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我的落基山脈之旅(19-24)
送交者: 冰河洗劍 2003年11月05日20:13:49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十九) 十字街

08.27: Spiral Tunnel -> Takakkaw Falls -> Natural Bridge -> Emerald Lake -> Wapta Falls -> Crowfoot Glacier -> Bow Lake -> Bow Summit/Peyto Lake -> Crossing

在暮色尚未降臨前, 我們終於來到了96號冰原公路和11號公路的交匯點 ?C 十字街Crossing。從路易斯湖到Jasper, 這裡是唯一有加油站的地方。The Crossing Hotel就是我們今晚投宿的地方, 可以這麽說, 這裡的幾乎所有設施建築都是這家旅館的物業。

Check-in的時候, 我們驚喜的發現房客可以免費使用他們的Spa, 而且客房提供上網服務。旅館的客房大多是連成一排的小木屋, 我們選了兩套連着的房間, 車就停在房間門前。安頓下來後發現時間尚早, 我們決定先在周圍逛一逛, 順便打聽一下明天去游冰河的雪車的時刻表。雨已經停了, 但濃霧尚未散盡, 依舊在山間環繞。

十字街的商店裡面的旅遊紀念品是我看到最為豐富的, 價格也還公道。幾乎所有的圖片冊都有多語言版本, 當然也少不了中文。逛一圈下來, 每個人都小有收穫。Fred更在一本圖冊上發現了一張紅色岩石的圖片, 讚賞不絕, 可惜這個地方在卡城附近, 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去了。紀念品商店旁的餐廳是半自助式的, 套餐中的法式薯條一般, 但肉醬很棒。

飯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試試旅館的Spa。小雨又開始下起來, 希望明天的天氣如預報的一樣好起來。說是Spa, 其實是個大型的按摩浴缸。旁邊還有桑拿室, 好像要自己燒起來, 想想還是算了。正好一對白人夫婦剛好泡完出去, 我們就老實不客氣地跳進去了。浴缸里有多達十多個泉眼, 每人背靠一個, 還可以腳抵一個。奔波勞累了一天, 躺在池裡讓水流衝擊按摩一下真是享受。不久一對老年夫婦加入進來。他們從Manitoba來, 不過以前在大瀑布附近的St. Catherine住過很長時間。這是他們第二次來Banff,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 也肯定會有第二次Banff之行的。

為了錯開去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的高峰時間, 而且還想在清晨去一下離旅館不遠的Mistaya Canyon, 我們依然要早起。

(二十) 冰川漫步

08.28: Mistaya Canyon -> Nigel Creek -> Columbia Icefield -> Sunwapta Falls -> Fryatt Creek -> Athabasca Falls -> Becks Chalet -> Jasper Town -> Patricia Lake -> Pyramid Lake -> Whistlers Mountain

清晨起來, 第一個想到的是加油。因為在去Jasper路上, 這裡是唯一的油站。開車轉了一圈, 發現全部都是Full Service, 價錢也是異常昂貴, 95.9一百升。只好拍拍我們的寶馬”夥計, 今天你喝的油可不簡單”。正面對着的群山依舊是雲遮霧罩, 給我們加油的小伙子說這種天氣在這裡非常平常。

Mistaya溪谷在十字街往路易斯湖方向五公里, 我們昨天開過來時沒有看到指示牌所以錯過。走進通往溪谷的小徑不久, 一棵倒塌的巨松正正好攔在路上, 好像一位揮動大斧收買路錢的山大王。也不知道是天然還是人為, 沒辦法只好接受這”胯下之辱”鑽過去了。溪水是高山上的冰河融水而成, 上游水流徐緩。穿過密林後從高達三四十米的石縫跌落下來變得十分湍急, 水流撞擊石壁發出巨響。溪谷邊的山坡上, 高高低低的松樹錯落有致。腳邊就有一棵象盆景一樣的小松苗, 感謝松鼠和鳥類, 是它們把松樹的種子傳播四方。

在趕往哥倫比亞冰原的路上, 我們在幾個小溪流處都小作停留。其實沿着馬尾松林中的小道可以通到很多隱藏在密林中的安靜的湖泊, 這是徒步旅行者的最愛, 可惜我們時間欠奉。走在路上, 陽光逐漸驅散了濃霧。車一拐過山腰, 入眼的是幾山環抱的巨大山谷。初升的陽光在雪山頂上閃爍着點點金光, 細紗般的薄霧依舊在山谷中遊走。眼前的景色如此之美, 以至我們都久久不願意離開。

終於在前方看到了冰原旅遊中心的紅頂小屋, 我們就在這裡乘坐雪車進入冰河。哥倫比亞冰原是冰原公路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面積約300多平方公里, 也是北極圈外北半球最大的冰原。很多河流發源於此, 並注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從冰原公路上看到的, 只不過是源自哥倫比亞冰原的冰河之一, Athabasca冰河的末端, 但它那宏大的氣勢已經很令人折服了。據雪車的導遊講, 冰原每年冬天增厚15厘米, 但夏天氣溫升高時會融掉20厘米。所以冰原每年都會以一定速度變薄, 全球變暖更加加速了這種變化。可能在不久的未來, 冰原也會象世界上的其他自然景觀一樣消失。

我們到得很巧, 正好趕上9:45的那班車。先由普通旅遊大客車把我們拉到接近冰原的半山腰, 然後換乘巨型雪車上去。山坡上長滿了黃黃綠綠的低矮苔蘚類植物, 冰河融水匯成的小溪流從山坡上涓涓流下。第一眼看到雪車時, 真要被它的巨大輪胎嚇倒, 有一人多高。雪車的司機兼導遊是個熱情健談的白人小伙。在他的一路解說中, 雪車從坡度接近九十的山坡上緩慢地駛出。感謝這些巨大的輪胎, 抓地性能超強, 而且整個車身重心很低, 我們才沒有翻車之虞。下到坡底駛過一個水窪, 正好可以洗滌一下輪胎。到這時開始, 雪車才正式爬上這千年不化的冰河, 遙遠的上前方那片晶瑩剔透的冰川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用爬來形容正在上坡的雪車速度一點不過分, 冰河在巨大輪胎的擠壓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這種特殊的雪車由卡爾加里大學研製, 全世界也只有二十來輛。漸漸地, 已經在冰河上漫步的人們的身影越來越清晰。我們終於來到了這近兩千多米海拔的冰雪世界。

腳真正踏上冰河時, 我才發覺我的想象有誤。一直以為踏上的會是堅硬的萬年寒冰, 可能還有些滑。其實腳下的冰河是由鬆散的冰粒相互擠壓形成, 落腳處比較鬆軟, 比踩在雪地上更為堅硬而已。想象中真正更高處的冰川應該堅硬得多, 更接近我的想象才對。近看才發覺冰河也不是純粹的潔白顏色, 微微帶一點淺淺的藍色, 想想落基山脈到處可見的碧水就不難明白了。冰河融化後的涓涓細流衝出一道道小溝, 一路叮咚流下山去, 用手探探確實寒意入骨。我們都穿上了羽絨服, 其實在陽光照射下冰河上並不是非常寒冷, 一件普通的擋風厚夾克就可以了。太陽從烏雲背後探出頭來, 萬點金光閃爍在潔白的冰原上, 非常刺眼。冰河兩側的高山都是光禿禿的, 沒有任何生命的痕跡。幾小段冰河附着在山壁, 據說也是每年都在變薄。在冰河上呆了二十分鐘左右, 我們就乘上雪車打道回府了。

下到冰原旅遊中心大家都有些哆嗦, 極其盼望來點熱的飲品或食物。正好在餐廳看到有賣方便碗面的, 就每人來了一碗。面是韓國面, 都要的是超辣, 狼吞虎咽撈完麵條, 再來幾大口辣得讓人流眼淚的麵湯, 那叫一個過癮。離開的時候沒忘了接點開水在碗裡。回到停車場後把各種食物拎到野餐桌上, 豆子罐頭, 自製冷狗配紅翻天, 人手一段脆黃瓜嘎嘣嘎嘣大嚼。過往的行人紛紛注目, 我們自己也感覺有一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客氣概。

(二十一) 水的力量

08.28: Mistaya Canyon -> Nigel Creek -> Columbia Icefield -> Sunwapta Falls -> Fryatt Creek -> Athabasca Falls -> Becks Chalet -> Jasper Town -> Patricia Lake -> Pyramid Lake -> Whistlers Mountain

在前往Jasper的途中水聲不絕。冰河的融水由涓涓細流匯成小溪, 溪流潺潺變成小河。流淌到山勢險峻之處奔騰而下, 便是大大小小的瀑布。在離Jasper鎮約55公里的地方, 我們遇上了Sunwapta Falls。源自哥倫比亞冰原的Sunwapta河, 沿冰原公路流淌, 改變流向後, 與南來的Athabasca河匯合形成這條瀑布。

從冰原公路出口走到Sunwapta瀑布須十分鐘路程。瀑布落差不大, 約十五米, 正對着瀑布的一座小木橋是最佳的觀察點。兩股水流繞過一座小島開始會合, 然後從石壁上滾落傾瀉而下。小島上的松樹看來根扎得很牢, 頑強抵抗着水流的侵蝕。小橋架在兩片山壁之間, 往下看就是萬丈深谷。誰能擔保這萬丈深谷不是這瀑布長年累月沖刷而成? 回停車場時看見一隻可愛的小狗被拴在RV上, 看到我們在注意它, 小小狗兒大發狗來瘋。上竄下跳, 極盡可愛搞笑之能事, 謀殺膠捲指數一百。RV的主人一家在旁邊的野餐桌上午餐, 笑眯眯地告訴我們它四個月大。

再行25公里就到了另外一個瀑布Athabasca Falls, 很明顯這是Athabasca冰河融水的支流形成的。穿過一片針葉松林, 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的小河。河水十分湍急, 翻起層層白浪。河邊的樹陰處有個文質彬彬的小伙在明目張胆地售賣麋鹿角, 應該是來自公園的人吧。不過當然是看的人多, 買的人少。順着水流, 奔騰的小河在下遊河面越收越小, 直到遇到堅硬的花崗石壁。河水從二十三米的高空落下跌落谷底, 水霧紛飛。依然有一座木橋橫跨山谷間, 從小橋的某個角度可以很明顯地在翻飛的水霧中發現彩虹。橋下水流從山谷中奔騰而下, 將整座山劈成兩半, 山壁在水流衝擊下變得十分光滑。水可穿石, 亦可劈山, 時間長短而已。

穿過小橋是一條小隧道, 可以繞到山壁的後方看到河的下游。看過介紹才知道, 這個走道並非人工, 而是以前的水道。不知何時水流改道, 改為沖刷另外一條石縫。拾階而下, 兩旁是兩人多高的石壁。想象幾百或幾千年前, 這裡曾經是水的世界, 真的是很奇妙, 也不得不折服於水的無窮力量。這條廢棄的水道旁有一個天然洞穴, 當年可能是一個蓄水的深潭。洞穴里舖有枯枝和乾草, 好像還能聞到一股不明動物的味道, 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動物巢穴就不得而知了。

(二十二) 姊妹湖

08.28: Mistaya Canyon -> Nigel Creek -> Columbia Icefield -> Sunwapta Falls -> Fryatt Creek -> Athabasca Falls -> Becks Chalet -> Jasper Town -> Patricia Lake -> Pyramid Lake -> Whistlers Mountain

離Jasper小鎮越來越近, 路上也遇到幾個不太知名的景點。但下車一看指示, 大多都要走五公里以上的小道才可以到達。我決心等我退休後, 也要象路上遇到的徒步旅行者或自行車旅遊者一樣, 一路慢慢逛過來, 一個景點都不漏過。他們很多人都已經年紀不小, 希望那時我也有他們這樣的體力。

在路的右手, 一條歡唱的小河邊, 出現了一排隱藏在松林里的小木屋, 這就是我們這兩晚的留宿地Beck’s Chalet。辦好入住手續, 找到了那間屬於我們的小木屋, 將笨重行李放下來。來不及仔細打量一下我們的新居就得出發了, 我們還有幾個附近的景點要看。

約五公里後我們就進入了Jasper小鎮。與人來人往的Banff相比, Jasper顯得特別安靜, 街道也寬敞很多。從小鎮的邊上繞過, 我們直奔兩兩相望的姊妹湖Patricia Lake和Pyramid Lake。開上盤山公路不久, 突然發現前方去路和來路上好幾輛車停在路上, 我們都摸不清頭腦, 還是我們的御用大嚮導Betty眼尖”兩隻鹿在打架”。果然, 在左手邊的樹林裡, 一場活色生香的大戲”鹿頂記”正在上演。兩隻麋鹿的戰鬥正處在膠着狀態, 武器當然是它們頭頂那漂亮的大角。兩位主角的表演夠敬業, 有來有往, 只聽見鹿角的撞擊聲不絕於耳。為情, 為食, 還是只是哥倆窮極無聊練練手, 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我們也沒有忘記把這難忘的場景用相機記錄下來。

在繼續前進的路上, 我們都發覺路兩旁的樹木品種與別的地方很不一樣, 居然是樺樹林。要知道在前幾天的旅行中, 入眼的幾乎全部都是松林, 再好看的松林看久了也會感到厭煩, 這片白樺林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調劑。沿着指示牌, 我們開進一條小道, 應該不久後就可以到Patricia Lake邊。不幸的是沿途都沒有發現停車場, 直到我們開進一片小房子中間。原來這就是我計劃旅行時準備預定的Patricia Lake Bungalow, 當時他們一定要預定三晚以上, 所以我只好放棄。正好可以繞一圈看看這裡的環境怎麽樣。巡視下來後覺得從外觀而言與Beck’s Chalet相比是各有千秋, 不分伯仲。

沿原路返回後再往前開不久眼前一亮, 美麗的Patricia Lake出現在我們眼前。湖水異常清冽, 呈現淺淺的藍色。對岸的群山和兩岸的松林倒影水中, 相映成趣。一陣徐風拂過, 湖面泛起一圈圈漣漪, 水中的倒影也開始彎彎曲曲。下到湖邊更能感覺到湖水之清, 湖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 陽光在水底投下波紋道道。繞過山彎就是她的姊妹湖Pyramid Lake, 此湖面積顯得更大, 視角也更好。湖畔有獨木舟出租, 一葉扁舟泛舟湖上, 一定是難忘的體驗。在伸出湖面的浮橋上稍坐片刻, 感受一下湖風輕拂, 也是不錯的享受。這兩個緊鄰的湖的美麗不分彼此, 可稱得上一對姐妹花。

天色尚早, 在太陽落山前我們還準備坐纜車登上Whistlers山。

(二十二) 高山遠眺

08.28: Mistaya Canyon -> Nigel Creek -> Columbia Icefield -> Sunwapta Falls -> Fryatt Creek -> Athabasca Falls -> Becks Chalet -> Jasper Town -> Patricia Lake -> Pyramid Lake -> Whistlers Mountain

Whistlers山位於Jasper西南七公里處, 海拔約2500米。其名字的由來據說源於棲息於此山中一種叫聲尖銳的土撥鼠的名字 ?C Whistling Marmots。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蜿蜒而上, 不長時間就到了半山腰的纜車站。

纜車每一刻鐘一趟, 根本無需排隊。在等待纜車的閒暇先鳥瞰了一下山腳下的Jasper鎮, 街道建築清晰可見。全封閉的索道車可乘坐25人左右, 遊人可以透過玻璃觀察四周景物。每趟車上都有一個解說員陪同, 大約七分鐘可以到達接近山頂的觀光台。據稱這條索道的長度為北美第二, 從纜車站到觀光台需要中途兩次接力。纜車終於緩緩啟動了, 我們被裝在這個封閉吊籃里, 搖搖晃晃地升上半空。

在山腰的地方松樹還很稠密, 尖尖的樹梢在腳底慢慢滑過。愈往上松樹愈稀落, 慢慢地連植被都不多見, 只有碎石和岩石風化而成的泥沙。在接近第一個轉接站時, 解說的女孩讓我們注意腳底。她說最近一段時間她們發現有一隻小熊經常在這一帶的岩石堆里出沒, 但已經有好幾天都沒有看見它的媽媽了。可能是被人獵殺, 或者遇到其他危險。總之這只可憐的小黑熊現在是個孤兒了, 它只能自己尋找食物。終於我發現在岩石堆中, 一個小小的黑點在移動, 再近一點就更清楚了, 也不過象小狗大小。小熊笨拙地在亂石中爬來爬去, 好像在找尋食物。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地方, 很少有植被能夠生存。據說小熊以漿果充飢, 老天, 它需要找到多少漿果才能填飽肚皮。可能是角度不好的緣故, 俐痛失看到小熊的機會, 希望她在下山的時候能如願以償。畢竟解說員說這山上已經三年沒有看到熊了。

七分鐘的車程並不漫長, 不多時我們就到了眺望台, 雙腳終於又踏上實地了。從眺望台沿山道攀登一公里就可以到達山頂, 小路上已經能看到不少努力攀爬的身影。從觀景台遠眺, 遠處群山起伏, Jasper小鎮坐落在山谷之中。群山環抱的山谷中湖泊、河流密布, 顏色深淺不一, 象是一塊塊玉環, 條條玉帶灑落在平原上。首尾相連的姊妹湖特別搶眼, 從高處看更為秀麗。繞到觀光台後, 粗大的鋼纜在巨大的滑輪上吱吱捲動, 據說已經使用了三十幾年。

高山上風很大, 感謝Fred借我外罩一件, 讓我有信心往山頂攀登。”請不要踐踏花草植物”的標誌隨處可見。因為氣候異常寒冷, 一年中植物生長的時間極為有限。高山植物大多低矮, 貼地而生, 估計一年也不過長不了一厘米。走路時如果不注意腳下, 很難發現這些不顯眼的微型植物。我們不時發現一種又一種新奇的植物: 只有一厘米高的小松樹叢, 雖然微小但很具體; 石縫中生長出來的豌豆大小的紅色漿果, 大概這就是小熊的食物; 一叢不知名的白色小花…… 高山上雖然看似荒涼, 但從這些不顯眼的植物身上你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勃發的生機。

在下山的纜車上, 我們都如願以償地看到那只可憐的小熊, 它依然在為食物而奔波, 希望它能平安堅強地生存下去。

(二十三) 森林中的小木屋

08.28: Mistaya Canyon -> Nigel Creek -> Columbia Icefield -> Sunwapta Falls -> Fryatt Creek -> Athabasca Falls -> Becks Chalet -> Jasper Town -> Patricia Lake -> Pyramid Lake -> Whistlers Mountain

終於又到了快樂的晚餐時間。那本旅遊指南上提及Jasper有兩家中餐館, 那家名叫”廣東食府”的我們曾經開車路過, 另外一家四川餐館據說更為價廉物美。我們在Patricia St.上來回溜達了幾圈也沒有找到那個門牌號, 當然也沒有看見中餐館的招牌。幸好街道都不長, 走走還不算太累。奇怪的是Jasper好像是一塊一塊來分配門牌, 一路數到308號, 過一條街口立馬變成400號。有了在Banff的教訓, 我們還是用最快捷的方式 ?C 金口大開, 問人。一家小店店主告訴我們一年前這家四川餐館老闆因為家庭變故將餐館結業, 他現在依然住在鎮上。原址上現在是一家墨西哥餐館, 原來如彼, 為什麽價廉物美的生意往往以悲劇收尾?

只好回到廣東食府, 店堂稍顯陳舊。說是廣東餐館, 大堂里管事的卻是個上海人, 另外一個跑堂的小女孩是從哈爾濱來的。不多時菜就上來了, 味道不錯, 烤鴨和蒜茸菜心最好。飯後大堂經理過來閒聊幾句, 談起十年前他在田林賓館做過, 我正好在那附近住過兩年多。他說前幾年這個餐館口味過於西化, 中國人都敬而遠之。在他整頓下, 增加了一些中國特色菜, 有些菜就只提供中文菜單, 生意才好起來。總之在這次旅行中, 屬這家餐館的菜最對胃口。

回到我們的小木屋時,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樹林邊的小河依舊在嘩嘩的流淌, 估計我們就要在這小河淌水聲中入睡了。木屋內部並不大, 但也五臟俱全。可惜太晚, 我們都不想生火。要不然在壁爐跳動的火光前, 大家圍坐閒聊幾句, 看看白天拍的照片, 肯定非常愜意。電視裡播的都是多倫多的交通事故、性騷擾….總之沒一件好事, 比起多倫多喧鬧忙碌的生活, 這裡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小屋中有兩間睡房, 面積都不大。制暖設備比較陳舊, 在它的輕微噪聲和小河流水聲中, 我們進入了沉睡。不知道會否有雪車冰河入夢來?

(二十四) 安靜的小湖

08.29: Edith Lake -> Annette Lake -> Maligne Canyon -> Medicine Lake -> Maligne Lake -> Jasper Town

Jasper鎮附近有很多安靜的小湖, Edith Lake 和Annette Lake就在其中。從我們的小木屋出發不久拐到16號公路上, 一路前行右拐就是前往瑪林溪谷和瑪林湖的路。穿過一座木頭吊橋, 鑽進一條林間小道, 清晨的樹林裡寂靜無聲。

在蜘蛛網一樣錯綜複雜的小道上繞了半天, 我們先到了Edith Lake。停車場上就停着我們孤伶伶一輛車。Edith Lake平靜清澈如鏡, 遠處的群山和對岸的松林倒影栩栩如生。走進一看還能發現小魚在鵝卵石之間穿梭, Fred的長鏡頭這時就顯出了優勢。遠處還傳來聲聲吼叫, 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叫聲應該發自生長於峭壁之上的吼叫羊, 長着彎曲的大角, 十分威武而漂亮, 可惜無緣一面。

沿着小路繼續往前不久就到了Annette湖, 這個湖更加安靜。初升的陽光照亮了半邊湖面, 另外一半還留在陰影中。一半淺藍, 一半碧藍, 甚是漂亮。繞着湖邊有一段騎馬道, 策馬行走在這碧藍幽靜的湖畔, 呼吸着針葉松的清香, 肯定是終生難忘的體驗。

在尋找出路時我們又繞到一處湖畔, 原來又到了Annette湖的另外一邊。湖邊的草坪上停着一群野鵝在尋找食物。一個晨跑者的狗突然衝進鵝群, 驚起飛鴻一片。鵝群輕輕掠過湖面, 帶出數道長長的波紋, 高山松林的倒影被打得支離破碎。過了許久, 湖面才回復平靜。在仔細研究過地圖後, 我們才搞清楚出去的路。

穿出密林後, 十幾公里處我們就陸續看到六號橋、五號橋的標誌。Maligne Canyon就快到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溫哥華的霧,真大
2002: 我們的子女-- “香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