開向UBC附近。出國前本以為來到了世外桃源,卻發現溫哥華落後、土氣、冷落,整個城市給人一種蕭條的樣子,好像到了國內某個鄉村,全然沒有世界最宜居城市之感, 全家人頓生背井離鄉之情,一路上誰也沒有說話。 接下來,每日花費三十元住進了一所公寓, 三口人擠在了一個只有六七平米的房間。儘管屋主人很熱情, 但時不時還有小黑鼠拜訪。他們在此挨了足足一個月。在國內住慣了大房間, 沒想到來這裡遭了洋罪。當時,溫哥華房市低迷,他們便趁機買了房,總算安定下來。 陰雨綿綿的溫哥華戰場(小標題) 在UBC校園的寓所里,艾強家客廳壁爐前地板上鋪着一張黑熊皮,這是他自己狩獵的戰果。但是,這位獵手,在溫哥華的商場上逐鹿卻並不總是順風順水。在國內時他指導的投資,都異乎尋常地順利和成功。看好一個項目,三下五除二就開干,邊做邊學,幾乎沒有什麼難題。這讓他的膽子大了起來。在溫哥華的幾年裡,他參與投資了多個項目。在水土不服的情況下,經別人說服,他無所畏懼地參與投入。私募基金讓他吃了虧;投資的數隻股票被徹底套牢。投資某保險基金也讓他叫苦不迭:保險承諾他每年8%以上的回報率,他5年投了20萬多加元,今年連本帶利應該是28萬多,可是他不久前一問經紀得知,他的現金值才有16萬多元。他驚呼:不賺怎麼還賠了?他開玩笑說, 只好等到85歲再拿那幾百萬了。 艾強在這裡最成功的投資是在房產上。5年來,他已經做了十幾次房產交易,他看過的房子有600多處。這讓他嘗到了甜頭。他打比方說,溫哥華一處1949年的房子,當時5000塊買進,那麼現在就值200萬。5年前很多在溫西買的房幾乎都翻倍了。談房市他可以滔滔不絕。所以,他認為,做房產投資最保值也相對容易賺錢,因為加國每年都吸收移民幾十萬人,並且有實力的人大多選擇溫哥華。 轉戰大陸首戰告捷(小標題) 艾強是幹大事的人。對於他來說,男人沒有成功的事業是痛苦的。雖然他是以人才被引進的, 但學歷經歷都不被這裡認可,很長時間對政府的這種漠視不能釋懷。艾強讀大學時英語就過了六級,英語底子本來不錯,但在溫哥華就是找不着感覺。因為忙於尋找機會,他也沒有顧得上好好進修一下英語。他深有感觸地說,在加拿大英語不過關,就等於是智力殘疾。他在溫哥華的投資經營活動,苦於沒有團隊, 成功的少, 失誤的多。他覺得自己的優勢還是在大陸。趁着人脈還在,2009年,他返回中國,在上海、北京等地成立傳媒公司。目前,公司的廣告、移民與留學教育規劃已經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時下國內網絡上很紅火的教育規劃項目“哈佛直通車”就是他為中國兒童基金會介紹的, 他的目標是使他的傳媒公司在未來上市,自己做國際傳媒業務,把生產和低端產業放在大陸,把管理市場放在加國。 一個東北男人又重新鼓動起他有力的翅膀。 艾強問答: 問:你來加拿大後悔嗎? 答:總體來說,沒什麼後悔的。這是一種人生選擇。很多人都說後悔了,卻都沒有見誰放棄。怎麼判斷移民的對與錯啊?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搭進去了。國內的生活環境差一些,身邊曾經熟悉的許多人都得了重病,想想這些,心裡也就安了。我來時三口人,現在四口人。大女兒自得其樂, 一心想考美國大學。看着小女兒的笑臉,我就高興。妻子整天素面朝天,很幸福、快樂。男人來這裡是一種犧牲,犧牲了自己的快樂、社會地位和曾經擁有的尊嚴。沒有了同事、戰友和親人,感覺十分孤獨。但在這裡可以自由登山,滑冰, 滑雪, 打借, 釣魚, 野營度假……遠離國內的燈紅灑綠、勾心鬥角,以及一切行業的潛規則, 活得倒也瀟灑自在。 能夠與妻兒一起其實真是很幸福的。在國內時幾乎天天忙於應籌和工作, 失去了天倫之樂和家庭生活,幾乎與孩子整天見不到面。當然這裡西人表面熱情寒暄,其實有些人內心很冷漠。文化差異大、價值觀迥異,幾乎難交到真心朋友。在這裡缺少一起長大的同學、朋友一起交流,是一種缺憾,尤其逢年過節備感憂傷。 問:你來加拿大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成功一詞的內涵發生變化。以前同事同學評價成功都用官階和財富衡量,現在我看幸福指數,用與孩子、家庭團聚和快樂的時光以及目睹孩子的成長歲月來衡量自我。 艾強對新移民說的話: 育齡婦女一定要創造條件也要多生個孩子。我一個同鄉二嫂46歲還生了個女兒。如今這個聰明可愛的寶貝女兒使她年輕至少10歲。如條件允許,儘量讓孩子上私校。有條件的話,儘早買力所能及的合適房子。因為房產升值快還保值,自住房產賣掉時又免稅。 要選擇熱心敬業的經紀人為自己服務。 自己的事業和未來不要完全指望政府,一切都要靠自己。有想法就要償試, 相信自己。要儘快學好語言,花兩三年都值。新移民剛來時,好比新栽的小樹,處於生根發芽階段,要保護好自己。堅信很快就會煥發生機,因為我們是優秀的炎黃子孫。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