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這個國度,什麼都講究多元文化,吃的有多元文化,玩的有多元文化,住的社區有多元文化,就連政府都有多元文化廳長。那麼,愛情呢?答案是必然的。
故名思議,多元文化的戀愛那就是兩個人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國度,說着不一樣的話,吃着不一樣的飯,受着不一樣的教育。本來看似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在加拿大這個神奇的國度,相遇充滿了偶然,也夾雜着必然。
現在國人習慣稱呼我們的韓國鄰居作“棒子”,是貶義,是褒義,大家一看便知。這裡面夾雜太多的誤解,其實回過頭來想想,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沒出國之前,看着電視裡播出的韓劇,覺得韓國女生真的好漂亮,以後出國了有機會一定要找個韓國女朋友,哪怕是整的也沒關係。於是,我懷揣着這個在自己心目中和考上好大學一樣重要的目的,一起上了飛機。
那已經是2006年年底的事了,那時的我來加拿大也不過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記得是在約克大學上課的時候,認識了第一個來自於不同國度的女朋友,也是來加拿大之後的第一個女朋友。她叫林相熹,是一名來自韓國的學生,但是我並不喜歡稱她為留學生,因為她不像我一樣對在加拿大的生活有着比較長遠得打算,早在來加拿大之前她就已經於韓國大學畢業了,來加拿大的唯一目的就是學習英語,而留在加拿大的時間也就只有短短的十個月。
在最初認識她的時候其實我就已經知道,未來對於我們來說,只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名詞。然而往往在這種情況下,理性是永遠無法戰勝感性的。再加上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天見面促使這種感性的力量越發強大,我們很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有了她,我很快的融入到了韓國社區中,認識了不少韓國朋友,愛上了韓國食物,喜歡看韓國綜藝。她也認識了不少我的朋友,對中國的文化,社會背景也有了充分的認識,偶爾還能很生硬的說兩句簡單的中文。
對於很多人擔心的如何交流的問題,其實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兩個人並沒有很擔心,從剛開始時候的不知所措,尷尬頻頻;到後來兩個人手舞足蹈,交流的時候往往要邊說邊做;再到後來一個眼神,嘴角的一個細微上揚就知道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其說我們在經歷着這個過程,倒不如說兩個人都享受着這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和她在一起,永遠兩字,依舊短暫。
時間給了我們信心,大家在相處的這半年裡,從適應變成習慣。然而也是時間奪走了我們對未來的憧憬。這段戀愛註定不會長久,十個月一到她始終要回去韓國,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去挽留她,因為我知道回不回去並不是她一個人就可以做決定的。她臨走的前一晚,我們面對面坐着,她說她想用韓文對我說許多許多的話,而我就默默的聽着,就好像我明白她在說些什麽;就是那個晚上讓我明白了,語言是個載體,但是有些時候越過這個載體也能理解或者明白一個人,而且會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