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汽車市場巨大變化:美國車怎麼了? |
送交者: 木風 2004年04月22日18:27:05 於 [加國移民] 發送悄悄話 |
美國的汽車市場在最近幾年發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變化。它們不僅改變着美國汽車行業的生態環境,而且影響着美國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本系列報道介紹這些變化和影響,並請專家分析這種變化的意義,預測未來汽車市場的走向。 三大公司轎車市場受擠壓 在過去二十年來,美國轎車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外國品牌蠶食。這個勢頭似乎直到今年一月份還沒有減緩。據統計,2004年一月份,美國三大公司的轎車銷售量都大幅度下滑,通用下滑百分之16.8,福特下滑百分之20,克萊斯勒下滑百分之23.2。相反,日產公司的銷售量卻大增百分之25.7,豐田增長百分之15.8。 美日車質量差距未必大 美國品牌的轎車為什麼受到市場如此的冷遇?它和日本車究竟有什麼差距?這個問題,人們的看法有很大不同。 儘管有人說,美國車質量差、貶值快、款式保守、長期可靠性不佳。但是,一些專家和部份消費者卻注意到美國車與日本車的實際質量差距並不大。維吉尼亞共同體大學經濟學教授,汽車專家喬治.霍弗認為,90年代以來,美國車的質量已經大大提高。 霍弗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在90年代的10年中,美國車與外國產品的差距已經很小了。有意思的是,看如何界定質量的概念。如果把質量界定為在汽車行駛中出現故障的次數,日本車在80、90年代的確比美國車好一些。但是如果把修車費用計算在內,美國車的表現一直都要好於外國車。” “壞名聲名不符實” 民間消費組織“美國人的美國”的創始人弗蘭克.羅奇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也指出,美國車的壞名聲名不符實。 羅奇說:“在多種品牌上,亞洲廠家在質量方面的優勢地位是很明顯的。但是如果就具體款式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美國的卡迪拉克、別克、林肯等在JD POWER的質量調查中經常進入前五名。” 羅奇認為,美國一些車的牌子是在90年代以前搞砸的,那個時候三巨頭壟斷市場,沒有競爭,產品質量太差。日本車借兩次石油危機的機會以省油、可靠的特點打入美國市場。儘管美國車在最近10年提高很大,但是品牌形象難以改善。 計算方法誤導貶值幅度 美國車困擾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貶值幅度遠遠高於日本車。如果說日本車一年後貶值4000美元的話,同類美國車貶值幅度可能起碼在6000美元以上。許多汽車網站提供的數據以及二手車市場的價格大體都反應出這個問題。但是汽車專家霍弗認為,這種看法是計算方法的錯誤造成的。 霍弗說:“美國車貶值比外國車多的原因之一是,有關機構的數字處理方法似是而非。所有計算汽車貶值幅度的書都是根據車子的‘車窗標價’與一年後的市場價之差額得出的。但是近幾年美國車的銷售狀況不太好,所以廠家和車行往往要提供各種各樣的優惠,優惠幅度平均每輛車在2000到3000美元之間。這樣美國車的實際售價要明顯低於‘車窗標價’。所以按照‘車窗標價’算出來的貶值金額當然就有很大的虛假成份。” 車相同品牌不同二手車價大不同 給外國汽車公司長期擔任市場顧問的霍弗教授表示,如果把美國車的各種優惠金額去除以後,美國車和日本車的折舊金額沒有多少差別了。 汽車行業的分析人士大都承認,美國人現在格外喜歡日本車,這種喜歡甚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比如在1993年到2001年,福特公司生產了兩款家庭箱型車,一款冠上福特“村民”(VILLAGER)的牌子,一款冠上日產“追求”(QUEST)的牌子,因為福特擁有日產公司相當大比例的股份。結果,在舊車市場上,“追求”的價格高出“村民”許多。當年豐田的CORROLA和通用的GEO PRIZM也是同一款車,但兩者的二手車價格也相差很多。 歐亞車名高於實美國車名低於實? 一月份,美國證券投資公司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史蒂芬.格斯基(STEPHENGIRSKY)在一次汽車會議上指出,在美國市場上,歐亞汽車的質量聲譽高於它們的實際水平,而美國大部份美國汽車的聲譽要大大低於它們實際的質量。格斯基是在對數十種汽車的實際質量與它們在消費者心中的概念進行調查比較之後做出這個結論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