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再談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送交者: 雷聲 2003年04月15日19:51:20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前些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不要問我從哪裡來。因為我對這一個問題產生困惑。我想我的困惑在加拿大的一些中國同胞中間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們這些來自中國各地的人們,對於當地一些地名,各有不同的翻譯,故而有進一步說明的必要。

我在從北京出發來加拿大留學以前,曾經對加拿大的地理情況做過一點研究。尤其是對於我的目的地阿爾伯塔省首府埃德蒙頓市,更是下了一番工夫去了解。這些地理名詞的中文譯法是在北京的時候就留在腦子裡了,因此成了先入之見,久久未能忘記。來到加拿大之後,在學校里也沒有什麼改變,反正大家都用英文來稱呼這些地方就是了。但是,後來我離開學校以後,想不到在我們這個多元文化的加拿大華人社會中, 竟然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障礙和迷惑。其中包括有時候我真不知道怎樣回答“你從哪裡來”的問題。

例如,加拿大城市名Edmonton的中文翻譯,在當地和加拿大其它地區的華人社會,就有幾種譯法。什麼“愛民頓”啦,什麼“艾明頓”啦,什麼“愛城”啦,什麼“艾得蒙頓”啦等等,不一而足。我想,這裡原來的中國同胞,對祖國語言的運用可以說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們把我們中華民族的仁愛精神用在加拿大的地名上。儘管此地的冬天異常寒冷,但是當地的中文譯名,卻使我感受到一種類似故土般的親切和溫暖。另一方面,愛民頓的叫法,還使我感覺有一點兒類似我們中國的某一個城鎮或村莊的名字,該城鎮大概由於擁軍愛民工作做的特別好,才被評選為先進的“愛民鎮”或“愛民屯”。

對於Alberta省的名稱,當地的華文有“阿爾伯特”、“亞伯達”、“阿伯塔”、“亞伯塔”和“亞省”等不同的譯名。所以就把那裡的University of Alberta稱之為“亞省大學”了。有時它又被簡稱為“亞大”。我雖然在那個大學裡讀過書,卻未曾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一稱呼。竊以為,我的學校並不亞於本省另外的任何一所大學,為什麼叫它“亞大”呢?本省另外的一所大學卡爾加里大學,聽說還是從我們的學校分出去的。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我們學校都不會排在它的後面吧?總之,心裡有點兒不大服氣。也許我太小心眼兒啦。同時,亞省的亞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亞洲的簡稱。因此,凡是碰到有人問我從哪裡來的,我一般回答他英文,而避免使用中文譯名。例如,U of A,是指阿爾伯塔大學,如同UBC是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簡稱一樣。我儘量不用中文裡的“亞大”的另一個理由是,這個中文詞可能被人誤解為“亞太”,就成為亞洲太平洋那樣的一個大概念了。因為我的確聽過一位香港同學在說到這兩個詞語的時候,聽起來它們是一樣的或差不多的發音。寫出來的中文字兩者僅有一點之差。 BC省名稱的中文翻譯相對比較簡單:有很多人直接稱之為BC。我認為這個名稱好寫好記,既洋且中,是最好的選擇。它的全稱British Columbia,翻譯為中文不列顛哥倫比亞。但是,這個中文全稱名詞在華文媒體中似乎很少使用。大概是它的歷史遺留下來的殖民主義色彩不能為我們中國人所接受吧。也許是它用字太多,不大方便。所以,我們某些華人把它簡稱為“卑詩”。可是,自從我十年前第一次看到這個“卑詩”,我本人就從來沒有對它產生過好感和認同。我感到這個中文譯名,無論從語音上,還是語義上來說,都使我產生一定的困難。從聯想的意思上來看,我肯定不願意承認自己同“卑躬屈膝”的輕賤地名有什麼瓜葛,儘管我很喜歡詩歌和此地的“詩”書禮儀之邦。有時候我也會從相反的詞義上來獲得一種安慰和滿足。這就是說,我記得在以前學習的中國話里有一個說法:“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拿來套用一下子,我感到遷居來“卑詩”即使不是最聰明的選擇,也不會弄到最愚蠢的地步。 在90年代從埃德蒙頓遷居來BC省的溫哥華以後,我接觸的中國同胞就更多了。我選擇Richmond這個小於溫哥華的小城市定居。但是,Richmond這個城市的中文譯名是什麼呢?如果有人問我,你從哪裡來?我總不願意也未曾用過我喜歡的名字溫哥華來張冠李戴。於是我對當地的中文媒體和權威性地圖進行考察和研究,發現世界上的不同地區,對我們這個小小的城市給以不同的稱呼。在我的故鄉北京,Richmond被稱為“里士滿”。在香港和台北,Richmond被翻譯為“列治文”。在大溫哥華地區,Richmond被指稱為“列治文”、“烈治文”、“列支文”、“富貴門”、“富貴城”等等。Richmond這個城市,據說還有一個暱稱,叫做“小香港”。也有人稱我們是“小亞洲”或“亞洲城”的。真是八仙過海,五花八門,使人眼花繚亂,不知所從。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我應該怎樣回答“你從哪裡來”的問題呢?我想來想去,認為回答我是從小香港或者小亞洲來的,都不算全對或全錯。因為我的故鄉是中國。前者是我的故鄉的一部分,而後者是包括我的故鄉在內的大概念。在此我要鄭重其事地聲明:我可不是從太平洋來的。雖然太平洋很偉大,很古老,很美麗;但是它太過於高深莫測了,是我的智力和能力所不敢奢望達到的地方。

我陷入了比Edmonton時期的困惑更大的困惑。我想,Edmonton還是個省會城市,而我們的Richmond市和我們的鄰市溫哥華一樣,只是BC 省的一個市。Edmonton由於它 的冰球石油人隊Edmonton Oilers出過Wayne Gretzky這個鼎鼎大名的運動員和奪得世界冠軍,而在一夜之間舉世聞名。Edmonton還有曾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最大商場West Edmonton Mall。而Richmond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恐怕連她的鳳毛麟角也比不上。不過這也不會對地名有什麼影響。反正這裡是加拿大,我只要堅持不懈地說,我是住在Richmond這個城市,在大溫地區還不至於造成誤會。我更加不相信所謂的搬到這個名為“富貴門”的城市就一定能發大財。就如同我從來沒有相信和接受過我的同胞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常說的“恭喜發財”的賀詞一樣。這大概也是我雖然十年前已經進了“富貴門”又住在“富貴城”,而至今還沒有發財的原因吧。

我的困惑不止於此。在本市,我們Richmond的街道並沒有專門的中文譯名。這可能跟此地的街道主要是南北或東西走向的布局有關。本市的主要幹道也是用1號路,2號路,3號路以至9號路來命名的,翻譯成中文簡單明了,不會產生歧義。但是到了大溫哥華地區的另外的城市,你就會發現許多中文譯名的新詞彙和新景象。你走到溫哥華的“唐人街”去看一看吧!然後,你再走到溫哥華的“中國城”去看一看吧!

“什麼什麼?你說什麼?你是說唐人街和中國城是兩個不同的地名嗎?”有一位朋友曾經這樣問過我。我的回答是:“唐人街是唐人街,中國城是中國城。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歷史上的華人稱呼自己的民族聚居的地方;後者是本地的西方人和華人以外的其他民族對於我們華人聚居之地的說法。”

我之所以這樣說,有一個重要的根據,就是我從來沒有聽到在美國加拿大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在任何地方任何時期說過或寫過“唐人街”。也許我太孤陋寡聞啦。就我所知,在英文裡,“唐人街”的虛擬說法應該是“The Street of the Tang Dynasty People”。而現實生活中的英文原文是沒有這個說法的。有的只是“China Town”這一個說法。實際上,在我們華人民族文化中,使用這兩個地理名詞所要表達的概念和語義也是不盡相同的。對於我自己來說,我心目中的溫哥華的中國城,是那裡的中國文化,包括中華文化中心、中山公園、中文書店和圖書館等。我心目中的唐人街,是那裡的店鋪、餐館、古董、字畫,還有唐裝、旗袍等等同唐朝和宋朝以降的,包括清朝民國在內的傳統有關的事物。還有那裡的街道名字,它們可能都是我們的先人從英文翻譯的清朝或民國語言。

例如,溫哥華的West Pender Street – 片打西街和East Pender Street – 片打東街。我一開始看到這個街道的中文譯名,曾經琢磨好半天。“片打,片打。。。”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哪一本字典里才可以找到這個“片打”呢?我聯想到的一個詞語是在北京曾被非常頻繁使用的“打成一片”。在北京是幹部和群眾打成一片,是擁軍的百姓和愛民的軍隊打成一片,是外來人和本地人打成一片。在溫哥華,大概是雕梁畫棟的大屋頂和明麗實用的未來主義建築打成一片,中文的恭喜發財和英文的How are you打成一片, 西服領帶和旗袍馬褂打成一片,刀叉勺和筷子火鍋擀麵杖打成一片,甘草黨參黃連和維他命盤尼西林打成一片。很可能,溫哥華的玉皇大帝財神爺的香客和耶穌基督天主的信眾打成一片。很自然的,中國城和唐人街也是打成一片啦。怪不得溫哥華街道上的人流也確實擁擠得厲害。也怪不得溫哥華的天空多雨多雲哩。我猜想,那可能都是因為人間和天上打成一片,才使得彼此溝通發生Traffic jam 所造成。

Richmond市的東北毗鄰New Westminster市,中文有兩個名字,叫做“二阜”和“新西敏”。前一個名字是我們的老一輩華人留下來的,指該地是溫哥華市的第二商阜之意。現在這名字已逐漸地被媒體和公眾所放棄。後一個名字雖然新,但又同英文發音相去甚遠。我以為,如果“新西敏”的譯法可以成立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把美國最大城市New York翻成“新約克”,或者把澳洲的國家New Zealand譯為“新澤地”呢?為什麼我們的某些中文翻譯地名,可以不遵循依據原文和約定俗成的原則呢?我久思而不得其解。 

在大溫哥華地區高貴林Coquitlam市的旁邊,有一個城市 Port Moody 市,幾年以前的中文譯名是“茅地港”。這幾年這個港口城市的中文名字悄悄地消失了。據該港口城市居民兼我的同胞透露,他們曾經討論過他們城市的中文名稱問題。大家一致認為,“茅地港”的城市名稱,在中文裡有喻指“墓地港”之嫌。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這樣一來,誰還願意來這裡買屋置地投資做生意呀?如果今後沒人來了,那已在此定居買房的居民們,包括西人和華人在內,誰還願意在此地長期住下去呢?如果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該市的房地產就有可能滑坡。可能那時已經滑坡了,至少沒有像我們的Richmond 市,因得福於“富貴門”的名稱而堅挺不貶。那麼,依靠房地產稅收為主要經濟來源的Port Moody市政府,自然會勒緊褲帶過日子了。怎麼辦?大家都很着急。於是,我的同胞們聯合起來,再擴大聯合一切同地同時的其他民族,不分黑白黃紅男女老幼,組成同一觀點的聯合陣線,向西人主政的市政府提出中文城市譯名更名案。中間幾經周折,消耗很多人力物力資源,終於獲得成功。

我問我的朋友:“你們的城市改為什麼名字?”他說:“你還不知道嗎?現在我們的城市中文叫-滿-地-寶!”我又問他“為什麼叫滿地寶?”他自豪地回答:“我們的滿地寶是跟加拿大的東部大城市滿地可學來的。他們叫滿地可,我們叫滿地寶,滿地都是寶啊,比他們的滿地都可以強多啦!誰不想來這兒撿寶貝呀!你還不快來買房子?”我又問他:“你說的滿地都可以,是什麼地方?”他很不耐煩地告訴我:“我看你念書念糊塗啦,連滿地可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Montreal都不知道。”我本來還想分辯:“我知道,我知道,Montreal在我們北京的中文裡是蒙特利爾呀!”

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我已是進入“富貴門”多年,在“富貴城”還要長期住下去之人,並不相信此地真有什麼大富大貴的好運等待我。更何況你那個滿地寶市,也太過於張揚了,至少在我們中文的語義學的字面上來評論是一種“顯富”。它有勃於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恥於言利”的道德原則。顯然,你們的“滿地寶”沒有我們的“富貴城”兼“列治文”來得高雅和含蓄。我這裡把“富貴”陳列出來,是為了“治文”,即最後目的要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意思。話說回來,即使你們那裡真有滿地金銀財寶等着我去揀,我也不敢去。我怕那寶貝的下面本來是一塊墓地。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元寶堆里,由於手忙腳亂而栽個跟頭,掉進那個被稱為Grave yard的陷阱里去,從此陷落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你還要問我從哪裡來嗎?我現在想出來一個認真、嚴肅、準確、負責、真誠的回答:我是從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東海岸來的,是從楓葉之國的西海岸,離滿地都是寶的原始高貴大森林不太遠的,離古今中外打成一片的東方大唐盛世的衣錦繁華之鄉更近的,一座除我之外使人人都發大財致大富兼具濃厚高尚文化和詩歌氛圍的城市來的。更準確一點說,我本來是從6年以後將要舉行奧運會的那個我日夜想念的偉大故鄉城市來的。希望你可不要錯過那個史無前例的體育盛會啊!

See you in Beijing 200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我的加拿大同事(一)--Patricia
2002: 往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