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學畢業時,同學小劉作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決定,他不找工作,一個人租了個小屋子,默默地從事網絡翻譯的工作。在我們這一幫同窗好友眼裡,這樣的行為顯得很出格,幾乎沒有人看好他。我們認為,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菜鳥,最好的路子就是找一個好的單位,老老實實地學本領、長經驗,然後才可能有好出路。很多親朋好友都苦苦相勸,但小劉謝絕了。
參加工作後,我們都有了自己的東家,每天都像陀螺一樣圍着工作打轉,將其伺候好,然後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家,領着微薄的薪水度日。在這一個房價飛漲的時代,我們多數工薪一族都是過着勤儉持家的日子。偶爾在網上或電話里閒聊時,都忍不住拿小劉同學調侃一番。
3年時間一眨眼過去了,雖然我們很多人畢業時都信誓旦旦地說,一旦在單位里學到本領,積累夠經驗,馬上離開,跳出去打拼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現在,多數人在單位這一個避風港里,已經失去了面對大風浪和新環境的勇氣。辭職創業逐漸成了一種空洞的口號,不是以金融危機、市場不景氣為藉口,就是以失業率高、好工作難找為理由,有了家庭和職務的人,更是徹底地放棄了這一種念頭。
不過,我們班上還是有一位同學開了自己的公司,成了知名的經營主,他就是小劉。
在一次同學會上,小劉告訴我們,成功往往取決於你敢不敢往人少的地方走。可能會有未知的風險,但因為沒人或少人來過,留給你的才有可能碩果纍纍。大家都懼怕風險和危險,都寧願選擇往那些最多人走過的路前行,在別人開闢和挖掘出來的老路上行走,雖然看起來很安全,但因為走的人太多,所有的財富與資源早就被人占有。即使幸運地新發現了一小部分,也必然會被蜂擁的人群爭搶與瓜分。走這樣的路,又怎麼會有大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