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在加拿大看病,準備好了嗎?
送交者: 輕不狂 2011年02月20日23:11:17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加拿大的全民公費醫療體系一直為世人稱道,但看病等候時間過長卻也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問題。

  來到加拿大以後,前前後後也看過幾次醫生,但那大多是每年的例行檢查,或者是看些無關緊要的小病,所以對於提前個把月的預約,或者是幾個小時的排隊等候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倒是不久前兩次陪妻子看病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和感觸,這感觸也是喜憂參半,好壞不一。

  我們先來說說好的。

  大約是三個月前的一天夜裡,我們一幫人去朋友的酒吧玩兒,玩得高興,忘了時間,回到家已是凌晨兩點。躺下剛迷糊一會兒,妻子就被強烈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弄醒,一量血壓,高壓190,低壓100,心跳100,我驚慌失措,連忙撥打了911。電話那端,接線員詢問了地址,以及病人的情況,並告誡我不要挪動妻子,讓她保持平靜以等待救護人員到達。她和我說話期間,救護車應該已經出發了,因為只是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救護車就到達了我家門口。

  兩名救護人員提着兩個大的急救箱進來,麻利地給妻子量血壓,測心電圖,並詳細詢問發病情況和既往病史。檢查結果除了血壓居高不下,其他一切正常。救護員徵求我們的意見,要不要去醫院,我們說去,他們便迅速地拿出可以摺疊的椅子,其實那是一個摺疊的擔架,根據情況可坐可躺,然後把妻子抬到救護車上。我想坐在後面陪着妻子,被其中一名救護人員攔住了,他讓我與兼做司機的另一位救護員一同坐在駕駛室里,他自己則坐在後面負責看護病人。救護車車頂閃着燈向着醫院疾駛。我人在前面,卻對躺在後面擔架上的妻子十分擔心,好在救護車駕駛室的儀錶盤的位置有一個顯示屏,透過顯示屏,後面的情況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只見妻子閉着眼躺在擔架上,坐在一旁的救護員在試圖問着妻子什麼,時而也活動一下妻子的手臂,或是幫妻子蓋蓋毛毯,做做檢查。不一會兒,後面傳來了救護員的聲音:血壓已經下來些了!司機怕我聽不懂,或是聽不清就又重複着說一遍。又過了一會兒,後面又傳來:血壓已經恢復正常了!司機又是一句重複。我的緊張也隨着他們一遍遍的病情通報而逐漸的在減弱。後來我問妻子,那個救護員都跟你說些什麼,妻子說:可能是為了讓我放鬆吧,他讓我笑一笑,害怕我聽不懂,還把兩個食指放在嘴角,向上比劃成月牙形。

  到了醫院,妻子被推到了一個類似於急救室的房間,第一時間,處置人員到達,隨後是檢查、用藥、打點滴,沒過多久,妻子的病情明顯好轉,血壓已完全恢復正常,眩暈感覺也逐漸減輕,人看上去也不再痛苦而只是在睡覺。

  當天早上,妻子的病情明顯好轉,工作人員便把妻子推到了病房區。我這才發現,這裡所有的病床都是帶有輪子的,像車一樣想去哪兒就推到哪兒,各個病房的門也都足夠大,病床可以直接推進推出,就連掛點滴瓶的架子也都有輪子,送病人也是連吊瓶架帶病床車一起推走,非常方便,根本不需要搬動病人,減輕了病人的許多痛苦。再仔細一看,我發現醫院裡所有的房間都沒有門檻,就連廁所也是如此,病人上廁所自己推着扎點滴的架子就行,如果是坐輪椅的病人,有專門的老人殘疾人的廁所,那個門更寬一些,直接搖着輪椅進去就成,不像國內有的醫院病人上廁所,還要上兩蹬台階才可以蹲上去的。

  病房區域很大,中間是醫護人員的辦公區,兩邊是半開放的一間間隔開的病房,安靜寬敞的走廊,兩邊的牆上整齊的掛着洗手用的消毒液,消毒濕巾,以供人們隨時取用。每個病房可容納兩個病床,天花板上都有現成的滑道,寬大的帘子隨着這些滑輪隨意開合,需要時合上帘子每個病床又變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在醫院,家屬什麼也不用做,只是起個精神安慰的作用,凡事有醫護人員操辦,而且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並且這裡的醫護人員分工很細,妻子先由救護員開車送到醫院,然後主治醫生進行檢查,普通醫生進行處置,接着是護士打點滴,專門的工作人員再推車將妻子轉到病房區,接下來由護理人員負責全面的生活照顧,所以,這裡的絕大多數病人根本沒有家屬在場,偌大的醫院也因此顯得十分安靜。

  大概九點半左右,傳來了一陣飯香,正在納悶的時候,分餐的工人已經推着餐車站到妻子的病床邊,問:是躺着吃,還是坐着吃?根據需要,躺着有躺着吃的架子,坐着有坐着吃小桌。我想我們又不是住院,也沒定飯吶,是不是弄錯了,一問,所有在病房區觀察和住院的病人,都免費供飯。我看了一下有一小盒牛奶,一小袋麥片,點心、果汁‘茶,妻子根本就吃不了,我也跟着蹭了一頓。吃完飯,主治醫生來了,對妻子的病情做了個簡單的總結,結論說是由於眩暈症引起的高血壓,不要緊,然後便告知我們可以回家了。這裡的醫院看病、住院的費用全免,還管飯,所以一般也不多留你,就是生孩子也是頭天生,第二天出院。

  入院十個小時連吃帶喝,再看病,用藥,竟然一分錢都沒花。倒是一個月之後收到的一張170元的急救車的賬單,使妻子感到有點兒心疼。

  在加拿大正常看病都是要提前預約的。

  加拿大人一般都有家庭醫生,所謂的家庭醫生不是上門服務,更不是隨叫隨到,就連你有個緊急情況想打個電話諮詢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實,家庭醫生就是經常給你看病的固定醫生,一般來說,你不管有什麼病,都要先去你的家庭醫生那裡,當然同樣需要預約,通常要等候一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家庭醫生看完病,如果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他/她會給你推薦到其他專門的醫院,還要重新預約,還要一兩個月甚至更久。看你檢查啥,做心電圖,簡單,有時等候一個星期,運氣好的話,也有的大醫院到那兒就做;如果是核磁共振,可能就得等個一年左右了。當然,也有快的,比如一般的常規檢查(驗血,驗尿),你只要拿着醫生給開的單子,第二天一早直接去社區醫療中心就行了。這麼說吧,一般情況下,一個病沒個一年半載的是看不完的,當然這都是指慢性病,如果是人命關天的事,那就快了,醫院也不敢耽擱。前幾天我的朋友得了急性腎結石,疼得要命,到了醫院直接住院,第二天安排手術,第三天出院,三天搞定,分文沒花。

  所以有人給加拿大的醫療體系總結了一句話,就是“救死不扶傷”,我看倒是很有道理。

  最近一段時間,妻子的身體狀況不是太好。白天還都正常,到了半夜一向睡眠超好的妻子就會驚醒,自感心悸,緊張,血壓升高。拿來血壓計一量,果不其然,高壓常常會在180以上,低壓也有100左右。好在我們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並且這一症狀常常是過個十分、二十分鐘之後就會減輕,血壓也會慢慢回落,我們也就沒有着急去醫院檢查。上個星期二的晚上八點多,妻子又感到心悸,緊張,血壓高,一量,高壓187。雖然沒有太明顯的不適,但還是有點兒擔心,一想約家庭醫生還指不定啥時候,還是去看個急診吧,希望醫生能給開點降壓藥什麼的,也只有這個辦法才可以不用預約而直接見到醫生。

  醫院離我家很近,開車十幾分鐘就到了。進了急診大廳,一看大約有四五十人在候診,我們在機器上拿了個號,我一看121. 聽着麥克風裡正在叫107號,我們想十幾個號應該很快吧,就坐下來等候,誰知十分鐘也喊不到一個號,再一打聽,被叫到號的只是到檢查室簡單做個檢查然後再分診,真正看到醫生還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呢?妻子感覺好多了,便和我商量着別等了,先回去,明天白天再說!回家的路上,我們還是覺得有點兒擔心,便又到一家連鎖藥店在自助式的血壓計上量了一下,高壓197。不行,還得回去!調頭,返回醫院。耽誤了半個多小時,到了醫院,叫號才叫到114號,沒辦法,耐心等待!

  晚上9點半左右我們進到了分診室。

  走進檢查室,量血壓,高壓193. 其他一切正常。醫務人員跟我們說,雖然看似一切正常,但血壓總是這麼高還是不好,建議我們還是要看醫生。我當時感到奇怪,我們來這兒不就是看醫生嗎,還建議什麼,後來才知道,他是暗示我們要有耐心,因為很多患者忍得住病痛,卻無法忍受漫長的等待,就索性回家不看了。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做好了準備,等!

  過了十分鐘,登記窗口在喊妻子的名字。

  妻子起初以為是分診人員看她的血壓太高,要提前給她看病呢,我們心裡還暗自慶幸。誰知到了窗口只是出示醫療卡,辦理簡單的登記手續,然後便叫我們回到大廳繼續等候。這一等竟是整整12個小時!12個小時,如果是乘飛機從多倫多到北京算是正常,並且我們事先知道時間,我們有準備,飛機上睡,飛機上吃,飛機上看着電視。可這是急診哪!在大廳里整整等了一夜,最主要是你不知道你前面有多少人,要等待多久,況且救護車一次次地送來更急的病人,醫院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你到底還要等多久,所以我們就是這麼幹等。我們原想着可能要幾個小時,到了凌晨1點鐘,妻子就想要放棄了,想要回家。我一想,反正都等了四個小時了,再有兩個小時咋也看上了,等等吧,坐着硬板凳,我還不敢打瞌睡,怕錯過了“廣播找人”,耽誤了大事,於是就這麼坐着,等着。到了凌晨4點鐘,實在熬不住,就又想回去,想一想已經到這份上了,死熬吧!看看那些外傷患者,簡單包紮一下,又出來等着,看看幾個月大的孩子發着燒哭着鬧着還在等着,看着顫顫巍巍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也在等着。。。

  等到早上六點鐘,我們的忍耐快到了極限,我找到工作人員說:我們已經等了九個多小時了,時間太長了。她說:這不算長,在這裡最多的等過十五個小時吶。天哪,不要說病人,就是好人要等上十五個小時會是一種什麼情形,直接就見醫生了。

  終於,早晨8點半鐘,在整整等了12個小時以後,我們被點名叫到了10號診室。

  走進診室,裡面空無一人,一名醫護人員走了進來,告訴我們稍等片刻,一會醫生就會進來。十分鐘過去了,沒見到醫生的影子,我懷疑是不是我聽錯了房間號,就走出去詢問,工作人員查了一下說沒錯,又叫我們回屋裡等着。我們大眼瞪小眼地又坐了十分鐘,還是沒人進來,我耐不住性子又走出去,原來的問題又問了一遍,回答還是叫我們在裡面等着,讓人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終於早上九點鐘,醫生走了進來,問了一下情況,然後拿出聽診器前胸後背聽了聽,他甚至連血壓都沒量,然後告訴我們沒什麼問題,一切正常。他說偶爾的血壓升高,即使“很高”都算是正常,如果高血壓的症狀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診斷為高血壓,按他的分析妻子的關鍵問題是心理緊張,並告誡妻子不要心理負擔太重,也不要天天量血壓,一周一兩次就行,過一段時間如果還高再把結果給家庭醫生。

  十二個小時的大廳等候,半個小時的診室等候,醫生的不到五分鐘的檢查,就把我們打發了。但我們還是很高興,也忘記了疲憊,畢竟沒事就好。

  回家的路上,想起了家庭醫生曾半開玩笑地說到妻子的血壓“在家不高,到醫院高”的現象時,說妻子患的是“白大褂恐懼症”。又想起很久以前女兒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當時的瀋陽市委幼兒園的老師的服裝就是白大褂,女兒剛走進幼兒園裡,看見“白大褂”扭頭就跑,邊跑邊大聲嚷嚷“我不打針!我不打針!。。。”

  看來這“白大褂恐懼症”也是可以遺傳的。(蒙特利爾的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還要不要從國內移民北美?
2006: 對付歧視的辦法
2006: 江游的投資點滴體會與"大家拿"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