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的專業人士中,除了少數幸運者外,大多數都沒有找到專業工作。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什麼是這樣?
有人說這是由於加拿大的歧視性的專業資格認政制度,不承認國外的學歷文憑和專業證書。有人說這是因為加拿大人太保守,總是講究什麼“加拿大經驗”,“北美經驗”。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加拿大政府在對新移民的就業輔導,語言培訓方面做得不夠,使新移民不能很快適應新環境。
於是大聲疾呼一視同仁地對待本地和國外的文憑和專業資格者有之,做義工,做CO-OP,一分錢不要,就為有“加拿大經驗”者有之,呼籲政府加大對新移民的就業輔導和語言培訓者有之。主張給雇用新移民的企業稅收優惠者有之,指責新移民要求過高,不切實際者有之。
一個專業人士希望找到一份專業工作,這種要求應當說不是過高,而是很正常。
其實,加拿大的專業人士的就業難,主要是一個供求關係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加拿大的經濟本身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專業人員。加拿大的經濟在本質上與墨西哥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美國經濟體的附庸,主要為美國提供原材料,來料加工和組裝。各位只要查一查加拿大最大企業的排名榜,就可以看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幾家銀行,然後就是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
這種經濟結構註定了,除了幾家大銀行,政府機構需要一些白領專業人士外,這個國家大量需要的是藍領工人,它缺的是藍領,過剩的是白領。
所以無論是就業輔導機構也好,稅收鼓勵企業多雇專業人士也好,承認外國文憑和專業資格也好,取消討厭的”加拿大經驗”這一門檻也好,都不可能解決這一供求關係。這些措施除了增加原本已經過剩的專業人士隊伍的數量外,除了給移民人士一種虛假的,可以與本地人平起平坐的心理安慰以外,在總體上並沒有實質的意義。在”和尚”多而”粥”少的情況下,要緊的是增加”粥”,而不是增加”和尚”。承認外來”和尚”與本地”和尚”一樣會念經,或輔導外地”和尚”儘快熟悉本地的”經書”,雖然有可能讓一些外來”和尚”從本地”和尚”那裡搶到一些”粥”,但這在總體上並不會減輕,而只會加劇這種供求矛盾。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幸運地找到了專業工作,於是就又是寫文章,又是接受電視採訪,大談所謂的經驗和訣竅,說什麼”只要是金子,在哪裡也會發光”。儼然”成功人士”。忽然一天,一紙解聘書下來,再想找回專業工作,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其實,在一百個專業人士中,有三五個人找到了專業工作,這只是一個概率問題。這就象買彩票一樣,在一個數量單位的群體中,總是會有幾個中獎的。中獎者並不是比沒有中獎的人更有技術,更是”金子”,只不過運氣好一點罷了。
這就正如,對博彩者的輔導和資格認證,教授博彩經驗和訣竅,承認外來人也可以和本地人一樣有平等的資格和權利去博彩,這本身並不會增加中獎的概率,而只不過改變中獎者的分配而已,即原本可能是張四中獎的,現在李四得到了高人指點,他的國外博彩專業證書和博彩經驗得到承認,所以李四中了獎。中獎人的總數沒變,只是中獎人變了。
當一個經濟體所能創造的某一類職位只有這麼多時,任何對求職者的輔導,培訓,資格認證,除了加劇求職者之間的競爭之外,並不會增加職位本身的數量。求職者技能知識和資格水平的提高,語言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經驗的增多,這只會造成某一部份求職者比另一部份求職者更有競爭力,由前者將後者排擠掉,並不會增加職位的總量。某些個人的命運可能會因此而改變,但這個群體在總體上的命運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
至於以稅收優惠去鼓勵企業多雇用專業人士,要知道,一個企業需要設置多少專業人士職位,這是由它的產品和市場決定的。指望一個只有二十個專業職位的企業去雇用四十個專業人士,其結果是,企業得到了政府的稅收優惠後,讓原來在非專業職位上的二十個沒有專業文憑的人滾蛋,而讓那多出來的二十個專業人士去取代他們。這不過是讓企業用有文憑的LABOUR去取得沒有文憑的LABOUR而已。這些專業人士仍然並沒有得到專業工作。而徒浪費政府的金錢。
問題的發生應當說與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有關。加拿大本來缺乏的是藍領工人,而它的移民標準所接受的人,又是非白領專業人士,不能進入。缺藍領,而大量引進白領。這就造成了,除了少數幸運兒之外,大多數進來的白領在做藍領的工作,因而怨聲載道。