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融入加拿大主流本身是個偽命題
要努力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一直是老僑對新移民的諄諄教誨,也是加拿大華人移民圈內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希望讓自己能夠融入主流的本意,無非是因為從祖居國來到異族獨攬社會主導權的他鄉異國後,要能夠求得生存權,甚至在持強勢地位的西人施捨下謀得自己的個體政治和社會地位。其動機雖好,但為此而硬是要洗心革面地揚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傳統文化以至社會價值,去迎合所謂社會主流設定的規則,凸顯的卻是華人文化中的謙卑心結及"在人屋檐下" 的心態。
不能不舉的一個例子是: 經教育部門批准,西多倫多黑人聚居區繼建立了黑人小學後,最近又設立了黑人中學,專門接收黑人子女入學,並設立專門課程講授非洲歷史和文化,增強非裔在本地的影響力。能夠與教會學校平起平坐分享權力,利用公共資源建立專屬自己族裔的學校,自然是非裔社區力爭的結果。因為不論經濟地位如何或曾遭遇種族歧視,黑人從未將自己視為外族和支流,而是認為自己才是這個社會的主人,理所當然地享有一切應得的權利包括福利救濟。象非裔移民一樣,華人在加拿大(當然包括其他國家) 要做的應該是如何爭取讓這個社會和政府兌現自己應得的正當地位及權益,而不是自貶身價去迎合西人的遊戲規則,委曲地從中獲得他人的蹉來之食。從這個意義上說,"融入當地社會主流"之聲,只能是個偽命題,實際上也不可能以此來求得華人族群或任何個人的社會主人地位。
首先,加拿大以多元文化立國,法律上確認種族平等和公民的平等地位,認同並接受一切不同文化和合符法律的價值標準、行為方式及生活習慣,它只規定英法語的官方地位,但並未規定英法裔可以為非我族裔者制定行為準則的特權,因而這個國度的所有華人移民,依法律賦予的權力,天然就是這個社會的主人,完全可以在這個社會中維護自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和弘揚自己的族裔風俗,不存在要東施學步地向西人或所謂主流看齊的問題。其次,不同族裔文化各有其精華或糟粕,無法評判其優劣。
對加拿大社會來說,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積累的諸如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克己勤儉的持家理念、中庸和寬容的處世哲學等類傳統文化倫理,更有利於社會和諧,比之以人性惡為基點而形成的西人行為習慣,明顯地有其精彩和可補充之處。 華人對加拿大的歷史貢獻,更是世人公認。但如果華人至今還要為所謂融入主流而苦苦掙扎的話,說明的只能是這個國家還存在着對華人的種族岐視,政府並未有效保障華人的合法權益,華人與西人的平等地位未得到尊重。
二百多年前,所謂的加拿大主流是以刀和劍從土著人手中野蠻搶來今天的社會主導者地位,而人頭稅及排華法也證明了他們也不會輕易笑納外族,讓其從自己獨占的利益盛宴中分享一杯羹。鳳毛麟角的華人能夠在政府中入閣或進入大公司銀行高層,也只是出於對華人選票的政治盤算或中國及華人巨大市場的利益考量而矣,是政客及資本家的一種無奈,並不代表華人受到了所謂主流在骨子裡的尊重。在今天國際格局大演變的潮流中,華人只能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依仗族群的團結奮鬥和日益加強的經濟文化實力,在加拿大高聲主張自己應得的政治地位和社會權利,而不需再迷思如何去融入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