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先天下之憂兒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等,並沒有要求沒個人這麼做,但是有這些想法的人是還是不少的,抱着這種想法回國的人,已經做好了做點犧牲的思想準備。主要是國內發展這麼快,報效國家並不需要做以前那樣巨大的犧牲了,而回國至少給予很強的社會參與感。當然了,在國外也可以為國家分憂解難,所以不回國不要有什麼內疚感,這裡聲明一下,以免誤會。國內當然有很多不公平的現象,但是靠坑蒙拐騙才能在國內出人頭第,這個概念是不是有點老了呢?
另外中國文化里父母給予小孩很高的期望,這也並非全是壞事,只是要注意學習現代的教育方法。再說中國人也並非人人都是勢利眼,我們的幾千年文化里有很多關於人人平等的概念,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只是打倒孔家店打得太徹底,好多東西都忘了。其實古書裡放在第一條的是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出人頭第,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保證了窮人有機會出人頭地,這是很公平的制度,中國地大物不博,如果每個人都象美國人這麼有錢,資源就耗盡了。所以重視教育是中國人傳統。如果你想過比別人好的日子,就要讀好四書五經,一朝金榜題名,好日子就在後頭,為什麼科舉考試的內容是四書五經呢?管理國家難道不是應該學算術天文營造才對呢?這是因為做人的道理都在論語詩經裡頭,當初定這個制度的人, 希望成就功名的人不要忘了“以孝行天下”,敬天下百姓為父母。按照西方人的人性本惡理論這是行不通的,不管行不行的通,當時就這麼個情況,三權分立還沒發明呢。這是扯遠了,之所以說到這些,就是大家在探討人與人關係的時候,除了借鑑西方的文明,祖先的文化也要複習一下。
說到底,回國不回國,關鍵的關鍵,結合自己情況,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