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思:小留為什麼說技術移民“齷齪” |
送交者: 輕不狂 2012年02月28日01:33:13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大約五年前,我剛來多倫多,每天除了照看孩子,還經常看當地的華文報紙。有一天,在一份華文報紙上看到一篇採訪錄,內容是該報的記者採訪一位小留學生,詢問他對各種類型華人的看法。被採訪的孩子很坦率,對很多人和事也都有自己的看法,總的印象是所談的內容都在可理解的範圍。可當問及對技術移民的看法時,這位小留學生很激動,他說這些人 “齷齪”,後來還講述了他和齷齪的技術移民打交道的往事。 有一次,他與一位自稱是技術移民的女士偶然相識。他們閒談中說道他買到一種非常便宜的特價商品,這位女士就要求他幫自己買。他說時間已經過了,不能買了,可是這位女士死纏亂打,沒完沒了,非幫她買不可。孩子沒辦法,決定把自己的送給她。可她說不能占別人的便宜,必須按原價付錢,這個孩子又依了她,收了她兩元錢。孩子回去後接到該女士的電話,說她從他那買的這個東西壞了,本來就是廢品。孩子說壞了就扔掉吧,兩元錢如數寄給她。可是她不依不饒,錢必須當面交給她,東西必須孩子親自拿回去。孩子不但多花了車錢,搭上大半天的時間,還窩了一肚子的氣…… 讀完這篇報道,總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其實類似孩子所說的這種人這種事情,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過,比如莎翁筆下的夏洛克,巴爾扎克筆下的葛郎台,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莫里哀筆下的阿巴貢,還有吳敬梓筆下的嚴監生。但能否因此就得出結論,說所有的猶太人都是夏洛克,或者說所有的法國人都是葛朗台和阿巴貢呢?以這種極端化的人物作依據,推出普遍的結論,顯然是不合適的。不過我們姑且不去追究這位女士究竟是不是技術移民,單說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突然面對一位讓他無法接受的自稱是技術移民的女士,肯定是一頭霧水。他受了委屈,他的情緒有點過激,他從這樣一位性格扭曲變態的女士的言行,推出技術移民齷齪的結論,我覺得也情有可原。作為一位記者,如實地報道了被採訪人的話,似乎也無可指責。作為報紙的主編,保證文理通順,版面沒有大的問題,似乎也說得通。那到底是什麼讓我不舒服呢? 五年來,我時常回憶,苦思苦想,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報道者推出這樣的新聞,是不經意的誤導?還是其中有我們不能理解的深層次的含意?這樣的新聞,價值何在呢? 年輕人遠離故土來到加拿大,是為了尋求新的生存空間,實現自我價值。很多老年人來此則是為了支援兒女的事業。事實上,技術移民是最艱苦而又很勤奮的一個人群,他們多來自中國大陸條件不太好的家庭,他們多數在學業上有較好的基礎。他們來這裡的首要目標就是從事技術性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勞動開創自己的天地。包括技術移民在內,所有遠涉重洋來加拿大的華人移民,可能有不同的移民方式,不同的政治背景,有不同的經濟條件,有不同的努力目標。但是對於其中大多數人來說,來到異國他鄉,都困難重重,全靠同胞手足的相互幫助。上面提到的這件小事本身並沒什麼了不起的,倒是讓我產生一個想法,我們每一個人,是否該進一步多想一想華人同胞的團結,多想想華人同胞的互助呢? 在夕陽紅快樂家園,我的周圍的的很多同胞令我感動。他們之中有醫生,企業家,教師,工人……他們之中,有的來自大陸,有的來自香港,有的來自台灣,有的來自澳門,但在相處中,坦誠相見,盡棄前嫌,誰也看不出我們有什麼區別,無論誰有困難時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我想,在我們華人同胞之間,不管過去有過什麼樣的過結,不管過去有過多少積怨,來到這新的土地,理應是化干戈為玉帛。美國的黑人領袖路德金說:”我有一個夢”,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夢,我的夢就是”華人同胞團結起來,人人都活得像個人樣”。 我知道,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部歷史百科全書,裡面可能有陽光,可能有歡樂,也可能有陰霾,可能有怨恨。每當翻開這部歷史,人們有時會在最不愉快的章節里徘徊。那些糾集在心裡的陳麻爛谷,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怎麼也丟不開,擦不掉,時不時地折磨着人。 說到這,我又想起葉聖陶筆下的那位”露胸的朋友”,在那些文明到牙齒的英國人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示威者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中國人不會心齊呀!” 就這一句話,曾刺痛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使他們從內訌中幡然醒悟。近一百多年我們之所以受盡了凌辱,摧殘和屠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連年的內訌,內亂,內戰,自相殘殺。無休止的窩裡鬥毀掉了自己,毀掉了家園,不僅僅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簡直就是親手把強盜恭迎進家門。今天,我們來到新的家園,對那些陳年的舊賬,我們把它分成兩種。一種是民族的大賬,比如華人所受的侮辱和迫害,比如人頭稅,我們就不能忘記。因為那是專門針對我們華人的種族歧視,所以我們要以史為鑑,自尊自強,齊心協力,我們要活出個人樣來。另一種是個人的小賬,不妨就就翻過去吧,雖說忍辱負重並非人人都能輕易做到,但是這個坎必須得過去,小道理就得服從大道理。歷史新的一頁等待我們去譜寫,如果我們對一些事物有不同看法時,不妨暫且求同存異,我們有時間去證明是非曲直。眼下,如果用合作代替爭論,把現實放在首位,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我想更有意義。我的一位朋友在贈我的一首詩中說的好:”攜手共進日方長”。 共同開創新的生活,是新移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包括新聞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的神聖使命。過去在這方面,各種媒體功不可沒。從介紹法律法規,到提供信息,到指導求職,納稅,出行,娛樂等等,我們隨時都能從各種媒體上得到幫助。五年來,我從心裡感謝各種媒體,我們更希望這些媒體越辦越好。我們希望媒體在每個同胞之間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我們希望媒體為所有的同胞提供一個心靈的港灣;希望從事傳媒工作的同胞發揮良師益友的專長,幫助我們的同胞敞開心扉,引導我們的同胞攜手共進;希望你們一如既往站在廣大同胞中間,共同開闢一個團結,溫馨的新天地。 原文標題:《耿耿五年》 (來源:51博客 作者:樂翁)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