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找工作不能心太急 |
送交者: 大墨菲 2003年06月03日17:30:51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大部分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後都急於想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但是大家很快就會發現,要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相當困難。尤其對於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有過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移民來說,要在短期內找到一個與原先相匹配的工作的可能性相當小。 造成新移民找工作難的原因很多,有硬性的障礙,也有軟性的阻力。 所謂硬性障礙主要指本地長期發展起來的各種行業保護性措施。許多行業都有自己的協會,象醫生、教師、工程師等職業,都需要專業協會授予工作執照才能上崗。政府對某些職業的規定也是要求有本地文憑。軟性阻力包括雇主對外國移民的無知,以及新移民自身的語言及文化背景差異等。此外大量新移民都集中在多倫多、溫哥華等幾個大城市落腳,也造成局部地區工作市場的競爭加劇。 在現實當中往往是所有的阻礙因素合在一起,使疲於奔命的新移民在工作市場上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許多新移民往往被"加拿大經驗"這個要求弄得哭笑不得。而對於大部分雇主來說,加拿大本地的工作經驗是最重要的,絕對不能省略。哪怕你的工作經驗是在美國、歐洲或者日本取得的,基本上也都會慘遭忽略。一些職業證書也要求有加拿大工作經驗,例如工程師證書(P. Eng. licence)就需要你在加拿大的相關領域工作過至少一年。 不管如何咒罵這些雇主的愚蠢或者專業協會的固執,我們總得面對這些現實。新移民的海外資歷得不到認可,這點其實是各級政府早已經注意到了的。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總的來說,政府對私人企業的干預有限,所以在促使雇主聘用新移民方面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做為。政府倒是採取了一些更消極的辦法,例如修改移民法,減少技術移民人數,或者鼓勵新移民到偏遠地區落戶等。不過這對於已經在大城市安定下來的移民幫助不大。 面對現實,我們發現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降低期望值,趕緊先找些低要求的工作掙錢,然後揀個熱門專業改行;二是重頭來起,就着原來的專業在這裡繼續深造,拿個本地文憑。不少人會選擇第一條路:先找個labor工掙點錢,然後去職業學校讀個電腦、財會之類的專業。以筆者這幾年耳聞目睹的一些實例來看,這條路實在算不上明智的選擇。 首先,那些低工資的體力活或者低技術含量的工作,除了能掙錢外並沒有多少別的好處。許多labor工甚至連英語都要求很低。大部分新移民在國內好歹是個白領,很多還是成功人士,如今到這裡來打這種工,不僅白白浪費時間,更可怕的是可能造成對自信心的打擊,而自信心一喪失,就什麼都完了!筆者這裡絕無歧視低技術工種的意思,只是想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合適的位置,而對於為數眾多的新移民來說,最佳位置就是做一個享受合理報酬的白領。 所以說新移民找工作不能太着急,與其去打工、轉行,不如索性下個決心,從頭開始深造,取得本地的教育文憑。如果你原先的專業就很好,例如是工程師、醫生、藥劑師等等,最好不要輕易改行,因為很不值得。實際上一個技術移民如果在本地正規的大專院校繼續深造,在國內修過的許多課程都會被學校承認,立刻轉換成學分,因此完成學業並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尤其是現在有一些專門針對新移民的進修課程,並不需要一切從頭學起(詳情可參閱筆者在5月23日《大中報》上的文章"省府幫助新移民就業的橋梁計劃")。 對於技術移民來說,專業課程並不難學,所以在學校里主要是學習"軟性技巧":首先是提高英語水平,接受正規英語訓練(不是ESL);二是融入本地的工作文化,包括了解本專業的工作要求、規章制度,準備英文文件等,三是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network)。正規學校一般都設有就業中心,會為畢業生提供用人單位的內部信息。總之,上學雖然不能保證你畢業後一定能立刻找到工作,但那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對保持心理健康也裨益良多。 至於學費,一般來說每學期4000-5000元,並不算太貴,況且還可以申請學生貸款。從金錢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早下決心,一開始就做好選擇,因為時間就是金錢。筆者見過或者聽說過不少事例:有人移民過來後,開始時猶猶豫豫,總覺得上學太費錢費時間,於是放棄原專業去打工,過了一陣子,不是自己頂不住了就是被裁員,然後再下決心去正規學校上課,這時候一年半載已經晃悠過去了。如果當年還錯過了秋季報名時間,就得再等一年才入學,前前後後,耽誤多少工夫?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