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加國的父母重病住院,該如何應對? |
送交者: 聊聊寶貝 2012年04月02日00:16:12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俗話說,人總會有生老病死,此話不假。我們很多的父母,經過漫長的等待,複雜的申請程序,終於跨洋過海,離開自己熟悉的國度,來到加拿大和子女團聚,全家歡天喜地,開始完全嶄新的生活。華人父母,繼承民族的優良傳統,吃苦耐勞,很多年過花甲,甚至古稀之年,依然承擔家務,照顧孫輩的重擔,任勞任怨,為子女分擔移民的壓力。但不可否認,他們的身體也開始日漸衰退,健康隱患不斷。 加拿大 51網 兩年前,70多歲的張大媽從西北邊陲,移民來加拿大,和女兒一家團聚,老人家非常能幹,不僅洗衣做飯,操持家務,還照顧孫女上學生活,女兒女婿能安心上班。老人家身體一直很硬朗,但血壓偏高,服用國內帶來的降壓藥,一天晚上,突然中風,雖送醫院緊急搶救,還是半身不遂,而且失去語言功能,生活無法自理。面對這樣的突發事故,家裡生活規律一下大亂,孩子接送,照顧病人,家裡陷入一片混亂。更加嚴重的是,作為移民的女兒女婿,對醫療系統的運作,毫無經驗,不知如何應對,對母親前面的生活安排憂心忡忡,再加上語言的障礙,顯得束手無策。 實際上,面對這樣的不幸,大可不必亂了分寸;首先要安排好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對於病人住在醫院,吃住,醫藥費,治療費等等政府全包,只要下班後,周末去探訪就可以了;對於張大媽這樣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性: 1。治癒回家,可以回家生活。(discharge to home) 這是最理想的結局,一般出院之前,有一位來自community care access centre(簡稱ccac),也叫home care nurse, 會和病人家屬交流後,安排每周1 到14 個小時的家居支援服務,由各個和政府簽約的機構派護理員到家裡幫助病人的生活護理。 2。醫生和治療師經過詳細會診和評估後,覺得病人有恢復的潛力,會把病人轉移到康復醫院,繼續康復治療。費用政府承擔。 - 多倫多 51 網 3。病人沒有恢復的可能,家裡也無法承擔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就只有開始申請長期護理院,也叫老人院的程序。醫院的社工(social worker)會協助家屬申請,一般可以選擇5家老人院,哪家老人院有床位,病人必須接受,儘管不是最喜歡的那家,但住進去以後還可以調整。目前,華人養老院的排隊等候時間都在4至5年以上。這個決定經過有醫護人員和家屬參加的家庭會議後,由醫生決定,病人會從急病區轉到康復區等待老人院的床位,,病人就處於一種叫ALC ( Alternate level of care),也就是病人病情穩定,不再需要急性病的治療,而屬於慢性病的長期護理;這樣,病人就需要每天繳納50加幣的費用,大概和養老院的費用相同。 人老多病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勇於面對和接受事實,調整好心態;病人住院期間,要注意和醫生,護士,社工,各種治療師保持溝通,語言不好,可以找朋友親戚幫忙翻譯;家屬有權利了解病人的最新病情和治療方案。我們發現,很多移民來的父母,缺乏健康意識,每年最基本的體檢都沒做,住到醫院,連最基本的醫療信息都沒有,還有些病人,甚至沒有家庭醫生。作兒女的,要在身體健康方面,多關心父母,發現身體不適,就及時約家庭醫生診治,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基本全面的了解,很多慢性病,只要配合醫生的治療護理方案,都可以有很好的控制;這樣就可以防小病變大病,及早預防。 51.CA 願每位移民父母,身體健康,享受生活。 (51博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