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大川
萬維讀者網 > 加國移民 > 帖子
玩兒去遊記:卡里口鬼城
送交者: 玩兒去 2004年02月14日16:36:42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卡里口鬼城(CALICO GHOST TOWN)坐落在去拉斯維加斯的15號州際公路旁邊(見圖1-玩兒去地圖)。準確點兒說是距離巴斯托(BARSTOW)的大貨場(FACTORY MERCHANTS OF BARSTOW OUTLET MALL) 不遠。很多洛杉磯人只知道去大貨場掏鼓便宜名牌貨,卻不知道路邊還有個古蹟,一個當年挖銀子留下的廢棄礦井區。從1881年到1889年短短的九年時間,這裡共挖出了價值8600萬美元的銀子,注意那可是一百多年前實實在在,沒有貶值的美元啊。可惜好景不長,銀價大跌,弄得礦工們不得不四下里放了羊,撇下一座沒有人煙的鬼城。1966年,多虧了有個大款農民瓦爾特·諾特(WALTER KNOTT)將整修好的鬼城捐獻給了縣政府,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這座主題公園。

千萬別小瞧了卡里口鬼城,一年下來它怎麼也能引來五十萬的遊客,直弄得加州五百四十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寶邸(BODIE)鬼城着急上了火,情急之下竟然採取了斷然的政治措施,把個議案扔進了加州議會。控訴卡里口鬼城用電燈照明,可口可樂和ATM提款機伺候,還有現代化的柏油停車場,完全沒有了當年拓荒者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所以佩不上當鬼城。眾議院最後投票通過了任命寶邸鬼城為加州正牌兒鬼城的議案,這是2002年6月間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卡里口鬼城哪兒能不跳腳兒?又是上媒體,又是傍政客,烏煙瘴氣一陣煽乎,終於使得議案在參議院擱淺,一拖至今。看來古今中外都一樣,當大媽做二奶,事情雖小,名份重大。

我是從旅遊手冊的犄角旮旯里發現鬼城的。依照書中的指引我剛拐下高速公路,便見一塊巨大的指示牌插在路邊(見圖2-請到俺們鬼城來),藍天白雲襯托着遠處山邊CALICO幾個扎眼的字跡。有了這個大牌子,不怕遊人找不着地方。看人家鬼城想得多周到,生怕哪個遊客走差了,弄黃了生意,拉一個遊客是一個,掙錢的機會一個也不能少。

一望無際的荒漠什麼都沒有,除了強勁的山風。直吹得汽車都左右搖動。想知道這裡的風力有多賊,看看路邊的電線杆就知道了,這不都一順兒向旁邊看齊呢(見圖3-風吹電杆一頭歪)。咋一看這張照片,我還以為是自己的相機拿歪了呢。看着美國的電線杆子,我一直在想,如今中國的大城市為了整容,高壓線都開始埋入地下,鄉村的電線再不濟也要弄根水泥杆子架着,像美國這樣使用“昂貴”的原木破電線杆子胡亂架線的實屬少見。超級大國就是超級大國,什麼落後不落後的,好使就行。

我在公園門口拍了這張全景兒。殘垣斷壁告訴我們CALICO昔日的尊容(見圖4-舊貌換新顏)。當然,這電瓶車,柏油路和塑料垃圾桶絕對不屬於百十年前的消費。也難怪人家寶邸鬼城要抱怨呢。

這塊破舊的牌子記述着鬼城的興衰史(見圖5-鬼城興衰錄)。不難看出小城最猖狂的時候竟有居民一千二百人之多。當時還有20多個鋪面房和一個紅燈區,那是1887年的事。我在逛城時,遊客不過百十來人,有的街道已經覺得快轉不開磨了。要是人口真的上了千,那場面還不跟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公共廁所里一樣熱鬧。據說,鬼城昌盛時,還攙和了許多來自中國的礦工。巴掌大的地方愣建了個CHINA TOWN(中國城)。中國人就這個脾氣,人多了一紮堆兒便要思念起老家的吃食來。放着美國土產的牛肉啤酒不吃,非要吃什麼異國它鄉進口的鹹菜面兒粥,辛辛苦苦挖礦掙來的血汗錢都胡弄了鼻子下面的窟窿,值。

這破舊的建築是鬼城唯一的五金工具店(見圖6-五金商場)。外表看着是土氣了一點兒,不過論起規模,在當時怎麼也可以與今天的HOME DEPOT有一拼(當今北美最大的五金建材連鎖店),說是各色的挖礦傢伙什兒統統齊全 。

用破舊的礦坑車軌鋪設的旅遊小火車算是城裡一大熱鬧點,轟轟隆隆地開出去的小火車滿身劃拉的都是遊客(見圖7-火車向着鬼城跑)。買票啦,買票啦,八分鐘一趟。就這麼個巴掌大小的地方,八分鐘的時間得走多大一箍節路呀。一個好奇心驅使,我就跳上了滿帶響兒的火車。越過土山,跨過場院,穿過黑乎乎的隧道洞涵。正在我興奮的時候,咣噹一聲火車就在土坡背後避靜人的地界兒停了下來。火車司機兼導遊大嘴一叭啦,諸位就地欣賞欣賞荒坡山色吧。既然花了錢,俺也就別閒着啦,一雙眼睛使勁地往大里瞪。你別說我還真瞅見了不少稀罕物:一個廢礦洞,二座孤墳頭,三個岩石塊,四隻烏鴉叫。嗚-嗚,然後火車也跟着一叫,轉眼間站台便到。三塊錢買的火車票,弄了遊客們一臉苦笑。

我看着啤酒瓶子壘砌的小屋挺有特色,順便拍了一張(見圖8-酒鬼的功勞)。究竟當初這屋子派什麼用場我就不清楚了。反正那時喝酒的礦工肯定少不了,別說是個玻璃房子,哪怕是金屋銀屋酒鬼們早晚也能給你喝出來。酒真是個好東西,一喝便爽。記得有一次我去北京雙合盛啤酒廠拉貨,被車間裡面工人喝酒的架式給驚着了。啤酒是用燒開水的大號鋼種壺盛着,擰開生產線上的水龍頭就往壺裡灌啤酒。男的光着脊梁,女的穿個背心,一人手裡捧一個大搪瓷缸子咕嘟嘟地豪飲猛喝,既解渴又消暑。誰說三碗不過崗?瞧一個個工人見天兒這么喝着,也沒聽說過誰下過崗。這話又扯遠了。

這座小學校算是鬼城的標誌性建築,只因CALICO的背景大字很提氣,所以讓各色畫冊少不了有收藏(見圖9-鬼城一學堂)。我扒着窗戶往裡瞅瞅,中間一個煤爐子,外加四排木桌椅。為了節省紙張,每人桌子上還撂一塊小石板。寫寫擦擦,長了學問,省了銀子。看着此情景,俺突然也想起自己上小學時也用過這種討厭的石板。它沉甸甸的不算還挺大的個子。由於放不進書包里,只得用一根小線繩拴着勒在脖子上。現在看來,不論窮國,富國,中國,外國,走過的都是一個路子。

看了半天街頭小景肯定把大家膩歪壞了,這不俺給大家弄來個鳥看(瞰)什麼的(見圖10-鳥看鬼城)。你別說,這裡的空氣新鮮,風景純樸,有山沒水的,一切的一切都透着皇家風水的大氣。雖說比不上北京十三陵那龍山虎山鎮守東西的龐大陣式,怎麼也弄個烏龜王八蛋環抱四周的氣氛。大三九天的,我站在山頭上,只感覺太陽火辣辣的,曬得皮膚直發痛。真想不出要是到了三伏天兒,這鎮子裡還能藏得住人嘛。也真難為了當年挖礦的人們。

玩完了鬼城,看看時間尚早,又有心弄點兒別的什麼樂子。走過去向停車場那個頭戴草帽腰插手槍的印第安女看守一打聽,說是離開鬼城不遠還有個二十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CALICO EARLY MAN ARCHAEOLOGICAL SITE)。出了鬼城沒走多遠,一塊牌子指引俺上了一條冒着土煙兒的搓板兒路,路上的石頭還不停地打在汽車底盤上噹噹作響。只有五公里的搓板兒路,開起來就像沒頭兒路似的。放棄的念頭閃了幾次,可內心總還是放不下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S. B. LEAKEY)的名字。是他老人家發現了坦桑尼亞歐杜瓦伊峽谷(OLDUVAI GORGE )的早期人類遺址,也是他在卡里口遺址挖掘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汽車終於開進了遺址的鐵絲網大門,我也在接待室里見着人影兒。唯一的工作人員讓我在登記冊上簽了名。順便瞟了一眼,七扭八歪地還趴着幾個稀疏的名字。看來像我這樣“熱衷科學”的瘋子實不多見。順手拿起放在窗台上的古人類石器,我看了又看,擺出一副很專業的樣子表演給那個工作人員看。其實,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所以然,只覺着一片片的石頭都是一個意思,大不了有個鋒利的刀口。出了屋子,就看見這塊牌子(見圖11-高跟鞋的不要)。它讓我忍不住非捏個影兒,然後大聲念起上面的字句:注意!山路上石塊兒鬆動,地表粗糙,高跟鞋的不被建議。真是笑死人了,美國人生活中這種教條主義的詞句多了。比如,塑料袋上印着,請不要將袋子套在頭上。那是好心好意怕你憋死;又比如,洗衣粉的包裝上寫着,如果吃過了洗衣粉,請立即喝一杯清水或者牛奶,然後看醫生。我想美國的醫生肯定還沒聽說過用洗衣粉炸出來的油條才會鬆脆好吃。噢,對了,美國佬還是比英國佬粗心,忘了在電燈泡的外包裝上寫上:請不要將燈泡放進嘴裡。

看了這條小路,你就知道此地有多荒涼了(見圖12-通向遠古之路)。我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的古代先人總愛挑這種鬼地方生活。北京山頂洞人是這樣,雲南元謀人是這樣,這卡里口人更是這樣。他們肯定不會是因為貪圖石頭吧。說真的,卡里口的石頭確實有點兒怪異,一塊塊都亮亮的,有着玻璃般的光澤。

看了古人類學家的工作現場,你不得不佩服他們極端的獻身精神(見圖13-挖掘現場)。當大家坐在辦公室里喝着礦泉水敲打計算機鍵盤時,人家卻在攝氏40度的高溫下刨地球呢。別說汗珠子摔八瓣兒,光這枯燥無味就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過去,我總覺得我們學生物的野外工作艱苦,現在想想真是慚愧。至少我們去的還是有山,有水,有河流的地方。

玩兒去指南:

1.卡里口好找,沿15號州際公路走,BARSTOW北邊便是。記住,夏天不宜去,太熱。

2.離BARSTOW不遠,有個叫DAGGET的小鎮,那裡有座太陽能發電試驗廠。中間一個燈塔式的裝置,周圍無數的大型鏡面將太陽光反射到塔頂,很是壯觀。據說,當時試驗是成功了,只是效率太低,所以做罷。我到那裡時看到的只是鐵鎖把門,整個工廠好像已經廢棄。我雖然照了張照片,但用光很差,所以不好意思貼出來。我是太低估了那裡複雜的光線,真後悔當時沒多拍幾張。

3.古人類遺址就不建議諸位去了,除非您對考古有着特殊的偏愛。

http://wanqu.shorturl.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加拿大和美國
2003: 我的黃石之旅(四)最荒涼的地方Craters
2002: 加拿大十八怪
2002: 車輪下的溫哥華和卑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