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學習語言的能力和使用語言的技巧是相通的,是可以轉換的。如果這些孩子能夠熟練地使用漢語,那麼當他們真正處於英語環境中,假以時日,同樣能夠體現出相當的使用英語的能力和技巧來。然而,同樣是能夠熟練使用漢語的新移民,同樣在公立學校里接受教育,為什麼不同的孩子英語能力差別會很大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孩子的性格;2)學校原因;3)家庭原因。
2)學校原因
學校原因是家長很難把握的原因。有些家長往往認為選擇名校就萬事大吉了。我問過不少家長為什麼選擇名校。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選擇名校是因為看中了名校的教學質量。殊不知趨同心理的結果是名校不一定就是最適合。而且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定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同時也隨着教師結構的改變,生源成分的變動時時在發生變化。我認為不能盲目迷信名校。尤其是在孩子抵加早期,有必要為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學校,而不僅僅是看學校的名氣。我還清楚記得一個例子。有一個移民家庭,原先在國內的時候條件還不錯,來加後為了孩子能進一所據說不錯的學校,一家三口含辛茹苦租住在學校附近擁擠的地下室。而學校所提供的ESL課程差強人意,班級里也沒有能說普通話的華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基本處於半封閉的狀態,語言進步比預期的要慢不少,其他課程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居住條件的顯著變化在孩子的心理投下了些許陰影。
如今,大部分名校的ESL班裡都擠滿了學生,其中又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來自中國大陸,這樣的環境並不利於孩子快速有效的提高英語學習,同時老師也沒有精力照顧所有學生,孩子因為語言問題,沒有機會結交講英語的朋友。身邊的同學同樣講着自己同樣的語言,語言環境差,孩子想快速提高英語就很難了。
上述例子說明,家長在替孩子挑選學校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學校的名氣,還要去了解學校能給初來乍到的孩子提供什麼具體的幫助。另外,名校附近的居住區房價也往往水漲船高,權衡房價支出和居住條件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還有就是家長要去了解學校里華人孩子數量的問題,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所在的年級。我們不希望孩子在一個華人孩子扎堆的環境裡學習生活。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視的是,如果在班級里能有幾個能夠說普通話的孩子,而且他們能更熟練地使用英語,那麼新移民的孩子將會在早期得到很好的幫助。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學校常常會將持相同母語的孩子配對,讓那些孩子幫助新移民子女澄清概念、詞彙、作業、以及老師的指導。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年級劃分的區別。在中國,年級往往具體到出生月份來劃分。而在加拿大,年級通常只按照出生年份來劃分。這種差異對上半年出生的孩子一般沒有太大影響,而對下半年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影響。在目前學年下用2004年出生的孩子來舉例說明,這些孩子在加拿大的年級是二年級。而在中國,上半年出生的在二年級,下半年出生的往往在一年級。這種差別會導致孩子登陸後在年級上出現“跳躍”。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我遇到過下面這樣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一個1995年12月出生的孩子,2010年3月份來到多倫多。當時她在國內還沒讀完初二。登陸以後按照出生年份他被安排在十年級,剛開學就趕上了春假,接下來又放暑假。假期結束後她又升到了十一年級。這種短時間內的大幅度“跳躍”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據孩子自己說她很多初三的知識都沒有學過,語言又不好,上課老師講的內容她根本聽不懂。而且因為語言問題,班裡的小組討論同學也不讓她參加,就算讓她參加也不讓她發表意見,她感到學校生活非常難熬。這種情況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因此,選擇合適的登陸時機也應該在家長的考慮範圍,這涉及到對孩子合理的年級安排。
再有,加拿大的學校與中國的學校完全不一樣。這裡的老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權的基礎上授課,對於學生的要求和國內老師的要求也不同。中國人觀念中的嚴師出高徒在這裡是完全沒有的,老師不會在意學生是否完成作業,考試是否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最後時候能進入名牌學校。所以在加拿大的學校里,學生一切要靠自覺。加拿大的公校通常在早上8:00~9:00之間上課,下午4點之前也就放學了,老師通常不會布置太多的作業,所以孩子有充足時間自由支配。如果孩子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可以做到學、玩兩不誤。
文章參考來源:加拿大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